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China_Pear
China_Pear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2,967
  • 关注人气:3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分类: 生活趣事
上午带孩子去了郊野公园。小娃骑着平衡车,看见右前方有一砖砌的平台,叫上我说,爸爸,你上去看看吧,你可能会喜欢的。上面说不定有古代的东西,上面的墙上说不定还有些图案,你也会喜欢的。
这是一处近十年了新建的设施,供游人观看稻田风光的观景平台,平台四周内外墙上饰以万字不到头砖雕图案。也不知道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就知道我喜好这一口。
阅读    收藏 
(2022-03-31 12:24)
分类: 生活趣事
小儿2-3岁学会说话之后,开始展现个性,有事没事回答大人问题都加个“不”字。过了3岁之后,词汇丰富了,拽起反义词一套一套的。

早晨醒来,我说了句,“今天太阳真的挺好的。”小儿回了句“今天太阳真的挺坏的。”

我说爸爸要去单位开会,小儿说“要不爸爸,你关会吧。”

我说“这个事很重要”,他回应道”什么东西轻要?“

宝宝说,“爸爸你陪我玩吧。” 我说“爸爸要先回一条短信。” 小儿说“爸爸你回一条长信。”

在路上开车时,小儿说“爸爸你开得太快了,这是不是高速公路,爸爸,有没有低速公路?”
阅读    收藏 
(2022-03-17 21:32)
分类: 生活趣事
清晨五六点,急促的铃声把我从梦中惊醒。检查了手机,并无异常。恍惚间想起国外生活经验,半夜室内铃声四起,多半是火警,一般是要撤离的。四下踅摸,发现孩子外套口袋里灯光闪烁,拿出一看,原来是家里老人淘汰下来的旧手机。孩子给设了闹钟,真是哭笑不得。关掉手机闹钟,回床睡觉。后来白天听家人说,孩子白天去公园玩之前,一定要求家人也给他拿一只手机。他说,要是没有手机,刷不了二维码,就进不能进公园。孩子说的是健康码的事儿。疫情期间,连这么小的小小孩儿都懂得的遵守社会规范了。回家后手机还不离手,自己还胡乱倒腾,给设了个闹钟。这就是夜半铃声的来由。
阅读    收藏 
分类: 生活趣事
三岁小娃说的话,我都不敢相信,不知什么时候学会的。

见我在用电脑,孩子突然冒出一句“爸爸要按一下回车。”追问:回车什么意思?回答说“不知道”。

外公出门办事未归,孩子说:“给外公发个微信,让他快点回家。”

厌倦了成堆的玩具,对妈妈说:“妈妈你在手机上下个单,买个玩具。”

自己坐在沙发上玩,听到大人聊天,他附和了一声“出去旅游,要做个核酸。”


阅读    收藏 
(2021-07-31 16:49)
标签:

越窑

温碗

分类: 悠游书外
七月中,一位师长代为寻得越窑瓷片一块,相当难得。私房青瓷再添新宠。目测推知,整器形体应相当可观,非一般日用盏碗。该碗圈足外翻,底径10公分。类似碗盏底径多为5-7公分。此碗内底阴刻莲瓣莲蓬纹。胎厚。起初判定该器型为寺庙净手盆一类。然而,在越窑盛行的唐、五代、宋(辽)时期,这样形制的盥洗用具似不常见。通过比对出土越窑图录,目前推断该瓷片较可能为五代或北宋时期温碗残件。瓷片较大,圈足齐全,内底刻花细密,利于赏玩。
侧影(可见胎土之厚)
瓷片侧影

这路瓷器一般为执壶、温碗搭配,通常认为是温酒器。据说此类器型可溯及晚唐,但我未见过唐代瓷器实物,也未见过相关图片。唐代或有类似金银器。博物馆藏品中以北宋执壶温碗为多,例如陕西蓝田北宋吕氏家族墓出土的耀州窑执壶温碗。更早记载的五代《韩熙载夜宴图》中繁昌窑青白瓷执壶温碗较为出名。
辽统和15年(997年)越窑执壶温碗。首都博物馆藏,出土于北京八宝山韩佚墓。


五代南唐韩熙载夜宴图局部,含两副繁昌窑青白瓷执壶温碗。
唐代金碗(底足外翻,尺寸大小同温碗类似)


这件残片外侧素面,无刻花,瓜棱或葵口迹象。青釉发色为典型越瓷,较龙泉偏黄。这只温碗釉色与秘色相近。外侧有转轮留下的弦纹。周身几无开片,局部有少许细小龟裂。

该器应为窑址出土。碗底有垫饼残存。碗内有支钉和匣钵碎渣等残留,品相折扣,因而未能远销他乡,而长守浙土。
碗底(俯视图)

以手边现代定窑工艺品执壶为样,对使用中温碗的样貌略作展示。


这类器物应较日用碗盘碟盏路份要高。可用越器饮酒,还配有温碗,至少应为小康之家。事实上,据《中国陶瓷史》289页的论述,宋代越窑为宫廷垄断,臣僚及百姓都不能使用(所谓“臣庶不得用”)。这就不难理解,越窑瓷片为何所见不多,更多为高等级墓葬出土精美完整器。

注:越窑位于浙江省,唐代越窑的烧造地主要集中在上虞、余姚、宁波等地。核心产区在慈溪上林湖滨湖地区。详见:越窑百度百科

阅读    收藏 
标签:

洪业

故居

洽浦

闽侯

      好友多方联系,会议之余得以寻访洪业故居。

图1:洪业洪煨莲,点击链接进入洪业百度词条)

      故居位于福州市闽侯县甘蔗街道洽浦村181号。正门朝向西南。门前有一小河,与闽江平行。小河距闽江约1公里。河对面抬眼可见闽侯县博物馆。

图2:福州闽侯县洽浦村洪业故居地形图

图3:洪业故居正门(房屋临河而建,顺河流走向,正门朝向西南。照片摄于下午2点46分)

图4:村主任、村支书、洪氏研究会会长陪同参观。故居两进,规模不小,现为宗族居住。现居祖屋的洪氏老人(着深色西装、米色裤子者)前来介绍。

       据老人回忆,洪业在图3中左侧白墙后(汽车所在一侧,另见图5)的房屋出生,待到七岁,后随父洪曦赴山东。整个建筑全木结构,除屋瓦、柱础和地面外,似未见砖石。历经百年,未有明显腐朽迹象。建筑装修较朴素,雕饰不多。廊檐下有少量木质雕花,似为福禄寿喜(或渔樵耕读),边角配花大体应为梅兰竹菊。同行人多,时间略紧,未及细细辨认。

图5:洪业旧居

图6:这里是洪业旧居对侧的另一间房,恰巧窗门打开,可见楼梯和二层卧房。可以想见洪业旧屋一侧格局大致如此。我夫人也时常跟我讲起童年所住也是如此,嘎吱嘎吱踏着楼梯便上了二楼。

       到访之时正逢洪门家族婚事,门窗之上皆是新贴的楹联。可见老屋一如百年之前,人气盎然。希望新人们能够了解,居于此屋的先辈,曾经蜚声海内,其声名远非福州和福建所能容纳。希望洪先生的文气能荫及洪氏后人。

图7:第一进堂屋

图8:第一进堂屋

        堂屋张灯结彩,是婚礼场所。“诗礼传家、文章华国”这幅对联,显示出书香底蕴。

       第二进较第一进地平略高,可有效防止洪水侵扰。第一进门槛约五六十公分高,不知是否也有防水患的考虑?一般民居,即便大宅,门槛也不必如此。第二进堂前全无门槛,可平步直入。总体上,第二进建筑维护较好,人气更旺,白墙部分看似新近粉饰。或许第二进为年轻人所住,第一进临街较喧闹,欠安全,只见老人进出。第二进在西北有一通路(图10),方便进出,不必经由第一进房屋。

图9:这张照片显示为第二进的庭院。庭院中间有一凉亭式门,类似北方庭院的垂花门/二道门。该木牌楼式门地平垫高,与甬道垂直交叉,并与两侧抄手游廊相接,方便行人东西厢房间走动。

图10:第二进庭院西北与外界的出入口。这里可能便是当年洪业从第一进墙缝里所见的厨房。这部分厢房有木栅隔挡。从悬山顶屋檐、山墙木构和悬鱼装饰来看,家底应当还算殷实。

       临别时,宗族老人取出写给县政府的报告,希望很快可能来临的拆迁不要殃及故居。我及同行不知能否为防止故居被拆做点贡献,但一定有责任将洪业的事迹彰显。

       洪业在福州地区都属于籍籍无名,问过多位当地人士,并不知有洪业其人。这样的大学者竟无人知晓,说来有些奇怪,但也可能并不奇怪。洪业与顾颉刚等人是我国近代史学开创者,但他偏重史学方法,少巨制,加上洪业为学为人不求闻达,因此声名并不煊赫。加之,福州近代鸿儒政要辈出,那些三坊七巷里的明星过于绚烂。偏居洽浦一隅的洪业,其事业也主要在北京和美国。

      洪业引荐西学堪靠灯(concordance),在燕京大学主持编制的引得系列,使其荣获儒莲奖。印象中,其他获此殊荣的华人大概只有与季羡林齐名的大儒饶宗颐先生了吧。

图11:引得第一辑《说苑引得》(1931)

图12:引得第四辑,《引得说》1932年洪业著

图13:洪氏宗祠

2019年12月2日补:安排此次洽浦村之行的福州好友来信补充道:关于门槛,大约是及膝高。除了防风挡水之外,大概还有风水的意义在其中。福州每年6-8月的台风季节,雨水还是相当多的。有人说古时如果屋外是空旷的场地,一般会修高(五寸)一些的门槛,如果屋外有路,则会修低一些的(三寸六分)。


另外,我这两天购买了《洪业传》。以下是书中的摘录:

我[洪业]当时对我自己定下了几个原则,归纳起来可以说是三有与三不。三不是什么呢?我一生对三方面有兴趣,我对怎样统治人民、造益国家这些问题很有兴趣,但官场险恶,投身政治不时要做妥协,有时损伤到自己所爱的人,所以我决心不做政府官员。我对宗教很有兴趣,但教会与宗教是两回事,教会如面孔,宗教若笑容,要笑容可爱,面孔得保持干净,我既不能擦洗面孔的污点,便决心不做牧师。我对教育有兴趣,但教育的行政工作类似官场,要奉承有钱有势的人,所以我可以做教员而不做校长。三有是什么呢?第一是有为,第二是有守,第三是有趣。这三有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有抱负的人常为了急于达到目标而牺牲原则,所以得划清界限有所不为,这叫“有守”;但“有守”的人常干燥无味,要懂得享受人生自然的乐趣,所以要“有趣”;但最有趣的人是诗人、艺术家,他们大多不愿负责任,罔视于社会福利,所以要“有为”;这三个“有”之间得保持平衡。




阅读    收藏 
标签:

leech

分类: 学术杂谈


 




 

 

2014819日,英国学术院院士、著名语言学家Geoffrey Leech教授病逝于兰卡斯特大学办公室中,享年78岁。

Leech教授一生在英语语法、语义学、语用学、文体学、语料库语言学等诸多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语言学家。他早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师从Randolph Quirk教授,并参与了著名的“英语用法调查”(Survey of English Usage)项目。他整个学术生涯都十分注重对语义和真实语用的描写。他主要完成或合作完成的代表作有:《英语语法语法大全》(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1985)、《语义学》(Semantics1974)、《语用学原理》(Principles of Pragmatics1983)、《小说中的文体学》(Style in Fiction1981)和“英国国家语料库”(British National CorpusBNC1994)。《英语语法语法大全》,俗称“夸克语法”,长期以来是我国语法教学界的权威基准;《语义学》中列举的7种意义已成为语言学学生的专业常识;《语用学原理》中提出的“礼貌原则”是礼貌研究的重要基石;《小说中的文体学》是文体学领域当仁不让的第一教材;“英国国家语料库”是近20年来语料库领域的业界标杆。这些只是他一生约20部著作和120篇论文中的一小部分,为他赢得了世界语言学界的极大尊重。

Leech教授非常关心中国的语言学和外语研究。他1994年受聘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名誉教授,也是我刊外籍编委,与北外和本刊许多学者都有良好的交往。他曾多次来华讲学,并在数家中国语言学刊物上发表论文,尤以在我刊发表论文数量最多,先后发表3篇,分别是“英语语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1995年第2期)、The role of frequency in ELT: New corpus evidence brings a re-appraisal2001年第5期)、Why frequency can no longer be ignored in ELT2011年第1期)。

学术而外,Leech教授最为人称道的是为人平易谦和他在个人学术自传中表示,希望退休之后更多从事跨文化礼貌研究。他尤其着迷于东西方礼貌机理和表述差异。他对礼貌的关注,加上须发皆白,愈发让人觉得他像一位慈祥的东方老人。

谨此深切缅怀Geoffrey Leech教授。


以上是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写的纪念短文。

阅读    收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