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妈妈偷机票母女情更深

(2023-06-10 18:24:02)
标签:

妈妈

女儿

分类: 小说故事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dfic-imagehandler/f0efdf24-277c-4867-98d4-f14312cb8d6b~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86997408&x-signature=ECAp7HnFfw3cUvYlIQzLglpXYxI=

 

汪玲在深圳开了一家商贸公司。猴年春节前,汪玲安排一名副经理负责公司的管理,自己回家探视父母,准备春节公司放假时再回深圳。她临走前约了朋友,准备春节一起玩几天。

汪玲的父母住在长白山区一个偏远的村庄里,虽然有弟弟在父母身边,但父母最挂记的还是汪玲。女儿常年在深圳打拼,至今未婚。老俩口希望女儿早日成家,生活美满。

汪玲在沈阳下了飞机,包了一辆出租汽车直接回家。汽车跑了三四个小时,驶进一个偏僻小山村农家院的门口停下来,汪玲在车窗里看到爸爸在院子里扫雪。

爸爸看到一辆出租车停在门前,感觉有些疑惑。他正诧异的时候,看到女儿从汽车上下来,正大包小裹地从后备厢往外拿东西。老人高兴地向屋子里喊了一声:“老蒯(伴)啊,你的宝贝闺女回来了。”他扔下扫帚往院子门口跑。

汪玲的妈妈踩着鞋帮跑了出来,她一把抓住女儿,向屋里喊着:“大山,快出来把东西拿屋里,让你姐进屋歇息歇息。”

弟弟大山从屋里跑出来,他高兴地喊了一声:“姐,你回来了。”

汪玲看着眼前壮实的小伙子,笑着说:“弟弟,有没有对象,这回得让姐好好瞧瞧。”

大山脸色一红,“姐,你还是先把自己的事解决了吧。要不就会把我的事耽误了。”

汪玲乐了,她轻轻地拍了弟弟一巴掌,“哟,我可听出来了,弟弟这是有对象了,好事呀。”

大山也不做解释,把车里的东西都倒腾到屋里。汪玲把车钱结算了以后,与司机约定农历腊月二十八日来接自己。汪玲买的是腊月二十八这天晚上五时从沈阳飞往深圳的机票。

汪玲这一回家,全家老少十分高兴,远近的亲戚也来往不绝,家里天天都是喜庆的声音,一家人十分欢乐地过了十几天。

弟弟大山已经处了对象,汪玲回家的这些日子,两家人按照农村的习俗,举办了订亲仪式。两个青年人确定开春后的五一节那天结婚。

汪玲给了弟弟一笔钱,说:“弟弟,遇到可心的姑娘能够成亲是你的福分,一定不要亏待了人家。这笔钱不多,你们俩先用着,姐回去以后,再给你们汇点钱来,这个婚礼咱家一定办得像样、风光。”

在父母身边的日子里,妈妈多次问汪玲的个人婚事。汪玲说:“妈,你放心,女儿不会老在家里的,明年一定让爸妈不再操心。”

汪玲的男朋友是一家外资企业的高管,是汪玲的大学同学。双方已经确定“十一”结婚,汪玲不想让父母挂心,没有公开这个消息。

转眼间,腊月二十三到了。按照传统的习俗,家家户户是要祀灶的。

灶是家庭的象征。人类历史上出现了最初的家庭,就出现了赖以生存的火塘,以后演化为灶。人们常说家庭的“香火”不能断。这火原来是指灶里的火,后来指子嗣。灶神的产生,是灶对于人类家庭的神圣性和重要性的象征。祝融是最早的灶神,被祭祀的时间最长。

每年腊月二十三祀灶,就是送灶神上天,祈求灶神向玉皇大帝说下界人间的好话,以保全家老小平安吉祥。过去,许多地方的家家户户都在住房的明间砌一高台灶,靠近灶头的墙上贴着一张灶神像,两旁有一对联:上天言好事,下届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

过小年的晚饭前,人们把贴在灶头墙上的旧神像和对联撕下来,用火烧掉,这叫辞灶。辞灶前要举办一些简单的仪式,在神像前供上麦芽糖或其他糖果,意在让灶王爷把嘴粘住,以免他到玉皇大帝那里去乱说乱奏。还要摆放一些其他供品,再烧些纸钱,意思是送给灶王爷上天路上用的盘缠。在祭祀时,户主口中念颂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类口诀。然后全家人依次叩头,为灶神送行。祀灶有些禁忌。谚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传说灶王爷生前叫张郎,出门去做生意之后音信杳然。妻子丁香拼命干活养家,并殡葬了先后去世的公婆。有一天,成了富翁的张郎回家休了丁香另娶了海棠。丁香乘一头老牛拉着车,毫无目的地来到山中一间茅屋前,牛就不走了。这户人家里有一位老婆婆和靠砍柴为生的儿子相依为命,他们收留了丁香。丁香与老人的儿子成婚后,经过努力劳动成了富家。多年后,一个乞丐到丁香门下讨吃,丁香认出是前夫张郎。张郎从面条里吃出了他与丁香结婚时的簪子和荷叶首饰,才知道眼前的女人是被他休掉的妻子。张郎羞愧难当,钻进灶里憋死了。张郎死后,大庙不留,小庙不收,魂魄到处游荡。玉皇大帝下界视察,恰遇张郎,便封他为灶王官。人们看不起灶王,每到腊月二十三,煮一锅烂面条给他上供,羞辱他,却又害怕他在玉皇面前搬弄是非,也不敢怠慢他。

现在的民间几乎没有了祀灶的活动,但人们仍然比较重视小年这个民间节日。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包饺子,放鞭炮,有些人家仍然会进行传统的祀灶仪式。汪玲和爸爸妈妈、弟弟一起渡过了小年,夜间的时候,全家人在院子里燃放了一串长长的鞭炮,象征着明年的兴旺生活。

在全家人一直欢乐的时候,汪玲发现妈妈有意躲避着自己。不知为什么,妈妈一看到自己就会把目光移向别处,有时还会从妈妈的眼角处流下几滴眼泪。

腊月二十八的早晨,一辆出租车停在院子门口。汪玲早已经收拾好了行李,弟弟拎着行李准备往车上装。

妈妈看到女儿要离家了,眼泪禁不住地往下流。妈妈说:“闺女,你这一走不知什么时间回来啊?”

汪玲说:“妈,弟弟结婚时我一准回来。”

妈妈抓着女儿的手说:“你一个人在外,妈不放心啊。”

汪玲笑了,说:“妈,你过年我一定给你领回一个小伙子。这个姑爷你一准能看中。”

妈妈流着眼泪,说:“好,好,妈相信你。”

汪玲看着弟弟把行李装车上了,拿起自己的包准备上车。妈妈却说:“闺女,看看包里东西,别有什么东西落家里,给你添麻烦。”

汪玲一想,也对。急忙打开包检查东西。谁知这一检查,汪玲可真急了。包里的钱包不知什么时候空了。除了几张信用卡和身份证以外,机票和钱都没有了。

汪玲急忙进屋去找,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妈妈、爸爸和弟弟也都帮助找,说也奇怪,哪也没有找到。汪玲把车上的拉杆箱拿下来,里外翻了一遍,仍然没有找到。

汪玲看看表,再不走,飞机就赶不上了。她拿起电话询问机场能否补到飞机票,服务台回答:“可以补票。”汪玲就在电话里补订了一张票后,说:“妈、爸,不找了,我可以用信用卡补票,我还可以取现金。我走以后,你们在家里慢慢找吧。”

汪玲告别了家人,向父母和弟弟招招手便乘车离去了。

汽车驶出去快一小时了,汪玲听到手机传出一个短信的提醒声音。她打开手机一看,是妈妈用弟弟的手机发来的短信。“闺女,妈对不住你。你的钱和机票是妈偷的,我给藏起来了。妈以为你找不到机票和钱就能在家里和爸妈一起过年,可是你一心要走,妈也也拦不住你。走吧,好好照顾自己。钱和机票藏在皮箱的夹层里,你不用补票了。”

汪玲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慈爱的妈妈,竟然想出这样一个办法要留女儿在家里过年,可见母爱多么温暖啊。汪玲看着手机里的短信,做出一个决定:“师傅,我不走了,往回开。我要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过年。”

司机立刻调头往回开。他边开车边说:“是啊,做儿女的都应该陪爸爸妈妈过年。老人们过一年少一年,做儿女的应该满足他们。”

汪玲打电话告诉深圳的朋友们,自己春节不回去了。接着,她又打电话退掉了机票。然后,汪玲带哭声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妈,我不走了!我这就回去和你们一起过年!”

汽车很快开到了家门口,汪玲刚一下车,就听到屋里传出陈红的歌声: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

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

带上笑容带上祝愿,

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

爸爸和妈妈、弟弟早就等在院子里,两个老人的脸上象盛开的鲜花,笑得十分灿烂。

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悌文化贯穿中国文化的全过程。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孔子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我国《宪法》第四十九条第三款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这里赡养扶助义务不仅是物质上,更重要的是精神赡养。关爱父母,让年老的父母不再孤独,不仅是践行中华民族的美德,同时也是法律的基本要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