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女双全化孤魂无人送终驾青烟

(2024-06-13 19:56:55)
标签:

老人

儿女

分类: 小说故事
儿女双全化孤魂无人送终驾青烟

送终,是指晚辈在父母或亲长临终前,服侍于榻旁,让老人安然离世的一种尽孝风俗,也是一种传统的营办父母或亲长丧事的礼仪。
唐代诗人韦应物有一首《送终》诗,诗曰:
奄忽逾时节,日月获其良。萧萧车马悲,祖载发中堂。
生平同此居,一旦异存亡。斯须亦何益,终复委山冈。
行出国南门,南望郁苍苍。日入乃云造,恸哭宿风霜。
晨迁俯玄庐,临决但遑遑。方当永潜翳,仰视白日光。
俯仰遽终毕,封树已荒凉。独留不得还,欲去结中肠。
童稚知所失,啼号捉我裳。即事犹仓卒,岁月始难忘!
这是一首描写送葬过程的诗,诗人以朴实的词语,描写了妻子死后,从选定出殡日子,灵柩出了长安南门后,远望墓地苍茫景象。日暮到达墓地后,诗人痛哭及露宿守灵的悲哀。次日晨时封墓与妻子的遗体诀别的凄惨。孩子们牵着父亲的衣裳哀哀哭号而不忍离母而去的深情。诗人最后说:“今天这个日子我是永远难以忘记的!”全诗真挚哀婉,凄恻动人。即叙事又抒情,情与事浑然一体,水乳交融。令人难免流下同情之泪。
虽然这是一首丈夫为妻子送终的诗,却体现了送终丧事礼仪,是活着的亲人与死去的亲人悲哀离别的场景,体现了夫妻离别之情,体现了儿女送终母亲的悲泣心情。
每个人都难免一死,当人将终老的时候,最后那一口气为什么迟迟不愿意咽下,很重要一点,是人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时,他(她)最后的一点清醒是想和自己的伴侣及儿孙作最后的告别。有人说,老人死的时候闭不上眼睛,是因为有的儿女他没有看到。

有一年,笔者带妻子和女儿回山东老家寻祖,一个未出五服的伯父那一天正在弥留之际。笔者上门去探视了他,老人看到笔者之后,安祥的闭上了眼睛。亲属们说:“他一生无儿无女,在即将病死的时候身边没有近支的晚辈。所以,当他见到你以后,终于安祥地离开了。”
笔者不迷信,我和这位堂伯父并不认识。但大家都如此说,我也就相信了。笔者立刻系上孝带,亲自把他送到墓地,并在坟前三叩首,以示孝道。
前几天在头条上看到一篇文章,一位独居老人去世时,双全的儿女都在国外没回来,无人为老人送葬,他一个人孤独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自从妻子去世后,老人已经独守老宅6年了,去寻找逝去的妻子是他最好的归宿。
老人去世后,儿女把他居住的房子挂在网上出售。买主来看房子时,发现房间里有很多遗物。其中有家人的相册,老人的奖章、日记和书籍等。买主电话询问老人的子女:“这些遗物怎么处理?”
子女说:“你都扔了吧。”
老人留下了几本相册,其中有老人的父母、亲友、子女各个时期的照片和多年前的全家福,照片上一家人笑容满面,温馨美好。老人的几本日记中,记录了他从15岁到70多岁间的人生及感悟和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以及人老以后对青春时光的回忆。老人还留下了很多奖状,奖章,中、高级工程师的证书,还有子女小时候得过的各种奖状。
买主从遗物中得知老人当过知青,恢复高考后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进了国企工作,从技术员做到副总工,有恩爱一生的老伴,有一双令老人幸福的儿女。老人遭遇下岗后,重新打拼发展,把一双子女培养成才送出国外。老伴去世后,他一个人孤独地度过了最后的6年时光。如今,这些生活中的精彩记录,竟然成为儿女要扔掉的垃圾!
老人的人生虽然精彩,去世后连子女也不肯留下对父母的记忆,老人对人生的的所有珍藏和对子女的挚爱,如今都随风而逝。

有一天,笔者接了一个电话。一个女孩向笔者咨询:“我父亲去世后,民政部门没有经过我的同意,将我父亲火化了。我想起诉索赔是否可以?”
交谈中,笔者得知,此女16岁时离开父母。母亲去世时,她没有回家。后来,她和父亲失去了联系,双方相互不知道各自的电话号码已经7年。最近女子有事回到家乡,得知父亲已经去世一年多。民政部门在无法找到老人女儿的情况下,按无子女孤寡老人处理了他的尸体,并将他安放在殡仪馆的骨灰堂。女孩得知这一消息后,想要求民政部门赔偿自己一笔钱。
笔者听完了女孩的陈述,非常生气地说:“心无父母,何谓人也。你如果还有一点良心,就去你父亲的骨灰盒前忏悔,并向民政部门叩谢。你无权要求赔偿,还应该将民政部门为你父亲临终前支付的治疗费用和安葬费用予以补偿才是正确的。”
前几年有一篇报道,写的是一位老人有九个儿女,却无人对老人尽赡养之责。最后,由五个儿子对母亲轮流赡养,四个女儿不参与轮流赡养。后来,有一个儿子在对老人的轮流赡养期间,老人因病住院尽了几天赡养义务为由,与其他兄弟发生了争议。当老人在另一个儿子家轮养到最后一天时,他将母亲送到下一家。由于下一家正是此前曾经因为母亲住院多尽了几天赡养义务,他便故意出去参加酒宴,致使老人无法进家。其他几个儿子虽然看到老人无家可归,又冷又饿,却没有一个人管母亲。最后,老人在几个儿子的门前院外冻饿而死。老人死后,几个儿子还在相互推诿,争论如何给老人送终。此事终于激起了乡邻的众怒,强迫几个儿子为母亲送终。

这几个事例告诉我们:人的一生都是天地间的匆匆过客,一代一代地出生,一代代地消亡,不管人活着的时候如何光辉灿烂,一旦死去都烟消云散,就像不曾来过一样。人生悲凉,皆如此果。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孝悌礼仪道德,父母养育了儿女,儿女孝敬父母,这个道理从来没有被颠覆过。然而,现今这个传统的伦理道德似乎被极大地损毁了。很多人家,父母疼爱儿女,把儿女养大之后,又帮助儿女养育孙辈。当父母老了,需要子女陪伴的时候,儿女都推脱没有时间。做父母的,会让子女活在自己的人生里,他们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生,不想留下自己的点点滴滴。然而,很多子女却很少考虑父母的需求,特别是父母老了以后,让父母孤独地走完人生,已经非常普遍的现象了。

注:文章中的图片均是网络平台的免费图片,与文中内容无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