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苏州园林和《红楼梦》

(2015-07-10 10:15:48)
标签:

转载

分类: 说说——有点儿好玩儿的故事
原文地址:苏州园林和《红楼梦》作者:

http://s11/bmiddle/001E1IqQgy6SM7MgWlYda&690

 

去过苏州不知道多少次,从来没有好好逛过苏州园林。不是没有去过,而是每次都是走马观花,不明白好在哪里。

 

这段时间重看红楼梦,红楼梦的好处就是每次总会发现有些内容以前从未读过。或许是上了年纪,兴趣点早不在宝黛钗的情感纠葛上,也不在贾家繁盛覆败的家族命运上,反而对一些以往会跳过的细节格外留心。比如,17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里面讲到整个大观园的园林建筑和布置,就看得津津有味。

 

附一张网上下载的大观园的建筑图。

http://s14/mw690/001E1IqQgy6T6IS2H4F9d&690

据说曹雪芹对大观园的描写有一些是借鉴于江南的园林,正好五一外婆要去苏州看望亲戚,于是带上扣扣一道前去,顺便逛逛苏州园林。

 

网师园

 

去的时候已是下午快闭园的时间,与小长假拥挤的人潮擦肩而过,正好可以体会到园子的自得和幽静。

 

“网师”,顾名思义,指的是用网捕鱼的渔夫,以“网事”为园名,喻渔隐之义。记得有个老师讲过,西方人在现实世界中有了困惑,常常会求助于宗教;而东方人则会会求助于山水。对于这些官场上退下来的文人来说,他虽然对政治失望,但也做不到完全退隐山水间,所以便仿造自然山水的风格,用假山来代替真山,用引水来代替河流,极尽所能地造一座园子出来,为的是在现实世界和山水自然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既不会离现实太远,又能在园子里获取一种在自然中得到的疏解和释放。

 

 网师园,虽然面积不大,却极其精美,小中见大,园内有园,景外有景,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的世界文化遗产,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还将网师园复制在博物馆的顶楼,既见其世界影响力,又知其足够精巧。

http://s3/bmiddle/001E1IqQgy6SM6vSVBU92&690
 

这是在门厅(“轿厅”)拍的网师园全景图。从图上可以看出,网师园分三部分,境界各异。东部为住宅,中部为主园,西部为内园(风园)。

 门厅悬着一块“清能早达”的匾额,依我看来,与网师园“渔隐”之义不符,已经打算退隐了,还管什么“达”不“达”的。当然也可理解为因为门厅是让客人等候通报的地方,这话是说给客人听的,但是也很多余,别人“清”不“清”、“达”不“达”的,与你何干,反正你都打算退隐不问政事了。可见纠结、放不下,正是文人的通病。

http://s3/bmiddle/001E1IqQgy6SM6vP01Y12&690 

 

 与红楼梦里的大观园一样,园林多是以水为主题的,网师园、拙政园都是,沧浪亭园内虽没有水,但临水而建。还记得大观园里的那个水,宝玉题为“沁芳”,我一直都觉得“沁”这个字漂亮的不得了,一种慢慢的、长长的吸入和渗透,温柔而有感染力,很有女人味的一个字。

 

主园

 http://s5/bmiddle/001E1IqQgy6SM6KXnCY14&690

http://s5/bmiddle/001E1IqQgy6SM7dDZzu44&690

http://s4/bmiddle/001E1IqQgy6SM7lMhDtc3&690

 

园林的美感,契合了中国人的性格特点,含蓄内敛,不是外放式的、炫耀式的,而是要对方来寻究。逛完了网师园的主花园,以为园景大致如此了,从一扇小门进去,到了网师园的西区,这里又是一个园子。中间的这座假山应该就是大名鼎鼎的太湖石。

http://s16/bmiddle/001E1IqQgy6SM7FiqdNdf&690
 

http://s3/bmiddle/001E1IqQgy6SM6SFSVQ32&690

 

东区以前是住宅,现在是茶室和礼品店。

http://s13/bmiddle/001E1IqQgy6SM7RE08s3c&690

http://s8/bmiddle/001E1IqQgy6SM7UyNxB77&690

最喜欢的就是院内的各面粉墙,明白古人为什么总喜欢在白粉墙前栽种花草树木了,瞧这些树影多美,完全就是一幅幅水墨画,而且随着朝、午、夕、晚一日中光影的变化,画色的深浅也会随之变化。东方园林的魅力不仅在于空间,更在于时间。

 

可惜没有几张照片,以为第二天去拙政园还可以拍,结果在拙政园的那天下雨,而且人也多。


http://s9/bmiddle/001E1IqQgy6SM6Tbexqa8&690

http://s12/bmiddle/001E1IqQgy6SM6ThQdZ5b&690

 

http://s3/bmiddle/001E1IqQgy6SM6T2R22f2&690

http://s10/bmiddle/001E1IqQgy6SM6TQgrfe9&690

  

拙政园

 顾名思义,“拙政”,就是不擅长政治,也不愿意再过问政治。拙政园是苏州名气最大的园林,面积是网师园的6倍,据说和大观园的布局很像,所以来逛拙政园是带着比照大观园的心情来的。拙政园当天园内人多,反不如在网师园逛的舒心爽气,但有几个景点印象很深刻。

 

开门见山 

从正门进去,抬头就看到的这一片假山。这个景致与大观园的描写非常相像,“一代翠嶂挡在前面”,“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何趣味”。 

http://s14/bmiddle/001E1IqQgy6SM8tZaLb7d&690

逛拙政园的那天在下雨,来到这个“听雨轩”,这处最应景的地方,反而人不多。

 http://s12/bmiddle/001E1IqQgy6SM8GFWfF0b&690


http://s16/bmiddle/001E1IqQgy6SM8H7Cpx3f&690

逛拙政园前天的晚上,跟佳佳通了电话,她说明天会下雨,正好去拙政园,跟阳光里的网师园又是个对比。的确,有些情境要在雨天里才能体会得到。比如,这个“听雨轩”,雨水打在芭蕉叶上的声音,应了“听雨轩”的题名,也许对于园主来说,雨季时节,坐在这里,雨打芭蕉的声音,也是一种听觉上的享受吧。 http://s14/bmiddle/001E1IqQgy6SM9uUMVf9d&690
 

听雨轩四周都是芭蕉。大观园里的怡红院,一边种着芭蕉,一边种着海棠,有人题为“崇光泛彩”,宝玉用了“红香绿玉”,元春后来改为“怡红快绿”。我倒是很喜欢“崇光泛彩”,那种光影和色彩的流动交错之美活灵活现,“红香绿玉”只是突出了海棠花和芭蕉的色彩对比罢了。

 http://s7/bmiddle/001E1IqQgy6SM8GT8YSc6&690

 

 

拙政园的各处景点中,印象最深的,是“与谁同坐轩”。

 

有一个扇形的窗,临湖而立,据说当时的园主是经营扇子生意的,对扇形有独特的偏爱。

http://s1/bmiddle/001E1IqQgy6SM9VSEy4a0&690

 “与谁同坐”来自苏东坡的一首词。“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

 

人到了一定的岁数,会越来越体会到这样的心情,年纪增长,认识的人越来越多,知心知意的人不过就那么几个。与人结交,一种是注重情的,一种是注重利的。那些重情的人,看重的是心灵相通、三观相合,凡涉及到非情感以外的东西都会有点排斥。其实,在我看来,人际交往,一点利用、虚伪、做作的都没有,那就太挑剔了,只要不care他们,划入熟人、同事、同学、老乡之类的范畴就可以了,曲高和寡,难免孤独。老苏感叹“与谁同坐”,到底是寂寞呢,还是更多地带有一些自负和骄傲呢?女人就要好些,不管怎样总有一两个闺蜜常在心头,常来常往,常相私语。

 

 

沧浪亭

 

据说是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古代园林了,小长假最后一天去的,人不多。

  

非常喜欢沧浪亭的”翠玲珑“。很像大观园对“潇湘馆”的描述,“数楹精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还真有种“宝鼎茶罢烟尚绿,幽窗棋罢指尤凉”的意境。

http://s4/bmiddle/001E1IqQgy6SMaDwGpJ13&690

 

http://s15/bmiddle/001E1IqQgy6SMaCzv2e0e&690

http://s2/bmiddle/001E1IqQgy6SMaD62ul61&690

http://s16/bmiddle/001E1IqQgy6SMaIyiB1af&690

还有这个闻香妙室。题名取自杜甫的诗句:”灯影照无睡,心静闻妙香“。这是园主的书房,房前种的都是梅花。我们来的不是季节,看不到梅花,但风吹过,花枝摇曳,心静神怡。这样的地方,真的很适合读书。

http://s11/bmiddle/001E1IqQgy6SMaZKeNQ6a&690

站在闻香妙室门前,抬头即可见到沧浪亭。

http://s3/bmiddle/001E1IqQgy6SMbFBsFYa2&690


园林也是小朋友的游乐场,爬爬假山、钻钻山洞,兴致来了来一段即兴跳唱。当然别指望她懂那些匾额、对联、题词、诗句,想想为娘都不懂,不过是年过30多,才突然体味到其中的妙处,一个小娃儿现在熏陶完全是鸡同鸭讲。以后,等她长大了一些,她能不能领略到园林的美感也不会强求,重要的是能慢慢形成一片自己的精神家园。

http://s3/mw690/001E1IqQgy6SMczNhsK62&690


http://s13/bmiddle/001E1IqQgy6SMdTV71q7c&690

有了娃以后,很喜欢带着娃东奔西走,美其名曰是带娃看世界,后来发现,不过是自己想多出去走走,又不忍把她丢在一边,所以拽着她同行罢了。以后她还要去很多很多地方,或者是自己去,或者和朋友去。而为娘突然发现了生活中有那么多以前忽略掉的美的东西,来不及要拖着她一起去看。

 

不过,什么是美,从来不是别人告诉你的。那次跟佳佳开玩笑说,咱们俩个那么好,为什么这么好的东西,你大学里不跟我分享,要我30多岁了才发现这些事情的好处。她说这些都是要自己去慢慢体会的嘛。

 

的确,美都在心里,能不能感受到美,使它变得越来越丰富,真的是一种福气。就像那天在网师园,当我的视线落在那面粉墙上的树影时,那一刹那间的美感,无法言传,很难分享,自觉整个心都亮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