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龙年说龙的故事一

(2024-02-23 14:07:32)
标签:

分类: 小说故事
龙年说龙的故事一



龙是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中华民族敬奉的图腾。传说中的龙异常雄伟,能飞在空中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能送人祥瑞。这是远古时期,人们敬畏自然、崇拜神力,在无法解释自然现象的情况下,创造了龙这样一个法力无边的偶像,逐渐成为中华民族共同敬仰的图腾代表。
传说中的龙生有鹿角、牛头、驴嘴、虾眼、象耳、鱼鳞、人须、蛇腹、凤足,并且身躯长而巨大,龙的形象威武且神力无边,从而使龙成为皇帝的化身。
人们在对龙的崇拜过程中,把各种美德和优秀的品质都集中到龙身上。龙英勇善战,不畏强暴;龙聪明多智,能预见未来;龙本领高强,变化多端,兴云布雨,鸣雷闪电,开河移山,法力无边;龙正直恤民,深受爱戴。因此,人们在生活中也创造了许多龙元素。如衣有龙袍;食有龙虾、龙眼、龙须面;建筑有龙宫、龙亭;物有龙舟、龙车、龙椅、龙床。娱乐有舞龙、赛龙舟。动物有龙马、龙蚤;植物有龙葵、龙舌兰、龙须草、龙须菜、龙柏、龙爪槐。风水宝地叫龙穴;工具有龙骨水车、龙门吊等等。在中国的文化传承中,龙无所不在,源远流长。
龙年说龙的故事一

中国的龙传说和神话极其丰富,如黄帝乘龙升天、应龙助黄帝战胜蚩尤的传说;夏禹治水,有神龙以尾巴画地成河道,疏导洪水的传说;汉高祖刘邦是其母梦与赤龙交配而孕出生的传说。
民间的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的纪念日,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北方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地表水资源短缺,农业生产又离不开水,求雨便成为人们的祭祀活动之一。二月初二的龙抬头节,人们祈求龙赐福人间,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传说,二月初二是轩辕黄帝出生的日子,掌管降雨的龙王抬头,雨水就会充沛,有利于耕种。
有一个故事,华夏之龙,以方位区分"五帝龙王",以海洋区分"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区分54名龙王,以江河湖泊及大泽区分62名龙王。所有的龙王都以地域职责范围,及时行云布雨,以保障黎民百姓的农耕收获。
很久以前,天下大旱,百日无雨,庄稼都枯死了。这是凡间有人不敬天帝,玉帝便令所有的龙王不得布雨,以惩罚下界百姓。
有一条大泽之龙看到了人间受到的旱灾之苦,它非常体恤百姓,决定不惜冒犯天条,私自卷起江河之水向大地降雨,终于解除了旱灾,凡间百姓获得了丰收,人人感恩大泽之龙。
玉帝发现自己布下的旱灾被大泽之龙解除了,极为震怒,下令将该龙擒拿用铁链锁在大泽之中,不得出来。
凡间百姓得知大泽之龙为了解除旱灾而受到玉帝的惩罚时,纷纷焚香祷告,请求玉帝开恩,释放义龙。
玉帝得知百姓的上疏之后,思考半天,说:“百姓奏请可以准许,只是须等金豆开花才会将大泽之龙释放。”
得知玉帝有此旨意,天下民众纷纷想办法让金豆开花。有一道士说:“玉米金黄,形似金豆,热火炒玉米,可以让其开花。”
老百姓十分高兴,便纷纷炒起玉米来,当玉米炒到一定火候时,玉米便纷纷爆裂开花,形成了玉米花。老百姓向天上奏道:“玉米已经开花,请玉帝兑付诺言。”
看管义龙的太白金星正在打磕睡,突然听到人们的祷告,便睁开睡眼查看。发现天下百姓正炒着的金豆纷纷爆裂开花,还发出“呯呯”的响声。
太白金星急忙来到玉帝跟前,奏道:“陛下,天下百姓炒金豆恳求玉帝义释大泽之龙。现在,金豆确实已经开花,请圣上定夺。”
玉帝闻报,说道:“今日二月初二,既然金豆已经开花,就让大泽之龙抬头飞天行雨吧。”
从此,大泽之龙得以释放,定时行云播雨。四海百姓欢腾,从此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和龙抬头之节便留传下来。

龙年说龙的故事一

舟山岑港有个龙潭的白龙传说,也有相似的情节内容。
舟山岛西海湾的岑港有座高山,山水从上倾泻下来,犹如百尺白布悬挂在峭壁上,十分壮观。山脚下有一口深潭,潭里有一条白龙。每当干旱之年,白龙便吸来东海之水化作甘霖福泽人间,使方圆数十里的村庄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有一年,又逢干旱,白龙正要吸水降雨,不料玉皇大帝降旨召见白龙,玉帝说:“白龙,以往你布雨总到东海吸水,东海龙王已经告你越权。如今,舟山大旱,乃是此地百姓不敬神之惩罚,你不得私自行云布雨。”
白龙只得回转龙潭,一路上看到遍地枯黄,庄稼快要生烟了,心中好不怆然。
忽然,白龙听到一阵哭声,他走近一看,是一位年轻妇人跪在滚烫的沙滩上,面对着大海嚎哭。白龙心酸,问道:"大嫂因何在此啼哭?"
妇人抹泪一看,是一位白须白发的慈祥老人。她心里一暖,哭诉了自己的情况。原来,妇人叫青莲,从小死了爹娘,由兄嫂作主,嫁给一个孤身小伙。两人成亲不到半年,遇上大旱,丈夫邀集乡亲下海捕鱼。不料初次出海,船就被风浪掀翻了,丈夫落水身亡,撇下她一个年轻寡妇,无依无靠,好不凄苦。
白龙叹道:"大嫂不要伤心,人死不能复生。我帮你捕三年鱼吧。"
青莲慌忙收泪,道:"您这般年纪,小嫂女怎么受得起?"
老人捋着白须说:"大嫂尽管放心,老汉自有道理。"
青莲心想:"这老人八成也是个逃荒者,我何不积点阴德,将他收留下来赡养呢。"青莲说道:"老人家,我从小没爹没娘的,就让我认你作爹吧!"说着就要叩头。
老人将青莲扶起,说:"青儿不必多礼,老汉当之有愧了!"
当天夜里,老人借着星光为青莲修船。青莲回家后,给老人做了一篮糯米块。天亮后,青莲提着篮子来到海边,却找不见自己家的那条破船。她正着急,忽听有人叫她。定睛一看,义父正从一条崭新的船里出来。表莲见破船已经修好,忙迎上去说:"爹爹辛苦,快吃饭吧!"
老人吃过糯米块,带了几名渔工出海捕鱼。渔船来到东海大洋,老人吩咐渔工撒网,自己却枕着舱板打起瞌睡来。只见他一边打鼾,一边流汗,巨大的汗珠从他额上不断地涌出来,沾湿了舱面。渔工心里好不奇怪,却又不敢叫醒他。
不大一会,老人的鼾声止了,他大声喊道:"快起网!快起网!"
渔工急忙拉网,当鱼网拉出海面时,竟然是满满一网大黄鱼。渔工惊喜万分,忙把黄鱼倒进舱里。谁知三个船舱都装满了,网里的鱼还不见倒完。渔工们都楞住了。
傍晚,渔船满载归航,青莲和邻居们高兴极了!大伙纷纷央求道:“请老丈带领我们共同打鱼。”
老人捋须笑着,满口答应了。从此,老人领着大伙天天捕鱼,每次出海都是满载而归,乡亲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
转眼半年过去了。一天,老人自己一人出海却始终没有回来。青莲在海边等船,一直等到月亮升起,还不见渔船归航。青莲倚着礁石打起盹来……
突然,青莲看到义父匆匆走来,悲愤地说:"青儿,为父要走了,你多保重!你如果想我,就到岑港岭下来找,我的屋前挂着九丈六尺白布。"说罢飘然而去。
青莲顿时惊醒,才知是梦。正疑惑时,海面上刮起大风,巨浪铺天盖地涌来!海岸上所有的船桩都吹跑了,礁石也都打碎了。青连对着茫茫海天失声痛哭着。七天七夜过去了,海上终于风平浪息。青莲决定到岑港岭下寻找义父。她做了一篮义父爱吃的糯米块,告别了乡亲们便上路了。
青莲走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来到岑港岭下。青莲举目一看,四野茫茫,没有人家。她正在焦虑,猛见岭下有一个石潭,上悬着百尺飞瀑,像飘着一块白布。青莲这才醒悟,义父不是凡人。她赶紧放下篮子,取出糯米块往潭里丢。丢一块糯米,叫一声:“爹,女儿来看你了!”
突然,潭中泛起一股波浪,水面上露出一对龙角。青莲吓了一跳,却听到潭中传出声音:"青儿不要害怕,我便是你的干爹。"
青莲伤心哭道:"爹爹,你为啥变成这副样子?"
白龙说:"我本是此处一条老龙,平时帮助百姓行雨解旱,得罪了东海龙王。此番我帮助百姓在东海捕鱼,东海龙王在玉帝面前参我一本,说我残害水族,扰乱龙宫。玉帝降旨把我禁锢在这龙潭之中,不得自由。"
青莲气极,揩干眼泪,忿忿叹道:"这玉帝太不公平,让勤劳的人受苦,让好心人获罪,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说罢,青莲把糯米块全都倒进潭里,纵身跳入潭中,化为一条青龙,跟着白龙隐没在潭水中。
当地百姓为了纪念青龙和白龙,成立了白龙会和青龙会,每隔三年一小会,十二年一大会,对青白二龙江祭祀。每次祭祀,人们敲锣打鼓,抬着造型逼真的青、白二龙,穿村游乡,好不热闹。
注:本文的故事有民间传说的素材,为了更有故事性以及故事情节的逻辑性更合理,笔者进行了二度创作,增加了故事情节和角色的对话,但绝无冒犯民间传说之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