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到2月14日了,许多青年人这一天要过情人节。情人节对于很多青年人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几乎所有的恋人,包括已经结婚的夫妻,似乎不在这一天向另一方表示点心意,就好像生活不完美。
所谓情人,泛指相互拥有特殊感情的人,凡是有情之人,皆可以称为情人。按照人的不同性别可以区分为男情人、女情人。已婚的情人,未婚的情人。既然是情人关系,当然可以过情人节。
南北朝的鲍照《翫月城西门廨中》诗曰:“回轩驻轻盖,留酌待情人。”唐朝袁郊《甘泽谣·圆观》诗中的:“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唐朝的韦应物《送汾城王主簿》诗中的:“芳草归时徧,情人故郡多。”等诗文中的“情人”,指的是友情,这种情人关系与性爱无关。
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秋歌二》:“情人不还卧,冶游步明月。”宋朝赵令畤《商调蝶恋花·莺莺传》鼓子词:“花动拂墙红萼坠,分明疑是情人至。”明朝汤显祖《牡丹亭·写真》:“也有美人自家写照,寄与情人。”等名句中,情人则是恋人的别称。
现实的情人定义已经不再具有过去的那种纯美的内涵了。人们大都接受这样一种定义:情人是因法律、道德、性别等原因无法成为法定配偶的热恋男女。一般指婚外性伴侣。对于已婚者而言,情人就是未婚的外遇或第三者。对于不以结婚为目与异性保持特殊亲密关系的青年男女,也称为情人。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说法,两人相爱未婚时称为情侣,或称为恋人。这种异性相互吸引的相爱,一般会在相爱期间约定永不分离。情侣之间的交流方式通常有约会,互送礼物,保持亲密关系等。
在西方一些国家里,男女在2月14日这一天互送巧克力、贺卡和花,用以表达爱意或友好,以祝贺情人节。因为西方文化传统的原因,人们对情人、恋人以及婚外恋等关系都视为情人关系。
西方的情人节有不同的传说,一个传说是,青年修士瓦伦丁因违反教规入狱后,与失明的监狱长女儿相爱。他在监狱里用采到的草药治愈了女孩的眼睛,当女孩眼睛复明的时候,他被送上了绞架。这一天正好是2月14日,从而留下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并形成了西方的情人节。
第二种传说是古罗马每年2月要庆贺牧神节,随着罗马势力的扩张,牧神节习俗被带到了法国和英国等地。人们在牧神节这一天,要把年轻女子们的名字放置于盒子内,由年轻男子上前抽取。抽中的一对男女就会成为情人。后来,基督教廷将牧神节改成瓦沦丁节,并移至02月14日。这样,关于瓦沦丁修士的传说和古老的节日就被结合在一起。教皇在公元498年宣布2月14日是情人节,从此情人节被固定了下来。
第三种传说是,公元三世纪的罗马暴君克劳狄乌斯为了战争征兵,他下令禁止国人举行结婚典礼,甚至要求已经结婚的人毁掉婚约。德高望重的修士圣·瓦伦丁不忍看到一对对伴侣生离死别,便帮助情侣们秘密主持结婚典礼。此事被暴君知道后,他把圣·瓦伦丁打进大牢折磨致死。圣·瓦伦丁死的那一天是公元270年2月14日,人们为了纪念与暴君斗争而献身的圣·瓦伦丁,把2月14日演化成为今天的西方情人节。
中国的劳动人民在歌颂美好爱情的时候,创造了一个《牛郎与织女》的故事。相传,天上的织女星下凡爱上了一个放牛郎,二人结合后生下了一双儿女。此事被王母娘娘发现后,硬是将二人拆散,把织女抓上天庭。牛郎担起一双儿女直追到天上,被王母划出一条天河将夫妻二人隔在两岸。后来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看到织女和牛郎爱情真挚,允许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夜晚由喜鹊在天河上搭成鹊桥让二人相会。于是,便形成了中国的情人节。相恋中的青年男女每年的七夕晚上约会时,会面对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传说,青年男女如果这天晚上趴在葡萄架下,可以听到牛郎和织女说得悄悄话。
其实,不管是西方的情人节还是中国的情人节,都包含着为了美好爱情而勇于牺牲的精神。然而,现在许多青年男女只知道过情人节,并不知道情人节的内涵。有许多男孩会在情人节这一天为心仪的女孩买礼物,甚至有些女孩这一天会企盼男友给自己买礼物。如果男友不买礼物,就会说男友不爱自己,就会发脾气,甚至使性子,从而闹得不可开交。有一个电视节目,两个青年人在台上相互斗嘴时,女孩就公开指责男孩:“情人节你不给我买礼物,就是不爱我。”
我曾经认识四个上大学时在一间宿舍里的女孩,其中一个长得最漂亮的女孩在大学期间与一个硕士研究生相爱了。两个人爱得特别深,几乎每个月的恋爱关系确定的那一天都要搞庆贺,至于情人节这一天,更是要特别庆贺。当时我对其中的一个女孩说:“他们俩很难走到底,他们俩个人追求形式上的东西太多了。”
事实也证明了我的判断,这个女孩大学毕业后与另一个男孩结婚了,当年与之每月一庆祝的男孩也另有了新爱。这说明:真正的爱情,形式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内涵。
现实生活中,笔者经常接触一些婚恋纠纷,那些结婚不久就离婚的青年男女,绝大多数在未婚之前都特别浪漫,都十分注重情人节。几乎每年的情人节,咖啡屋、情人酒吧、情侣包间都座无虚席。在这一天约会的青年男女,有的是真正的恋人,有的则是纯情人关系。他们在情人节过得十分热烈,情感也十分投入,但最后的结局大都不圆满。其主要原因,情人节只是一种形式,而真正的爱情则不受形式的拘束。许多青年人在热恋期间,相互海誓山盟,非你不娶,非你不嫁,可谓爱情坚贞。然而,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呢?
织女与牛郎为了爱情可以弃仙入凡;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了爱情可以舍生化蝶;周文雍和陈铁军可以在刑场上宣布结婚。从古至今,真正的爱情可感天动地,他们追求的并不是爱情的形式,而追求的是爱情的真谛。“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首诗作的爱情观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有两首古诗词可以让人们更深刻地体验美好爱情的力量:
有一对新婚夫妻的山盟海誓词,二人的相互忠贞表白,今天读来仍令人感动。
菩萨蛮
枕前发尽千般愿,
“要休且等青山烂,
水面称砣浮,
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
北斗回南面,
休既未能休,
且待三更见日头。”
下面这首词则是人与鸟的对话。一位年轻的女子立在窗前思念出征未归的丈夫,一只喜鹊在窗前的树枝上喳喳报喜,打乱了青年女子的沉思。女子一气之下把喜鹊捉住锁在笼子里,便有了人与喜鹊对话美妙无比的情词。
鹊踏枝
叵待灵鹊多漫语,
送喜何曾有凭据?
几度飞来活提取,
锁上金笼休共语。
“比拟好心来送喜,
谁知锁我金笼里。
欲她征人早归来,
腾身放却我向青云里,”
热衷于过情人节的人有几人能走到最后
又要到2月14日了,许多青年人这一天要过情人节。情人节对于很多青年人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几乎所有的恋人,包括已经结婚的夫妻,似乎不在这一天向另一方表示点心意,就好像生活不完美。
所谓情人,泛指相互拥有特殊感情的人,凡是有情之人,皆可以称为情人。按照人的不同性别可以区分为男情人、女情人。已婚的情人,未婚的情人。既然是情人关系,当然可以过情人节。
南北朝的鲍照《翫月城西门廨中》诗曰:“回轩驻轻盖,留酌待情人。”唐朝袁郊《甘泽谣·圆观》诗中的:“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唐朝的韦应物《送汾城王主簿》诗中的:“芳草归时徧,情人故郡多。”等诗文中的“情人”,指的是友情,这种情人关系与性爱无关。
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秋歌二》:“情人不还卧,冶游步明月。”宋朝赵令畤《商调蝶恋花·莺莺传》鼓子词:“花动拂墙红萼坠,分明疑是情人至。”明朝汤显祖《牡丹亭·写真》:“也有美人自家写照,寄与情人。”等名句中,情人则是恋人的别称。
现实的情人定义已经不再具有过去的那种纯美的内涵了。人们大都接受这样一种定义:情人是因法律、道德、性别等原因无法成为法定配偶的热恋男女。一般指婚外性伴侣。对于已婚者而言,情人就是未婚的外遇或第三者。对于不以结婚为目与异性保持特殊亲密关系的青年男女,也称为情人。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说法,两人相爱未婚时称为情侣,或称为恋人。这种异性相互吸引的相爱,一般会在相爱期间约定永不分离。情侣之间的交流方式通常有约会,互送礼物,保持亲密关系等。
在西方一些国家里,男女在2月14日这一天互送巧克力、贺卡和花,用以表达爱意或友好,以祝贺情人节。因为西方文化传统的原因,人们对情人、恋人以及婚外恋等关系都视为情人关系。
西方的情人节有不同的传说,一个传说是,青年修士瓦伦丁因违反教规入狱后,与失明的监狱长女儿相爱。他在监狱里用采到的草药治愈了女孩的眼睛,当女孩眼睛复明的时候,他被送上了绞架。这一天正好是2月14日,从而留下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并形成了西方的情人节。
第二种传说是古罗马每年2月要庆贺牧神节,随着罗马势力的扩张,牧神节习俗被带到了法国和英国等地。人们在牧神节这一天,要把年轻女子们的名字放置于盒子内,由年轻男子上前抽取。抽中的一对男女就会成为情人。后来,基督教廷将牧神节改成瓦沦丁节,并移至02月14日。这样,关于瓦沦丁修士的传说和古老的节日就被结合在一起。教皇在公元498年宣布2月14日是情人节,从此情人节被固定了下来。
第三种传说是,公元三世纪的罗马暴君克劳狄乌斯为了战争征兵,他下令禁止国人举行结婚典礼,甚至要求已经结婚的人毁掉婚约。德高望重的修士圣·瓦伦丁不忍看到一对对伴侣生离死别,便帮助情侣们秘密主持结婚典礼。此事被暴君知道后,他把圣·瓦伦丁打进大牢折磨致死。圣·瓦伦丁死的那一天是公元270年2月14日,人们为了纪念与暴君斗争而献身的圣·瓦伦丁,把2月14日演化成为今天的西方情人节。
中国的劳动人民在歌颂美好爱情的时候,创造了一个《牛郎与织女》的故事。相传,天上的织女星下凡爱上了一个放牛郎,二人结合后生下了一双儿女。此事被王母娘娘发现后,硬是将二人拆散,把织女抓上天庭。牛郎担起一双儿女直追到天上,被王母划出一条天河将夫妻二人隔在两岸。后来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看到织女和牛郎爱情真挚,允许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夜晚由喜鹊在天河上搭成鹊桥让二人相会。于是,便形成了中国的情人节。相恋中的青年男女每年的七夕晚上约会时,会面对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传说,青年男女如果这天晚上趴在葡萄架下,可以听到牛郎和织女说得悄悄话。
其实,不管是西方的情人节还是中国的情人节,都包含着为了美好爱情而勇于牺牲的精神。然而,现在许多青年男女只知道过情人节,并不知道情人节的内涵。有许多男孩会在情人节这一天为心仪的女孩买礼物,甚至有些女孩这一天会企盼男友给自己买礼物。如果男友不买礼物,就会说男友不爱自己,就会发脾气,甚至使性子,从而闹得不可开交。有一个电视节目,两个青年人在台上相互斗嘴时,女孩就公开指责男孩:“情人节你不给我买礼物,就是不爱我。”
我曾经认识四个上大学时在一间宿舍里的女孩,其中一个长得最漂亮的女孩在大学期间与一个硕士研究生相爱了。两个人爱得特别深,几乎每个月的恋爱关系确定的那一天都要搞庆贺,至于情人节这一天,更是要特别庆贺。当时我对其中的一个女孩说:“他们俩很难走到底,他们俩个人追求形式上的东西太多了。”
事实也证明了我的判断,这个女孩大学毕业后与另一个男孩结婚了,当年与之每月一庆祝的男孩也另有了新爱。这说明:真正的爱情,形式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内涵。
现实生活中,笔者经常接触一些婚恋纠纷,那些结婚不久就离婚的青年男女,绝大多数在未婚之前都特别浪漫,都十分注重情人节。几乎每年的情人节,咖啡屋、情人酒吧、情侣包间都座无虚席。在这一天约会的青年男女,有的是真正的恋人,有的则是纯情人关系。他们在情人节过得十分热烈,情感也十分投入,但最后的结局大都不圆满。其主要原因,情人节只是一种形式,而真正的爱情则不受形式的拘束。许多青年人在热恋期间,相互海誓山盟,非你不娶,非你不嫁,可谓爱情坚贞。然而,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呢?
织女与牛郎为了爱情可以弃仙入凡;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了爱情可以舍生化蝶;周文雍和陈铁军可以在刑场上宣布结婚。从古至今,真正的爱情可感天动地,他们追求的并不是爱情的形式,而追求的是爱情的真谛。“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首诗作的爱情观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有两首古诗词可以让人们更深刻地体验美好爱情的力量:
有一对新婚夫妻的山盟海誓词,二人的相互忠贞表白,今天读来仍令人感动。
菩萨蛮
枕前发尽千般愿,
“要休且等青山烂,
水面称砣浮,
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
北斗回南面,
休既未能休,
且待三更见日头。”
下面这首词则是人与鸟的对话。一位年轻的女子立在窗前思念出征未归的丈夫,一只喜鹊在窗前的树枝上喳喳报喜,打乱了青年女子的沉思。女子一气之下把喜鹊捉住锁在笼子里,便有了人与喜鹊对话美妙无比的情词。
鹊踏枝
叵待灵鹊多漫语,
送喜何曾有凭据?
几度飞来活提取,
锁上金笼休共语。
“比拟好心来送喜,
谁知锁我金笼里。
欲她征人早归来,
腾身放却我向青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