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陕北梦

(2005-11-05 15:52:52)
我不是陕北人,我祖籍安徽,出生地在辽宁,生活在江苏。而不管是出差还是旅游,至今我都没去过陕北,但陕北却是我的一个梦,挥之不去的梦!

这个梦是由一首歌引起的,当时我听这歌的时候还不知道这歌名叫啥,只是在路过谁人家时,收音机里传出的歌声一下就把我给定住了:歌声高亢清亮不说,歌词夹着些语气助词及方言,还有点听不太懂,但是那歌小河淌水般的流露出的质朴感情,让我的眼泪不由自主的就流出来了。其时我还是个未走上社会的孩子,根本就不懂如何欣赏歌曲,可感情就是和这歌共鸣起来了,这歌就是陕北民歌《三十里铺》。

歌名是我后来知道的,因为喜欢那歌就去找,但当时四处都是“样板戏”和革命歌曲,很难找到这首属“情歌”的歌。后来还是在“文革”结束后,复出了一大批中国优秀民歌,我才再次听到了也知道了这歌及歌名。还因为在找歌及等歌的岁月里,通过一些影视作品,脑海里稍微有了一些关于陕北的印象,所以再次听《三十里铺》时,少了些激动,有了些联想:荒凉的黄土高原;散落在山坡上的羊群;头上扎着白毛巾的小伙;扎着粗大辫子的姑娘。在蓝天白云下,这一幅幅独立的画面随着一阵似从天上飘来的歌声活了起来,叠加在一起了:
提起个家来家有名
家住在绥德那个三十里铺个村
四妹妹爱上了那个三哥哥
他是偶的知心人
此刻荒山变绿了,羊群在静静地吃草,小伙子躺在草地上下看着蓝天白云,一位穿着红棉袄的姑娘站在家门口向前方的山坡上眺望着。。。。。。

这是一副再普通不过的生活画面了,单调甚至还有些苦涩,但已是少不更事的我当时的一个美梦了:平静,安宁。

而我现在还想延续这个梦吗?想,非常想!从骨子里,从心的最深处。而这时距我初有梦时已过了三十多年,国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民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我自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见识多了,受过高等教育,从事过各种工作,去过祖国很多地方,甚至出过国;二是年纪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接触到各种人,碰到过各种事,有了自己对社会的独立看法。如此,不管怎么看,怎么说,我似乎是不可能去圆那个梦的。即便我愿去清贫,可我年岁已老,时光不可能倒流!

但我却说行,因为一个人的梦想或可是个物质内容,或可是个精神内容,而我的梦就属后者。也就是说我年岁再老,只要心不死,就能圆我的那个陕北梦!

而且我现在的陕北梦比小时的那个更丰富,更浪漫了呢。那时我只想自家有群羊,白天在蓝天白云下放羊,傍晚回家,老婆硌好了饼,俺拿饼裹着大葱粘酱吃,身边坐着我们活泼的孩子。这些现在在陕北已算不得啥了,但我要的不是这个,而是《三十里铺》!如果还有谁听过那首《三十里铺》,那他一定知道:《三十里铺》虽是情歌,但却有“送郎去参军”的情节。陕北是老革命根据地,那里不少的人家都为新中国的诞生贡献出了亲人的生命,而《三十里铺》就是唱的当时一段情景:既有男女的爱,又有救国的情。爱情和家庭在人的一生中无疑是最重要的,但当其让位于祖国的利益时,将显得伟大而异常感人!我要圆陕北梦,就是要去寻找这种伟大,让我这颗已被世俗折磨的几近麻木的心能再感动一下。

或有人说,我去了陕北怕是要失望的,因为那时的“三哥哥”和“四妹妹”已不在了。我可告诉你:“四妹妹”还在!在前不久的一次民歌大赛中,《三十里铺》再次唱响,而有关人去陕北找到了还歌中“四妹妹”的原型,她还活着!但即便她去了又怎么样?中国有无数的四妹妹和三哥哥,他们的伟大精神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同在,别说我们,就是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能分享他们传下来的精神财富。如谁说这精神财富于今可能没多大意义了,现在人都追求物质财富了。那我告诉你:没有精神财富支撑的社会,哪怕它物质财福再多,生活在其中的大多数人也不会有幸福!

今天我重拾我的陕北梦,决不是想否定社会的进步,而只是想重温我们曾有的伟大爱国精神及无私奉献精神。早年没有这样的精神我们不能建立新中国,而现在我们没有这样的精神就不能保证建立新中国的初衷——让人民幸福。

而啥时我真能实现我的陕北梦呢?很快,细节都想好了:首要是 站在黄土高坡上去唱那首永不会忘的陕北民歌《三十里铺》,也许我唱不出陕北人那大声,但我会使劲唱,拼命唱,以让那些活着的和已走的“三哥哥”“四妹妹”听见:我们还记着你们那!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