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一场雪掩盖了2006年的一切,似乎只剩下仰首微笑,迎接新的一年。在昨天最后一个交易日,股市以完美的方式达到了一个新的顶点,沪指全年大涨130%。新闻报道最近每天证券交易新开户有2、3万个。
正是在这个大的背景下,《证券市场周刊》的电子杂志发行了3个月,即已取得不错的成绩,从而也为周刊的电子杂志发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实例。
无疑,在杂志的队列里面,周刊的时效性是最强的,但是也为周刊的发行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在许多二级城市,周刊往往要延迟3-5天才能铺上终端——而且终端的数量也不是很大。
在以往,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往往是设立更多的分印点,以保证在全国范围内同步上市,但是,分印点的增多也带来管理成本的提高,而且,分印点的增加并不代表意味着发行量的同步提高。
《证券市场周刊》发行的电子杂志不仅解决了这个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模式上的创新是周刊类期刊电子杂志发行的一个有价值的参考。
简单地概括说来,周刊的电子杂志发行模式就是:通过原文重现、提前上市以及版权保护的方式发行电子杂志,为读者提供了更超值的服务,并依此向有需求的读者收费。
1、上市时间的问题。《证券市场周刊》的电子杂志是比印刷杂志提前一天上市的。他们选择了Zinio作为自己电子杂志的服务商,因为Zinio是采用PDF来制作电子杂志的,与采用Flash制作电子杂志不同,PDF无需重新排版即可制作成电子杂志,制作周期非常短,从而在内容交付→制作→上线环节实现了速度最快。
2、提供有价值的内容。与许多发行电子杂志的刊社不同,《证券市场周刊》的电子杂志依然忠实于自己的印刷杂志内容,长期积累的品牌认知,让他们的许多读者可以很容易地接受电子杂志,就如同他们的一个电子杂志读者所说:我订电子杂志,是因为它们还是《证券市场周刊》,只不过我现在得到它更快更方便了而已。
(虽然还没有看到《证券市场周刊》电子杂志提供区别于印刷版杂志的额外内容,但是相信不久他们会尝试借助Zinio电子杂志的订阅发行机制提供突发新闻的“号外”,因为2007年的证券市场肯定会有更多话题)
3、保护有价值的内容。《证券市场周刊》是面向高端投资者的一本杂志,除非能让他们知道阅读对象是谁,否则他们是非常不愿意免费送杂志给普通人看的。因此,他们在选择电子杂志服务的时候,有意识地选择了可以进行版权保护的电子杂志服务商。就现在的技术看来,Flash并没有相关的技术来进行版权保护,加上上市周期的问题,所以最终他们还是选择了利用PDF的DRM技术进行保护的办法来发行电子杂志,这其实是整个模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没有好的版权保护,就没有办法进行付费发行。没有付费发行就无法界定读者的特征,也就会直接影响周刊面向高端投资者的品牌定位,最终影响到的就是广告商对杂志的广告投放。
4、付费发行。周刊的电子杂志是要求读者付费的,而且价钱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很便宜”,只是印刷杂志的8折而已。据说,在开始付费发行的前几天,就有多个来自海外的订单订阅电子杂志。
如果你曾经看过《在决定发行数字杂志时的10个技巧》这篇文章,你就会知道证券市场周刊是怎样来发行电子杂志的了。也许我们可以简单回顾一下几个相关的重点:
1、数字化的战略:要预先对数字化比例以及时间表有一个规划。规划中包含的应该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数字化读者的目标,不能太少,以至于没人会在意这个数字,也不能有太高的期望。这个规划可以让出版社按照预算实现利润目标,同时也可以获得一些早期广告主的认可和新的赞助机会。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证券市场周刊》在发行电子杂志的整个过程中,一直做得很踏实:既没有贸然行进,象许多其他做电子杂志的那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组建一个包括内容、设计以及市场推广的团队来专门制作电子杂志,也没有只是做成电子版本扔在网上不管不顾,他们还是做了一些积极的促销策略,甚至有些与传统的订阅相结合——尤其是在发展二级城市的读者习惯方面。
另外,他们也在最近的几期杂志中连续推出了与订阅结合的两个整版广告进行推广,下一步他们应该会采取更多的推广方式——在经过了最初的一个启动阶段之后,理应有更大的推广力度才好。
2、促销:设计一个非常棒的客户市场计划是最基本的——最好能和当前扩大读者的计划整合在一起来设计,要多多利用电子营销,例如邮件和网站的促销。数字版本的特刊和样刊的效果与印刷版的效果一样。在接受一个数字出版服务商之前,一定要问问:你能提供什么服务来帮助我扩大读者群?
《证券市场周刊》的做法值得借鉴:在订阅季节期间,凡是订阅印刷版的一部分特定的读者可以免费得到电子杂志,二级城市的读者则得到更多的期数,享受优惠的读者比例也比较高。
5、制作准备:要评估一下数字化制作的情况以及对流程和出版时间的影响。试着做一次试刊或者排练,这样对制作成本、对工作流程的影响以及可能的改进就会心中有数。
在正式收费发行之前,《证券市场周刊》就发行了免费的试读版本,以测试制作流程、制作周期、读者下载数量等情况,并预先利用免费试读版本进行初步的推广。
6、执行:要确定如何把数字版的读者数据放入数据库文件中进行管理和整合。出版社可以询问数字出版服务商是否可以做到这一点,如果不能做到,出版社以后会发现,需要做很多这方面的开发工作。
在这方面,《证券市场周刊》可以获得一个后台地址,实时查看读者的订阅情况、帐号等情况。无疑,这些数据的积累将是以后营销的关键。
8、编辑:要和编辑团队讨论,如何利用数字杂志的多媒体性能赋予杂志新的活力,是否要发行一个只和数字杂志一起的特刊或者一项新的服务,提供新服务的时间表是什么。
10、新产品:可以利用数字杂志来推出一些新产品,例如专题报告、特刊,或者多期打包等等。
我们还没有看到《证券市场周刊》对8、10两项的尝试,希望可以早日看到。
最后要说的是,通过收费发行电子杂志应该只是转型的第一步,而且不可能成为模式的核心部分,但是这个是一个基础:通过收费积累有价值的读者人群,利用数据进行数据库营销,利用网站、Blog及其他方式与读者进行更多更高层面的互动并与电子杂志整合,针对人群提供更有表现力的广告也许会成为最终的模式。
前一篇:试用Zbox
后一篇:新浪需要向搜索引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