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往事钓沉:“会”

(2019-12-02 19:29:31)
标签: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往事钓沉:“会”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生活水平比较低,城市一般家庭收入只够日常生活基本开支,如果家中遇到比较大的开销,比如子女结婚,家人重病等,那就要想办法借钱了。那时没有多少人家会有余钱借给别人的,由此便产生一种互助形式“会”。即有事需要花钱的那个人发起,在亲朋好友中筹钱。根据用钱多少决定参与的人数和每个人平均出钱的金额。比如需要用款120元,召集到人数有12人,那每个人每月出钱10元。发起人叫会头,由他(她)负责组会,并负责每月收钱。第一个月钱当然给会头使用,其余的人抽签或自愿协商决定下一个月的用钱人。依此类推,直到所有人全部用到筹款。 这种筹款方式为啥叫“会”?我猜测:1.召集大家商量办一件事有开会的意思;2.筹款有散钱会集的意思。这种筹款在当时是不得已而为之,其实也有好处:一是可以解决个人燃眉之急;二是参与者可以增强彼此的感情,且也有类似零存整取的储蓄好处。

      现在当然不存在这样的事了,看病有“医保”,还有“大病保险”。买房可以贷款,然后分期还款。而结婚有“份子钱”,即应邀参加婚礼的人都会带红包而来,“份子钱”不但能弥补酒席开支,多数人还有结余。一个红包多少钱取决于当时社会的收入水平,不过和结婚主人关系密切的会多出一些。其实这也是一种礼尚往来,你给别人婚礼出份子钱,你办婚礼时同样也会收到份子钱,当然收支未必平衡,尤其是少数为官有权腐败者,大办婚礼成了受贿的手段。社会在不断进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人之间的相互帮助是永远必需的,因为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可能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大家相互帮助才会共渡难关。这样的帮助不局限于物质方面的,还有精神上的,后者可能带给别人的力量更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买年货
后一篇:忆江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