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许多男孩越来越像女孩

(2023-06-17 20:03:37)
标签:

男孩

女孩

心理

个性

分类: 教育研究

不知人们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很多男孩的性格像女孩,这种现象越来越多,以至于出现了“娘炮”的词汇。

关于男孩女性化的思考,多年前就有许多教育工作者注意到了,有关部门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在一些地区尝试招收男幼儿老师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武昌幼师、太原幼师都曾经做过这方面的实验,很遗撼,这种实验并没有坚持下去。多年来,我国男童的女性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到了令人担忧的程度。这个问题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地研究。否则,有关“娘炮”这个词还会引起很多人去吐槽。

有关男童女性化的原因,笔者有几点不成熟的探讨:

一、是家庭教育中有意对男孩进行女性化影响的的结果

也许是女孩比较听话,性情温和的原因,许多家长喜欢女孩。如果自己生了女孩,就会完全按照女孩的身心特点去教育培养自己的孩子,很少重视对女孩进行意志性训练,从而使得许多女孩特别娇气。有些生男孩的家庭,许多父母出于某种心理上的原因,故意把男孩打扮成女孩模样,让孩子从小就穿女孩子的衣服,甚至还用女性化妆品给男孩子化妆,有意无意地对男孩子进行了女性化刺激和训练,这是许多男孩表现出女性特点的重要原因。

二、早期教育中女性教师的全面影响

目前国内的幼儿园教师是清一色的女性,只有个别幼儿园有男性教师。上海曾经有过一名男性幼儿教师,也曾经在幼教界引起过一定的轰动效应,但很快就没有了声息。其主要原因是广大家长和某些教育行政机关把幼教工作看作是女性的工作,很少想到清一色的女性可能会给幼儿心理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幼儿期的模仿力强,对教师的教育影响几乎是不加分辨地全面接受,女性教师的教育影响会全面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另外,在家庭中教育孩子的职责大都是母亲承担的,爸爸做得相对少一些。基于这两方面的教育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男童表现出女性特点的重要原因。

三、小学、初中仍以女教师为主的负面影响

我国的小学和中学教师基本上也是以女教师为主,特别是小学教师中女教师比例远远超过男教师,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在早期教育阶段中已经是全面以女性教育影响为主了,小学和中学再继续缺少男性教师影响,致使男孩幼儿期所形成的女性特点,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得到固化,从而使相当一部分男童形成了女性特点。这也是许多教育工作者已经发现,却无力解决的教育难题。

四、家长的溺爱教育加重了部分男童女性化的发展。

我国在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绝大多数家庭都接受了独生子女的生育要求,现在虽然放开了二胎,但多数青年人愿意多生。在独生子女家庭里,家长一般都对子女采取了溺爱教育方式,过度的溺爱教育使孩子形成了对父母过分依赖的个性品质,另外由于父母对孩子的事情包办过多,使孩子从小就很少接触他人,加剧了男孩女性化特点的发展。

由于男童的女性化特点的形成是多种因素所致,要解决这个问题也比较困难。目前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加强家庭教育的影响,即对男童的女性心理特点可能形成的因素在家庭教育环节中得到克服。由于导致男童女性化的主要因素中有两种情况发生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重视对孩子从小进行相应的男性心理训练,如果家庭教育中解决了这个问题,将会使绝大多数的女性教育影响得到克服。幼儿期教育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家庭,家庭教育影响可以改变甚至抵消幼儿园的教育影响。对男童的父母来讲,从小对孩子有意识地进行男性心理特点训练是十分重要的。这里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杜绝对男孩子的女性化影响,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己是男孩子,男孩子应该和女孩有所不同,勇敢、坚强应该是男孩子的品质,当然也应该对女孩进行这方面的心理品质和个性训练。

另外,幼儿园要重视对男童进行男性的心理训练,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幼儿对教师教育影响接受较快,如果幼儿园能够有意识地对男孩子进行男性心理和个性训练,也可以较好地防止男童的女性心理牲特征的产生。

小学和中学是儿童心理及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发现男童在幼儿期已经形成了女性化特点,那么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对其进行男性化训练,一般是可以矫正的。

希望教育行政部门从社会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重视解决男童女性化的影响问题,为幼儿园教育配备男性教师,增加小学和中学男教师的比例,等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