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闲趣 |
刚才想写一段战争的场景,于是在网上搜到古曲《将军令》的音乐,打算作背景培养气氛。
不经意间,忽然听到一阵极熟悉的旋律,就是电影《黄飞鸿》中每当黄飞鸿出场时必有的那一段音乐,就是那段歌词为“做个好汉子,每天要自强,热血男儿汉,比太阳更光……”的旋律,不禁“啊”了一声,心道原来这首曲子的出处打这儿来。
仔细听了一下,足有二十几秒钟的旋律,用在《黄飞鸿》系列的主题曲中作为主旋律,然后根据这段主旋律延伸开来。
黄霑是香港乐坛鬼才,我所喜欢的武侠电影,有许多都是由他作曲,他的曲子特别地有韵味,我想是因为他精通古乐吧,从古乐中吸收了许多东西,所以能写出这么多经典曲子来。
我顶喜欢的吕颂贤版《笑傲江湖》中的主题曲,也明显可以听出《广陵散》的味道来。
《将军令》《十面埋伏》这两支热血豪迈的古乐应是同样也热血豪迈的黄霑心头爱吧,仔仔细细地听着,可以听出一些武侠影视的主题曲插曲从中借鉴的痕迹来。
回顾八十年代,香港武侠片的令人留恋,不仅是因为演员好剧情好,歌曲也占了一个很大方面,歌词配乐,都古意盎然,没有足够的古典文学和音乐功底是写不出来的。现在的歌词配乐,真是很难达到这种境界了。
送上我所极喜爱的82版《天龙八部》片尾曲《两忘烟水里》,据说,这也是黄霑本人在一生创作中最喜爱的曲子。
http://ent.163.com/ent/editor/music/041124/041124_345613.html
ZT:黄霑音乐作品短评
1979年 《狮子山下》(罗文)
这首算是写给香港的“市歌”。《狮子山下》始演于1973年,为电影式的系列电视剧。剧中抒写香港“草根”阶层挣扎苦斗、逆境求强的故事,在香港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很有励志的色彩。也正因为此,2002年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便曾引用这首歌的歌词寄语市民要同舟共济,可见其对香港社会影响之深远。
1980年 《上海滩》(叶丽仪)
这种大江大海的豪迈情怀,只有生长于水边的“霑叔”才堪拥有:“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淘尽了世间事,混作滔滔一片潮流”,同样是“浪潮”,同样是“滔滔”,与另一首《沧海一声笑》相比,江与海的表现便各有千秋,江的洗练与海的豁达,随爱恨的汹涌程度也不尽相同。
1982年 《两忘烟水里》(关正杰、关菊英)
霑叔用萧峰的个人视野去诠释武侠人生,最绝妙的并非“塞外约,枕畔诗”这样对仗工整的丽词,却是“笑莫笑,悲莫悲”这样看似荒诞不经,却满是落寞禅意的警句,最后用“两忘烟水里”这样富有象征性的语句点题,给人余音未了,惆怅不已的感觉。
1983年 《我的中国心》(张明敏)
这是黄霑第一首为10亿中国人熟知的歌曲,写爱国歌曲很容易流于概念化和喊口号,但黄霑很聪明地运用了“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这样具有象征性的中华名胜来传达爱国之情,整首歌是以海外游子直抒胸臆的语气切入,把一个壮阔的题材写得很个人化,却征服了所有人。
1987年 《倩女幽魂》(张国荣)
“人生路,美梦似路长”,这首古装鬼片的主题曲霑叔仍然是以他不变的豪迈应对,因而即使唏嘘中也给人希望……
1990年 《沧海一声笑》(许冠杰)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 单是歌词中反复出现但意念多变的“潮”便已经笔力惊人了,何况还有“豪情还胜了一襟晚照”据说甚至还有商家从“沧海一声笑”的歌词中领悟到投资的真理,让人真的不由得对“霑叔”从心里写个“服”字!
1991年 《男儿当自强》 (林子祥)
黄霑为电影《黄飞鸿》所写的主题曲将古曲《将军令》改编,此曲在沿袭古曲的风貌上注入了黄霑自己的豪情。
2004年 《情常在》(梁汉文)
“同甘共苦 同车共坐 同哭当歌 同歌共播”排笔式的古典式文笔令人很难想象会出现在21世纪的乐坛,而且是由梁汉文这样一位风格新潮的歌手来演绎,这是霑叔最后的遗作之一,另一首是张敬轩的《英雄》,可惜尚未听到。霑叔在最后的生命里,还在提醒大家把“情”放在首位,不应以功利作为衡量事物的惟一标准,实在令人扼腕!
不经意间,忽然听到一阵极熟悉的旋律,就是电影《黄飞鸿》中每当黄飞鸿出场时必有的那一段音乐,就是那段歌词为“做个好汉子,每天要自强,热血男儿汉,比太阳更光……”的旋律,不禁“啊”了一声,心道原来这首曲子的出处打这儿来。
仔细听了一下,足有二十几秒钟的旋律,用在《黄飞鸿》系列的主题曲中作为主旋律,然后根据这段主旋律延伸开来。
黄霑是香港乐坛鬼才,我所喜欢的武侠电影,有许多都是由他作曲,他的曲子特别地有韵味,我想是因为他精通古乐吧,从古乐中吸收了许多东西,所以能写出这么多经典曲子来。
我顶喜欢的吕颂贤版《笑傲江湖》中的主题曲,也明显可以听出《广陵散》的味道来。
《将军令》《十面埋伏》这两支热血豪迈的古乐应是同样也热血豪迈的黄霑心头爱吧,仔仔细细地听着,可以听出一些武侠影视的主题曲插曲从中借鉴的痕迹来。
回顾八十年代,香港武侠片的令人留恋,不仅是因为演员好剧情好,歌曲也占了一个很大方面,歌词配乐,都古意盎然,没有足够的古典文学和音乐功底是写不出来的。现在的歌词配乐,真是很难达到这种境界了。
送上我所极喜爱的82版《天龙八部》片尾曲《两忘烟水里》,据说,这也是黄霑本人在一生创作中最喜爱的曲子。
http://ent.163.com/ent/editor/music/041124/041124_345613.html
ZT:黄霑音乐作品短评
1979年 《狮子山下》(罗文)
这首算是写给香港的“市歌”。《狮子山下》始演于1973年,为电影式的系列电视剧。剧中抒写香港“草根”阶层挣扎苦斗、逆境求强的故事,在香港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很有励志的色彩。也正因为此,2002年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便曾引用这首歌的歌词寄语市民要同舟共济,可见其对香港社会影响之深远。
1980年 《上海滩》(叶丽仪)
这种大江大海的豪迈情怀,只有生长于水边的“霑叔”才堪拥有:“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淘尽了世间事,混作滔滔一片潮流”,同样是“浪潮”,同样是“滔滔”,与另一首《沧海一声笑》相比,江与海的表现便各有千秋,江的洗练与海的豁达,随爱恨的汹涌程度也不尽相同。
1982年 《两忘烟水里》(关正杰、关菊英)
霑叔用萧峰的个人视野去诠释武侠人生,最绝妙的并非“塞外约,枕畔诗”这样对仗工整的丽词,却是“笑莫笑,悲莫悲”这样看似荒诞不经,却满是落寞禅意的警句,最后用“两忘烟水里”这样富有象征性的语句点题,给人余音未了,惆怅不已的感觉。
1983年 《我的中国心》(张明敏)
这是黄霑第一首为10亿中国人熟知的歌曲,写爱国歌曲很容易流于概念化和喊口号,但黄霑很聪明地运用了“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这样具有象征性的中华名胜来传达爱国之情,整首歌是以海外游子直抒胸臆的语气切入,把一个壮阔的题材写得很个人化,却征服了所有人。
1987年 《倩女幽魂》(张国荣)
“人生路,美梦似路长”,这首古装鬼片的主题曲霑叔仍然是以他不变的豪迈应对,因而即使唏嘘中也给人希望……
1990年 《沧海一声笑》(许冠杰)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 单是歌词中反复出现但意念多变的“潮”便已经笔力惊人了,何况还有“豪情还胜了一襟晚照”据说甚至还有商家从“沧海一声笑”的歌词中领悟到投资的真理,让人真的不由得对“霑叔”从心里写个“服”字!
1991年 《男儿当自强》 (林子祥)
黄霑为电影《黄飞鸿》所写的主题曲将古曲《将军令》改编,此曲在沿袭古曲的风貌上注入了黄霑自己的豪情。
2004年 《情常在》(梁汉文)
“同甘共苦 同车共坐 同哭当歌 同歌共播”排笔式的古典式文笔令人很难想象会出现在21世纪的乐坛,而且是由梁汉文这样一位风格新潮的歌手来演绎,这是霑叔最后的遗作之一,另一首是张敬轩的《英雄》,可惜尚未听到。霑叔在最后的生命里,还在提醒大家把“情”放在首位,不应以功利作为衡量事物的惟一标准,实在令人扼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