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Hay Group被收购:能力模型已死?抑或重生?

(2015-09-25 15:38:57)
标签:

杂谈

作者:北森产品副总裁 周丹

 

昨日,关于HayGroup(以下简称Hay)公司被Korn/Ferry光辉国际以4.25亿美金收购的消息炸爆了朋友圈。在这则令业内人士唏嘘不已的商业收购案里面,有人在说“贱卖”,有人在说“一个时代的结束”,还有人在担心光辉国际能否将Hay与此前收购的PDILominger顺利“联姻”。但除了这样的感慨和唏嘘,我们是否还能探寻到这个收购案之于整个行业的另外一些含义呢?

 

一个时代的结束 or 开始?

长久以来,在咨询领域,Hay代表了“能力素质模型”的精髓,这与其创始人的背景以及后期收购McClelland的研究室有关。能力素质模型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的智力测验的依赖,同时也促进了评价中心技术的发展。伴随着七八十年代大企业兴起的管理概念,能力素质模型成为了“以能力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大量企业开始以此来开展招聘选才、领导力发展、绩效盘点等工作。

然而,Hay被收购,真的代表“能力素质模型”这个时代的结束吗?

其实,近10年来,咨询领域的并购非常活跃。除了光辉国际自身的各项收购,从怡安翰威特、韬睿惠悦等新名字上都不难看出并购的痕迹。而驱动这些并购的原因无外乎两个:要么变竞争对手为同伴,提高合并后的议价能力;要么通过互补强化两家公司在一个新领域中的核心优势。光辉国际在收购Hay之前,已经收购了以PDILominger为代表的、在素质模型领域同样“老资格”的几家公司,并在今年推出了全新修订的领导力框架(leadership architect),目标就是不断夯实其在人才管理、尤其是发展领域的专业能力。此次收购Hay,应该会进一步加强其在能力模型技术上的实力。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Hay被收购不会是“能力素质模型”时代的结束,反而可能是一个新的开始。

至于光辉国际如何能够将各家不同门派整合在一起,当然也是一门艺术。

 

Hay为何被“贱卖”?

如前所述,无论商业环境如何变迁,能力素质模型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走向人才管理功不可没,Hay作为这个领域的鼻祖也算是功勋卓著。但这样一家代表性的公司何以被“低价”收购呢?

这与其说是个体技术的没落,倒不如说是整个咨询行业传统“商业模式”的势危。首先,咨询公司一直以来高度依赖“高智力落差”和“信息落差”的领域优势,但随着领域人才的流动和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透明,这种优势被大大弱化,商业的运营开始变得艰难,利润大幅下降,因此想在市场上获得高估值就相当困难。其次,更加可怕的是,聪明的组织已经越来越不满足于“理念”的革新,转而更加挑剔地去寻求真正能够直击自身痛点问题的“解决方案”,于是咨询的“光环”逐渐消失,代之兴起的是人才管理软件等供应商提供的“更接地气”、性价比更高的最佳实践。面对如此困境,像Hay这样的专业型咨询公司,投入一家人才管理服务企业的怀抱或许是最佳的选择。

 

人才管理领域还会发生什么?

忘记耸人听闻的标题党,我们再来大胆预测一下,人才管理专业领域还有可能发生哪些意料内外变化呢:

1、能力素质模型作为人才管理的基础不会消失,但会从重向轻

在人才管理实践的角度,人才标准作为一套内部沟通的 “语言”体系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能力素质模型本身的应用应该会持续发展。但,我们看到的趋势是企业将需要自己掌握这套技术的方法论,标准的构建开始变得越来越“轻”,而且能够根据企业的发展不断“发展”。

轻量级的“能力卡片构建法”将更被企业接受并熟练使用。企业在构建能力素质模型梯队的过程中,可以依赖一套可信任的能力素质词典的最佳实践,如北森推出的人才管理101能力体系(注:101意味着基础),来帮助企业快速搭建领导力梯队。这样的轻量级解决方案或许无法快速回答人才标准的全部,但至少可以避免“在冗长的项目之后发现组织已然变化”的悲剧,这在能力模型技术上也是一次变革。

2VUCA时代下以“人”为中心的测评会再次兴起,传统回归

大家公认,互联网时代商业世界的特征时VUCA(多样易变的Volatile、不确定的Uncertain、复杂的Complex与模糊的Ambiguous)化的,这是互联网时代商业环境与过去商业环境之间根本的区别。战略无法提前规划,组织与管理流程时刻改变,这样的环境中经营,企业只能知不知而行,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就是不断重建新秩序的变革过程。

http://ww2/large/548c47b8gw1eweqkjgwyuj20f006j3zu.jpgGroup被收购:能力模型已死?抑或重生?" TITLE="Hay Group被收购:能力模型已死?抑或重生?" /> 

因此,人才的评价也需要动态化,过去以“岗位”为中心的测评方式可能会在某些行业被淡化,以“高潜”为中心的人才识别和管理模式会更加赢得组织的未来。因此,在人才测评领域,更多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激励模型可能会被重新得到重视。当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在线模拟技术也会因其良好的用户体验得到青睐。

3、精良工具必须与人才管理软件“联姻”,不能被锁到抽屉

任何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专业都是“耍流氓”!在人才管理领域,“一体化”变得越来越重要。能力技术、测评技术和发展技术是支撑人才管理的技术核心。但这些技术必须更好与组织流程进行整合,人力资源专业技术也要更能够empower管理者,才能够真正得到认同和应用,所以再专业的结果也不能被锁到抽屉。

http://ww3/large/548c47b8gw1eweql0w5vij20f70aaq6u.jpgGroup被收购:能力模型已死?抑或重生?" TITLE="Hay Group被收购:能力模型已死?抑或重生?" /> 

4、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大数据应用,将在人才搜寻和预测上发挥重要作用

人才测评的数据应用,过往更多集中在“个体”,进而至“团队”。随着大数据挖掘技术和数据模型的成熟,我们将能够多维度地对人才进行洞察和分析,找到对组织层面有效的关键人才,例如,人才招聘分析、人才价值分析、人才渠道分析、人才流失分析、高绩效图谱分析等。同时,将人才选、用、育、留各个阶段的数据,结合人才的单独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能够一体化的呈现人才轨迹。数据的价值,未来会越来越被重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