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故事:香烟纸

(2021-05-01 23:34:02)
标签:

图片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我的故事:香烟纸

我的故事:香烟纸

我的故事:香烟纸

    我们这些50后小时候生活条件比较差,粗茶淡饭填饱肚子而已。上学之余的玩具基本都是自制的,男孩子玩的比如铁环,皮弹弓等等,或花钱买些很便宜的东西,比如玻璃球,画片啥的。再就是废物利用,比如拿废纸叠成“四角”拍着玩,也拍香烟纸。那时候抽烟的人少,虽然当时一包烟也就两三角钱,但一般人月工资也就三四十元,若抽烟每月将花掉十元钱左右,真抽不起。再就是香烟购买凭票供应,有钱也未必能买得到。所以当时看抽烟的人就可以判断出他家的生活条件是好还是差,多数家庭没抽烟的人,都把烟票送给抽烟的人。

   香烟纸就是香烟盒,抽烟的人抽完随手就扔掉了,我们孩子捡起来,折叠起来当玩具拍着玩。玩法大概这样:两人背着手先出,谁出的香烟纸价格高谁先拍,把折叠好的香烟纸放在地上,用手把它拍翻过来就可以收为已有,没拍过来就换人拍。记得当时南京最常见的香烟牌子按价格高低排序大致有:“中华”;“牡丹“;“大前门”;“南京”;“飞马”等。厂级干部抽“牡丹”,每包5角钱;科级干部抽“大前门”,每包3.7角;一般人抽“南京”,每包3角,或“飞马”,每包2.9角。

    后来有了进口烟,先是阿尔巴尼亚烟,很便宜;后来又有了“箭牌”;“良友”及骆驼牌;再之后国产品牌越来越多了,各地相互流通,也不要烟票了。等我长大工作时,香烟纸成了社会上的一种收藏品,我出于对童年的怀念,也收集了不少香烟纸,当然不能靠捡了,在收藏品市场可以花钱买到。当时价格不算贵,常见的牌子几角钱一张,历史较长的老牌子需要几元钱一张。我不是收藏,所以只买便宜的,多多益善,一下子也买了各色牌子的香烟纸达几百张。且还分了类,我最喜欢地名类。

     万分可惜的是,一次下暴雨把我家地下室淹了,除了我放在那的几百本书籍外,还要香烟纸等等。舍不得啊,待水抽干,把香烟纸放在太阳下晒干,还继续留着,奇怪了那些最喜欢的地名类香烟纸没看见,是放在别处了?还是被别人拿走了?现在想想都心疼!

    上面几张图显示的香烟纸是我这个“五一”节在市场上看到的,问价是20元一张。我买得起,但没买,感觉喜欢的东西未必能藏得住,拍个照片看看就行了。查了一下资料,香烟纸作为藏品正规的名字叫“烟标”:

   烟标是世界四大平面印刷品收藏之一,全世界都有烟标收集者。对于他们来说,烟标的设计、印刷、制作水平和风格才是主要的,一个珍奇烟标的价值在他们心目中的价值远远高过香烟本身。

     烟标的设计往往还利用一些现实的社会条件,正确的选择造成的行为号召力是很大的,这时,勾动似心思的是充满乡土自豪感的各种地名牌号,受人喜爱欢迎的人物商标,而不再仅仅是烟的吃味和价格。中国的书法是精深的艺术,在一切有文字的地方都有它的用武之地。烟标是它大显身手之处,烟草厂商有力量征求最著名的书法家和最佳的作品,使更多的烟标美轮美奂,也唤起了众多书法爱好者的欣赏之情。

   1985年元旦,全国第一个烟标收藏协会在六朝古都--南京市成立,著名烟标收藏家余晋麟先生(已故)深情地谈到,烟盒子在我国大地上出现了近百年,它的爱好者也收集了70年左右,一直沿用的是通俗的叫法。收集它的人越来越多,通俗叫法也越来越不适应形式发展的要求,该给烟盒子正名了,以利于收藏和交流活动的规范化。他认为,烟盒子等通俗叫法只能说明卷烟的包装形式,而忽视了其商标标识的作用,应该称为"烟标",这样就能准确地反映出包装形式和商标标识的同意属性,也为其以后登上收藏大雅之堂作好准备。余晋麟先生的提法得到了全国烟标界收藏爱好者一致的同意,并从此影响带动起一批又一批的收藏爱好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