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童年记忆:儿时的冬季(4)

(2020-01-19 23:19:12)
标签:

情感

图片

分类: 散文(随笔)

      童年记忆:儿时的冬季(4)

       过年穿新衣,这在过去几乎就是种奢望。一般家庭父母收入都不高,孩子又多,且不说买布要布票,就是钞票也没有。平时过日子就紧巴巴的,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哪样不花钱?还要省下些钱准备交学费,还有就是准备过年买年货。过年首先要保证吃,家家户户最起码要有点肉,有条鱼,还要包顿饺子。另外为了招待客人,也要准备点糖果,花生,瓜子啥的,那时候同事相互串门拜年很普遍,面子肯是要的。其次才考虑穿,一般情况下新衣先考虑给女孩子添,男孩子能凑合;还有就是给大孩子添,这也是迫不得已,因为孩子长高了,衣服嫌短了。老二就穿老大的旧衣服,老三更可怜了,接着穿老二的。所以那时有句俗语:“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是老三”。

      南化公司职工劳动保护方面有发工作服,劳动手套,每年定时发,不管你穿坏没有。。不少家庭家长就把省下来的新工作服改一下给孩子穿。别说,穿着工作服走在路上还挺自豪,因为证明你是南化公司的人,似乎比那些小企业的人家高出一等。
 
      添新衣不少是自家缝制的,买回布料自已做,比买新衣要省钱。能干的家长自己剪裁自已缝制,不会干的会拿布料找裁缝店去做。记得小时候百货商店里成衣柜台也没有多少新衣服卖,数量少,式样也少。外衣是这样,棉袄棉裤也是这样,因为穿在里面,就更不讲究了,只要续上棉花穿上暖和就行。那时男式服装多数就是解放装,中山装,布料颜色也单调,灰,黑,藏青色几种而已。文革中兴起军装,又多了种绿色。女式服装式样也不多,但花色稍多点。不过也只是素淡的颜色,大红大绿大花很少。

     从小穿布衣服一直到中学,七八十年代才慢慢有了化纤面料,人称“的确良”,“涤卡”。起初化纤面料价格要比纯棉贵一些,条件好的家庭率先买,之后普通家庭也跟上,因为化纤面料比棉布结实耐穿。

     “假领子”:大人的服装如何解决?当然也是能省则省。不过有人想出了个点子,整件衣服买不起也做不起,可以只做个新衣服领子,套在脖子上也像回事,反正大家都穷,谁也不会笑话谁。起先是人家自己做,后来商家见有利可图,也开始买,商店卖的假领子比较正规,挺括,生意还不错。

      衣服如此,鞋呢?也有不少人家自己做。纳鞋底不只是农村妇女会干,不少城市妇女也会,找些旧布头拿浆糊糊成一片,然后剪成鞋底样,一层层累起来拿线密密麻麻缝起来。其实不叫缝鞋底,叫纳鞋底。要用锥子先刺洞,然后大号针带粗线穿过去,用手勒紧才行。纳双鞋底很辛苦的,后来有卖塑料鞋底的,不少人家买现成鞋底,然后自己做鞋面,这样省事不少,其实也没省多少钱,但当年一分钱都是钱啊!

      写到这里有点心酸,不是嫌弃过去的苦日子,是心疼我们的父母,当年吃过多少苦才把我们养大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