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2009-01-13 11:39:04)
标签:

杂谈

分类: 学前

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    儿童心理发展的条件

    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第一节   儿童心理发展的条件

    1、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    2、环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    3、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一、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作用      问题的几派理论

    (一)遗传决定论

    遗传决定论的基本观点: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先天不变的遗传因素决定的,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是先天遗传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暴露的过程,后天的环境和教育至多只能加速或延缓先天遗传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暴露的过程,而不能改变它。

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 英国的心理学遗传学家  高尔顿  家谱调查(977人)  

家谱调查结果: 成名数:

    父亲89 人    儿子129人    兄弟114人     总计332人(外)祖父52人   (外)孙子37人  伯父、叔父、舅父    53人   侄儿、外甥61人         总计203人

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 美国心理学家高尔顿“家谱调查”  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    格赛尔“成熟势力说”

(二)环境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的基本观点: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或教育的作用,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环境决定论的创始人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出发点:S—R

    华生名言: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一个由我自己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无论他们祖宗的才干、爱好、倾向、能力和种族如何,我保证能把他们其中任何一个训练成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美术家、大商人以至于乞丐或强盗。

(三)二因素论

代表人物:德国心理学家斯特恩(辐合说:心理发展实为内在品质及外在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

美国心理学家吴伟士(相乘说:遗传和环境的乘积)

(四)相互作用论

1、皮亚杰-日内瓦学派刺激和反应可逆。发展不完全由外部刺激决定,主体的组织活动和外界刺激中的联系同样起着重要作用。S→(AT) → R

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有4:

1)机体的成长(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2)个体练习和获得经验3)社会上的相互作用和社会传递4)主体内部存在的机制及平衡过程。

 2、尼龙-巴黎学派;强调生物和社会影响。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不断内化、日趋完整、在量变基础上产生质变过程,发展的核子在质变。

3、维列鲁学派(维果斯基、列昂节夫和鲁利亚)前苏联最大学派,强调社会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强调环境和儿童的辩证关系,强调活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内在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动力。

(五)辩证唯物主义

    遗传和生理发展是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    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儿童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儿童是通过活动中产生的心理矛盾运动发展的。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条件

    (一)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    1、遗传现象及其规律与遗传学

2、先天性与遗传性疾病与优生学

    近亲结婚  过多或滥用药物 营养身体的健康状况 情绪和态度 烟和酒   生育年龄   放射线

3、遗传素质与高级神经活动的特性

    (1)含义:遗传素质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

    (2)遗传素质的主要表现:

    身体结构的解剖生理特点

    感觉器官的感受性和运动器官的灵敏性

    高级神经活动的特性

       兴奋和抑制的强度       兴奋和抑制的灵活性       兴奋和抑制的均衡性

4、遗传与儿童心理的发展

(1)应当承认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甚至从某种角度说起着主要的或决定的作用

(2)遗传只提供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决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性质和方向,决不能夸大遗传的作用。

(二)环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重要条件

    1、社会环境是儿童心理的主要源泉和内容

    2、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三)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    1、目的性、组织性、系统性

    2、控制消极因素,发挥积极因素作用

第二节      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    一、生物性与社会性之间的矛盾

    二、分析与综合之间的矛盾

    三、心理内容与心理形式之间的矛盾

    四、新旧反映之间的矛盾

    五、新的需要与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

五、新的需要与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

    在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亦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关于儿童心理发展动力的三个问题:

    一、实践活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

    二、领会是社会和教育提出的要求变为儿童新的需要的中间环节

    三、需要与心理水平的关系

    内因论与综合动力论

思考题

    1、简介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作用问题的几派理论?

    2、什么是成熟和遗传素质?遗传素质表现在那些方面?

    3、试论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    4、什么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