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洽浦洪业:不求闻达人不识

(2019-11-26 11:15:12)
标签:

洪业

故居

洽浦

闽侯

      好友多方联系,会议之余得以寻访洪业故居。

洽浦洪业:不求闻达人不识

图1:洪业洪煨莲,点击链接进入洪业百度词条)

      故居位于福州市闽侯县甘蔗街道洽浦村181号。正门朝向西南。门前有一小河,与闽江平行。小河距闽江约1公里。河对面抬眼可见闽侯县博物馆。

洽浦洪业:不求闻达人不识

图2:福州闽侯县洽浦村洪业故居地形图

洽浦洪业:不求闻达人不识

图3:洪业故居正门(房屋临河而建,顺河流走向,正门朝向西南。照片摄于下午2点46分)

洽浦洪业:不求闻达人不识

图4:村主任、村支书、洪氏研究会会长陪同参观。故居两进,规模不小,现为宗族居住。现居祖屋的洪氏老人(着深色西装、米色裤子者)前来介绍。

       据老人回忆,洪业在图3中左侧白墙后(汽车所在一侧,另见图5)的房屋出生,待到七岁,后随父洪曦赴山东。整个建筑全木结构,除屋瓦、柱础和地面外,似未见砖石。历经百年,未有明显腐朽迹象。建筑装修较朴素,雕饰不多。廊檐下有少量木质雕花,似为福禄寿喜(或渔樵耕读),边角配花大体应为梅兰竹菊。同行人多,时间略紧,未及细细辨认。

洽浦洪业:不求闻达人不识

图5:洪业旧居

洽浦洪业:不求闻达人不识

图6:这里是洪业旧居对侧的另一间房,恰巧窗门打开,可见楼梯和二层卧房。可以想见洪业旧屋一侧格局大致如此。我夫人也时常跟我讲起童年所住也是如此,嘎吱嘎吱踏着楼梯便上了二楼。

       到访之时正逢洪门家族婚事,门窗之上皆是新贴的楹联。可见老屋一如百年之前,人气盎然。希望新人们能够了解,居于此屋的先辈,曾经蜚声海内,其声名远非福州和福建所能容纳。希望洪先生的文气能荫及洪氏后人。

洽浦洪业:不求闻达人不识

图7:第一进堂屋

洽浦洪业:不求闻达人不识

图8:第一进堂屋

        堂屋张灯结彩,是婚礼场所。“诗礼传家、文章华国”这幅对联,显示出书香底蕴。

       第二进较第一进地平略高,可有效防止洪水侵扰。第一进门槛约五六十公分高,不知是否也有防水患的考虑?一般民居,即便大宅,门槛也不必如此。第二进堂前全无门槛,可平步直入。总体上,第二进建筑维护较好,人气更旺,白墙部分看似新近粉饰。或许第二进为年轻人所住,第一进临街较喧闹,欠安全,只见老人进出。第二进在西北有一通路(图10),方便进出,不必经由第一进房屋。

洽浦洪业:不求闻达人不识

图9:这张照片显示为第二进的庭院。庭院中间有一凉亭式门,类似北方庭院的垂花门/二道门。该木牌楼式门地平垫高,与甬道垂直交叉,并与两侧抄手游廊相接,方便行人东西厢房间走动。

洽浦洪业:不求闻达人不识

图10:第二进庭院西北与外界的出入口。这里可能便是当年洪业从第一进墙缝里所见的厨房。这部分厢房有木栅隔挡。从悬山顶屋檐、山墙木构和悬鱼装饰来看,家底应当还算殷实。

       临别时,宗族老人取出写给县政府的报告,希望很快可能来临的拆迁不要殃及故居。我及同行不知能否为防止故居被拆做点贡献,但一定有责任将洪业的事迹彰显。

       洪业在福州地区都属于籍籍无名,问过多位当地人士,并不知有洪业其人。这样的大学者竟无人知晓,说来有些奇怪,但也可能并不奇怪。洪业与顾颉刚等人是我国近代史学开创者,但他偏重史学方法,少巨制,加上洪业为学为人不求闻达,因此声名并不煊赫。加之,福州近代鸿儒政要辈出,那些三坊七巷里的明星过于绚烂。偏居洽浦一隅的洪业,其事业也主要在北京和美国。

      洪业引荐西学堪靠灯(concordance),在燕京大学主持编制的引得系列,使其荣获儒莲奖。印象中,其他获此殊荣的华人大概只有与季羡林齐名的大儒饶宗颐先生了吧。

洽浦洪业:不求闻达人不识

图11:引得第一辑《说苑引得》(1931)

洽浦洪业:不求闻达人不识

图12:引得第四辑,《引得说》1932年洪业著

洽浦洪业:不求闻达人不识

图13:洪氏宗祠

2019年12月2日补:安排此次洽浦村之行的福州好友来信补充道:关于门槛,大约是及膝高。除了防风挡水之外,大概还有风水的意义在其中。福州每年6-8月的台风季节,雨水还是相当多的。有人说古时如果屋外是空旷的场地,一般会修高(五寸)一些的门槛,如果屋外有路,则会修低一些的(三寸六分)。


另外,我这两天购买了《洪业传》。以下是书中的摘录:

我[洪业]当时对我自己定下了几个原则,归纳起来可以说是三有与三不。三不是什么呢?我一生对三方面有兴趣,我对怎样统治人民、造益国家这些问题很有兴趣,但官场险恶,投身政治不时要做妥协,有时损伤到自己所爱的人,所以我决心不做政府官员。我对宗教很有兴趣,但教会与宗教是两回事,教会如面孔,宗教若笑容,要笑容可爱,面孔得保持干净,我既不能擦洗面孔的污点,便决心不做牧师。我对教育有兴趣,但教育的行政工作类似官场,要奉承有钱有势的人,所以我可以做教员而不做校长。三有是什么呢?第一是有为,第二是有守,第三是有趣。这三有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有抱负的人常为了急于达到目标而牺牲原则,所以得划清界限有所不为,这叫“有守”;但“有守”的人常干燥无味,要懂得享受人生自然的乐趣,所以要“有趣”;但最有趣的人是诗人、艺术家,他们大多不愿负责任,罔视于社会福利,所以要“有为”;这三个“有”之间得保持平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