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面试问我高考成绩干嘛!?没考上985、211怪我咯?

(2016-06-07 17:25:47)
标签:

杂谈

今天莘莘学子踏上了高考的战场。我们很多人已经离高考渐行渐远,但进入职场以后,对高考的感悟也会变化。尤其是HR,对高考更有着与他人不同的感受。高考第一天,森豆就和大家聊聊这几个话题,欢迎写留言

http://ww2/large/548c47b8jw1f4ms39l0wxj209q04edgi.jpg

高考成绩能衡量智力吗?

有人说高考是“一考定终身”,高考成绩到底有没有这么重要?高考分数能代表什么?在美国,很多与智商相关的研究直接用SAT的分数作为智商的指标。SAT是美国大学的入学考试,相当于中国的高考。

可中国的高考成绩能用来衡量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吗?高考考的更多是知识,高考成绩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应试能力、学习能力、心理素质。但如果用高考成绩来考量智商,则有失偏颇。

面试官问候选人的高考成绩是什么目的?

森豆的一个朋友Y妹纸在大学毕业后参加过这样一场面试。面试官问了很多关于高考的问题:

我看你简历上写的其他省的211,当年为什么不选择北京地区的211?Y妹纸当时心想:汗,如果高考分高能不选择吗!

你觉得高考的经历能给你工作带来什么影响?

还记得你的高考分数吗?

语文、数学、英语、文综,哪科考的不满意?问题出在哪里?

连续几个高考问题下来,Y妹纸不禁在内心吐槽:呃……我是来面试工作的好不啦~不是来参加高考提前批面试的。你不问我大学参加了几个实习,不问我大学成绩,偏偏问我高考成绩,这是几个意思?难道是这些问题背后蕴含着什么深奥的面试原理?

森豆随手一搜,知乎上还真有好多人问类似的问题,原来不止Y妹纸有这种困扰。

http://ww3/large/548c47b8jw1f4ms4ryga2j20g30470tg.jpg

其实HR或面试官通常会在面试应届毕业生或在校实习生时问到高考,因为学生没有正式的工作经验,除了大学经历之外,就还有高中是距离最近的一段生涯,而高考是高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面试官关注的不仅仅是高考分数,而是其背后的一些东西,包括候选人的性格、心理素质、学习能力等因素,只不过是以高考为切入点,进而窥探面试者背后的职场潜力和特质。

985、211院校学生的素质比一般院校的好?

知乎上还有问这样的问题:

http://ww1/large/548c47b8jw1f4ms53grjmj20gd03amxb.jpg

对学生而言,高考成绩够不够判断学生的职场潜力?如果不够,还要看哪些素质?高考成绩决定了学生能否考上重点大学,考上985、211院校还是普通高校对他们有什么影响?

而对企业来说,在校园招聘时,由于人力、时间、成本等原因,都只能把有限的精力放在他们认为最优秀的985、211院校学生身上。随着校招战越来越激烈,企业还有其他的选择吗?其他院校的学生素质究竟如何?

在2015年北森给多家企业提供的校园招聘解决方案中,基层胜任力测评的作答总数近60万人次,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对这些大数据进行了挖掘、分析,找出了一些毕业生的共性与趋势。

http://ww3/large/548c47b8jw1f4ms5fmksmj20q0085n02.jpg

我们发现,985、211院校的学生大部分素质得分确实略好于一般院校。重点院校的学生在自我成长方面拥有更强的能力,能积极主动地分析、解决问题;人际交往上,更关注自身在他人心中形象的建立,能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建立关系;在需要决策时也能综合各种信息来源,按目标导向给出适合的决断和行动。

但在对规范的遵守、对组织要求的服从性、个人承诺的实现等方面,其他院校的学生态度则显得更质朴一些,且他们的风险防范意识更高,执行力更强。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对岗位核心素质的定位,在激烈的校招中酌情开辟出另一片“蓝海”。

所以,结束高考的学生们可以在大学生涯中着重培养自己以上这些方面的素质。企业则可以通过人才测评来甄选适合自身需要的校招生,想了解北森校园招聘解决方案可以发消息给北森微博,或致电400 650 6878

也许你还想看☟☟☟

商:每年的今天你都被骗成呆B😂可我为什么还爱你?

招:几个真实经历告诉你如何提高春季校招的成功率

       招聘90后,你玩的还都是套路吗?

       春季校招撩妹撩弟大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