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春节也叫过年,是按阴历算的过新年,这无疑是中国人一年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了。现在过年最重要的不是采购年货,而是抢购车票。年货哪儿都有,随时可以买到,甚至快递可以送到家里。而车票有限,在短短的一个月左右有上亿次的人口出行,即便中国的海陆空运力非常发达,还是难以应付这短期巨大的压力。出行者主要是回家过年的,家人团圆是过年最要紧的,没特殊原因绝大多数人都会千里迢迢赶回家和家人团聚。其次还有外出旅游的,春节假期较长,是难得的休假时机。
回忆过去,我们小时候过年,最重要的的事情却是买年货。那个时代我们的生活水平不高,由于物质匮乏,一些生活必需品包括吃穿用都是实行计划供应,每家每月每年都定量供应,比如每人一个月吃多少米面和食用油都要凭粮本购买,购买其他食品凭粮票。
购买副食品要凭肉票,豆腐票等。买衣服等布料凭布票和棉花票,买紧俏生活日用品要凭工业劵,如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等。计划供应的好处就在大家平均享受不多的物质资源,可以满足大家起码的生活需要。
而到过年时,政府为了让大家可以吃好点,会额外增加物质供应,比如粮站会有好大米好白面供应,副食品供应也会增加数量和品种,比如会有带鱼票,另外还会定量供应些好酒好烟。除此以外非计划供应的商品就要凭钞票去买了,各家凭经济实力各买所需。不管是计划内还是计划外的商品,未必一下都能满足,所以要排队买东西,一家人分工排队买年货成了最重要的事。春节前基本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一大早天没亮菜场就有排队买东西的人群了。我小时候也被家长派去买过年货,冬天那个冷啊,排队冻得直跺脚,但心里美啊,就盼着过年能大吃大喝一顿。
往事历历在目,虽然日子过得比较艰苦,现在想来也不算太难过,毕竟生存没有问题。当然还是现在好,不但吃喝不愁,而且还担心营养过剩。虽然还盼着过年,但不是为了吃好一点,而是可以和亲朋好友聚聚了,且看看“春晚”,逛逛灯会,其乐融融。
发一组日前年货展销会照片,我去主要不是为买东西的,而是感受一下那个热闹劲,和童年记忆有个对比。也就几十年的时间,祖国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商品应有尽有,大家都能买得起,搁在以前简直不敢想象。说主要不是去买东西,还是买了一些,没买山珍海味,而买了些家常酱菜。不是没钱买贵的,只是怀念小时候吃饭时那一口自家腌制的小菜,那是妈妈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