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的冬天很冷,南京下雪结冰很正常。小学生的我们穿棉袄棉裤棉鞋戴棉帽,因为教室没有取暖炉子,不穿暖和了无法认真上课。每节课休息时大家都会跑到操场上活动一下,增加点热量。男孩子一般会玩“斗鸡子”:把一条腿用手搬起来,另一条腿独立跳动,然后用弯曲的膝盖头去相互碰撞,谁两条腿着地就算输了;还有“骑马打仗”:一个人背着另一个人,两对甚至更多对相互拉扯,谁落地就输了;还有“跳马”:一个人弯腰站在原地当马,其他人按个用手按着“马背”跳过去,全部跳过后“马背”升高一点。女孩子一般会玩“踢毽子”;“跳房子”;“跳牛皮筋”。还有男女孩子都玩的跳绳,可以单独跳,也可以大家一起跳一条大绳。不愿出教室的孩子也可以在教室里玩,比如在黑板前挨墙排成一排,左右两边一起往中间挤,嘴里喊着“挤油挤油渣渣,挤出来没有妈妈”。直到把最中间的人挤出队列,接着继续挤。别看只玩约十分钟,也能出点小汗。
放寒假在家时间多了,同学或好朋友之间会相互串门,各种室内游戏也挺多,如扔沙袋,挑金箍棒针等等。若遇到下雪天,出门打雪仗,堆雪人是肯定的。而更高级一点的是滑雪。滑雪工具自制:找较粗的竹筒劈开成竹片,一米多长。火烤其中一端弯曲翘头,将两条竹片安装在一个小凳子下面,一个简易雪橇就做好了。小伙伴可以轮流拉轮流坐着在雪地里玩,还有一种更刺激的玩法就是从山坡上滑雪冲下。我们居住的老二村分山上山下两部分,所谓的“山”就只有几米落差。在靠近小门的那段山坡算是比较陡了,小伙伴就选择到那滑雪。驾着雪橇从坡顶一冲而下的确有点刺激,虽然只有几米远,且还不太高,有时还会跌得人仰马翻。
我们小时候玩的那些土味游戏现在的孩子很少玩了,惟有跳绳,踢毽子少数几种还能看见踪迹。不过小时候的我们也会参加一些正规的体育活动,比如跑步,玩单杠,双杠。上中学以后也会打篮球,打乒乓球,踢足球等。尤其是篮球,咱们老二村附近的设计院和消防队都有篮球场,一年四季的傍晚都有青少年在那打篮球。人少打半场,人多打全场,常年的无意训练造就了一些“高手”,比如我们中学篮球队主力有几个就出自咱们老二村,还是在我们班。
孩子不管怎么玩,玩什么,只要利于身心健康就好。我们并不认为我们小时候玩的比现在的孩子差,高级玩具和土味玩具只是价格差别,没有价值差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