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乱弹杂说 |
汉明求法几乎是汉地佛教初传的最普遍传说.从西晋以来就流传于佛教徒间。
不过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这时候也是陪坐而已。到了后汉末叶桓灵二帝的时代(147—189年),记载才逐渐翔实,史料也逐渐丰富。自从法兰摩腾成功打开中国市场之后,西域的佛教学者闻讯相继来到中国,如安世高、安玄从安息来,支娄迦谶、支曜从月氏来,竺佛朔从天竺来,康孟详从康居来(瞧着热闹的,各国人才都到中国来,估计是法兰摩腾发了电报了:这儿钱多,人傻,速来)。由此译事渐盛,法事也渐兴。
不但关中热闹,连江南也开始热闹了,有人说中国南方佛教的传播是由于世高避关洛的扰乱前往江南,确否虽不容易判知,然而依康僧会在《安般守意经序》说,世高的禅学和他的译籍早已弘布于南方,却是事实。
后汉末期汉地对于佛教的信奉,首先是宫廷的奉佛。由于黄老之学和神仙方技已受到皇室崇奉,佛教初传入汉土,适逢其会,一方面它的教理被认为“清虚无为”,可和黄老之学并论;一方面“佛”被认为不过是一种大神。而且中土初传佛教的斋忏等仪式,效法一般的祠祀方法,也为汉代帝王所好尚。
这个东汉的皇帝再信佛,佛祖也没有保佑住他们,东汉灭亡后,就到了三国,越是乱世之中,信宗教和虚无的人越多。
佛换了东家,照样兴旺,曹操的魏继后汉,建都洛阳,一切文化都承后汉的余绪,所以魏代的佛教也可说是后汉佛教的延长。
这个事情,就像现在一个企业刚刚开始一样,有人肯进来都多多益善,做大了以后,门槛就高了,要有文凭了。原本高中职校都可以,现在硕士博士都不够看,还得通过雅思考试驾证电脑等等。原先只要人肯接受佛这个东西就行,后来佛法兴旺了,于是有和尚开始翻译戒律来抬高门槛。
先是魏境虽有佛法流行,然而僧众只是剪除头发,也没有禀受归戒,所有斋供礼仪咸取法于传统的祠祀。到了魏废帝嘉平二年(250年),中天竺律学沙门昙柯迦罗游化洛阳,主张一切行为应遵佛律,于是洛阳僧众共请译出戒律。迦罗恐律文繁广,不能为大众所接受,因而译出大众普及版本的戒律《僧祇戒心》,即摩诃僧祇部的戒本一卷,又邀请当地的梵僧举行受戒的羯磨来传戒。这是中土有戒律受戒之始,后世即以迦罗为律宗的始祖。(佛教的禅律二宗,可是有很大的区别。)
戒律的传来,是三国时代佛教中重大的事件,也是一个划时代的象征意义。
南北朝时,由于佛教在西晋渐次流行,对道教的传播也有所影响,于是道教就开始传播踩佛教的话,怎么踩呢?我认识你爷爷。
晋惠帝时,道士祭酒王浮平日和帛法祖争论佛道二教的短长,王浮乃撰《老子化胡经》以扬道抑佛。“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佛陀)。”你们的那个佛,不过就是我们的老子,他出了骑青牛出了函谷关以后,到了你们那儿,就成了你们的佛祖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