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心洲镇位于南京城西南长江之中,距市中心6.5公里,隶属于南京市建邺区。全洲基本呈南北走向的长条形,状若青梅,故又称梅子洲,面积15平方公里,辖3个行政村,2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近1.2万人。
该镇自1995年开始形成开发旅游业的设想,期间,曾委托南京市规划设计院为该镇作"梅子洲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并陆续邀请有关领导及专家学者来该镇调研,一致认为该镇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开展观光旅游业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和广阔的前景。
在1997年8月,该镇组织推出了"江心洲一日游"尝试性活动,以"看大江风貌,赏田园风光,尝应时鲜果"为主题,吸引了广大市民游客来该镇观光旅游,半个月内上岛游客达5万多人次,旅游总收入100多万元。这次活动提高了该镇的知名度,并且得到了各方面领导的认可和新闻界的好评。同年,该镇旅游开发被南京市旅游局列为南京九五旅游重点开发项目。
1998年该镇又被南京市政府确定为都市农业发展示范基地。自98~99年间,该镇先后建成了千亩葡萄园、千亩虾池、千亩蔬菜园、精品果园和千亩韭菜园等农业园区,纯农业园区逐渐过渡成观光型的旅游景点。并且全镇范围内的旅游接待设施逐步完善,为今后的旅游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9年8~9月份由雨花台区政府主办、该镇承办的"江心洲第一届葡萄节"正式推出,通过政府的搭台,企业的操作,景点民众的参与,各类分项活动为亮点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活动期间游客量达到了10多万人。由于人气的上升,也促进了旅游开发,农业园区进一步完善。民营投资的紫光田园、大自然度假村、农趣馆、奇根馆等景点也相继建成。
2000年7月同样由雨花台区政府主办的江心洲第二届葡萄节开幕。一个多月的时间,上岛游客达20多万人次。农民参与旅游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政府的引导下,农家饭店达到60多家,个体旅游交通营运户达300多户。农民自己投资兴建了具有农村民间特色的民俗村、以农家为单位的农家美食一条街也逐步形成。旺盛的人气也吸引了众多投资商的目光,纷纷想在该镇兴建旅游项目。政府考虑到旅游项目发展的有序性、科学性和标准性,于下半年委托新西兰贝卡尔公司开始为该镇作全面的旅游发展规划,目前此项工作还在进行当中。
几年来,该镇在对农业园区进行改造、美化使之更适合观赏游览的同时,为克服单纯农业观赏既显单调又受季节转换和植物自然生长规律等因素制约、适游期短的缺陷,积极吸纳社会各方资金,加快景点建设步伐,增加活动内容:投入300多万元建成1.2万平方米的汽渡市民广场,也是全市第一个镇建市民广场;在江边的百亩柳林之中投入700万元建成可尽享大江风貌、百舸争流、田园画卷的紫光田园,目前该景点与南京多所中小学校建立联系,作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投入300多万元建成充满浓郁乡土气息、展示民风农俗,包含农趣馆、茶艺馆、作坊馆、染艺馆、婚俗馆、奇根馆、育婴馆等8个小馆组成的民俗村;另外还有投入500万元年底建成的望江楼公园及其它一些项目。通过建设这些既不破坏田园绿野、自然生态的原汁原味又突现种饲农耕、民俗风情、休假消遣生活情趣的景点,进一步丰富和优化旅游产品,增加该镇旅游活动的趣味性、知识性、参与性,使该镇的旅游从一季游向四季游转变。
以上文字资料摘自某网站资料,从中可以看出近年来江心洲的情况。我也不止一次地去江心洲游玩,对那里的大片葡萄园留下很深的印象。
但是,现在的江心洲完全不是那个样子了,时隔两年左右我去看了一下,大吃一惊:那个乡村旅游面貌基本被大基建掩盖,到处在拆迁,不少高楼已经建好。曾听说这里和新加坡政府搞了合作,要在这建一个生态科技岛。没想到进程如此快,而且力度这么大。
这是一座跨江大桥,从岛上越过。
原先的水杉路还在,但路两边的民居,农家院,葡萄园几乎全没了。
沿着环岛路在西部走了半圈,大江依旧,百舸争流。远望对岸,南京青奥中心及南京眼大桥与岛相连。
生态科技岛最后建成啥样?我不知道,但我还是比较怀念以前那个到处充满田园风光的江心洲。
听说江心洲的居民生活还不错,拆迁户都会得到新房及现金补偿,老人每个月还能领到生活费。
棉花堤到江心洲的轮渡还在运行,每天早上六点到晚上六点,约半小时一班。
其实跨越江心洲的大桥已建好,不但有公交车上岛,还有地铁经过。出行十分方便。从南京眼步行桥还可以从对岸到江心洲青奥公园游玩,景色不错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