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浦洪业:不求闻达人不识

标签:
洪业故居洽浦闽侯 |
图2:福州闽侯县洽浦村洪业故居地形图
图3:洪业故居正门(房屋临河而建,顺河流走向,正门朝向西南。照片摄于下午2点46分)
图4:村主任、村支书、洪氏研究会会长陪同参观。故居两进,规模不小,现为宗族居住。现居祖屋的洪氏老人(着深色西装、米色裤子者)前来介绍。
图5:洪业旧居
图6:这里是洪业旧居对侧的另一间房,恰巧窗门打开,可见楼梯和二层卧房。可以想见洪业旧屋一侧格局大致如此。我夫人也时常跟我讲起童年所住也是如此,嘎吱嘎吱踏着楼梯便上了二楼。
图7:第一进堂屋
图8:第一进堂屋
图9:这张照片显示为第二进的庭院。庭院中间有一凉亭式门,类似北方庭院的垂花门/二道门。该木牌楼式门地平垫高,与甬道垂直交叉,并与两侧抄手游廊相接,方便行人东西厢房间走动。
图10:第二进庭院西北与外界的出入口。这里可能便是当年洪业从第一进墙缝里所见的厨房。这部分厢房有木栅隔挡。从悬山顶屋檐、山墙木构和悬鱼装饰来看,家底应当还算殷实。
图11:引得第一辑《说苑引得》(1931)
图12:引得第四辑,《引得说》1932年洪业著
图13:洪氏宗祠
2019年12月2日补:安排此次洽浦村之行的福州好友来信补充道:关于门槛,大约是及膝高。除了防风挡水之外,大概还有风水的意义在其中。福州每年6-8月的台风季节,雨水还是相当多的。有人说古时如果屋外是空旷的场地,一般会修高(五寸)一些的门槛,如果屋外有路,则会修低一些的(三寸六分)。
另外,我这两天购买了《洪业传》。以下是书中的摘录:
我[洪业]当时对我自己定下了几个原则,归纳起来可以说是三有与三不。三不是什么呢?我一生对三方面有兴趣,我对怎样统治人民、造益国家这些问题很有兴趣,但官场险恶,投身政治不时要做妥协,有时损伤到自己所爱的人,所以我决心不做政府官员。我对宗教很有兴趣,但教会与宗教是两回事,教会如面孔,宗教若笑容,要笑容可爱,面孔得保持干净,我既不能擦洗面孔的污点,便决心不做牧师。我对教育有兴趣,但教育的行政工作类似官场,要奉承有钱有势的人,所以我可以做教员而不做校长。三有是什么呢?第一是有为,第二是有守,第三是有趣。这三有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有抱负的人常为了急于达到目标而牺牲原则,所以得划清界限有所不为,这叫“有守”;但“有守”的人常干燥无味,要懂得享受人生自然的乐趣,所以要“有趣”;但最有趣的人是诗人、艺术家,他们大多不愿负责任,罔视于社会福利,所以要“有为”;这三个“有”之间得保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