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些姓慕容的人们

(2023-11-14 09:18:41)

那些姓慕容的人们

/袁林(老本杰明)

《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复是这样出场的:

但听得笑声清朗,一株松树后转了两个人出来。段誉登时眼前一黑,耳中作响,嘴里发苦,全身生热。这人娉娉婷婷,缓步而来,正是他朝思暮想、无时或忘的王语嫣。她满脸倾慕爱恋之情,痴痴的瞧着她身旁一个青年公子。
   
段誉顺着她目光看去,但见那人二十七八岁年纪,身穿淡黄轻衫,腰悬长剑,飘然而来,面目俊美,潇洒闲雅。段誉一见之下,身上冷了半截,眼圈一红,险些便要流下泪来,心道:
  
“人道慕容公子是人中龙凤,果然名不虚传。王姑娘对他如此倾慕,也真难怪。唉,我一生一世,命中是注定要受苦受难了。”

大理国王子段誉暗恋王语嫣,看到王语嫣面对慕容复时的款款深情,那感觉便是如五雷轰顶了

金大侠笔下的慕容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人物。他外表光鲜,青春洋溢,内心却纠结着魔鬼,灵魂扭曲变形。那个魔鬼便是他爹所灌输,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目标——复兴大燕帝国。

为了复兴燕国,慕容复无视大美女王语嫣的痴情,决定去西夏国竞聘驸马,在西夏皇宫,西夏公主问了慕容复三句话:
    
你一生之中,在什么地方最是快乐逍遥?
   
生平最爱之人,叫什么名字?
   
最爱的这个人相貌如何?
   
慕容复张口结舌,答不上来。
    然后书中这样写:

“他一生营营役役,不断为兴复燕国而奔走,可说从未有过什么快乐之时。
   
他(慕容复)呆了一呆,说道,要我觉得真正快乐,那是将来,不是过去。

回望三十年的人生,没有一星一点快乐,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一个飘渺的复国大梦。”
    我想金大侠在创作过程中,脑袋里一定是转了很多弯弯的,慕容复生活在北宋,那个时代,中国北方最强大的政权是契丹人的辽和女真人的金,而慕容是鲜卑族,北宋时代,中国境内的主要民族就是契丹、女真和汉,鲜卑人早已衰微,政治军事上压根儿没有他们什么事。

那么慕容复这个人物就有些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了,《天龙八部》创作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金大侠是不是想通过这个形象揶揄当时的某些人呢?只是猜想了。

慕容鲜卑人的高光时刻存在于魏晋南北朝,最先登台亮相的是前燕(337——370),开国皇帝慕容皝,依次下来有西燕(384——394,后燕(384——409)),南燕(398——410),南燕的最后一位君主是慕容超,这也是慕容家族在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

四个“慕容燕”之外,历史上还先后出现过北燕、王燕、高燕、桀燕和伪燕。伪燕还算名气大,因为它是安禄山建立的。

     在所有这些短命的燕国皇帝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慕容垂。

     慕容垂,前燕贵族,公元369年,东晋权臣桓温率5万大军进攻前燕,燕国上下束手无策。危急时刻,慕容垂主动请缨,在黄河岸边的枋头大败桓温。因功高盖主,被皇帝和朝内权臣猜忌,无奈之中携家带口逃亡到前秦。前秦天王苻坚热情接待了慕容垂,拉着他的手称赞道:“你就是与我同取天下的那个英雄。”

13年后,苻坚兵败淝水,于风声鹤唳中狼狈逃入慕容垂大营。此时慕容垂拥有三万精兵。部下劝说他,趁此机会杀了那个家伙,这是复兴燕国帝业的绝好机会。

慕容垂摇头叹息,说此事不可行,当年落难,走投无路投奔天王,他收留了我们,给我高官,给我兵权,在这个时候我们不可以背叛天王,做落井下石的勾当。于是把军队交给苻坚,一直护送到潼关,慕容垂才上书苻坚,说咱们刚刚吃了败仗,河北一带民心不稳,让我去管教管教他们,顺便祭拜我们慕容家的祖坟。苻坚应允。

此时部下劝说苻坚,说你这是放虎归山啊,慕容垂这一走,肯定反叛。

苻坚叹息一声:“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都是天命啊!”

慕容垂离开苻坚到了河北,很快叛变,于384年在前燕地盘上再建燕国,史称后燕。

我们可以看到,在夺取政权这件大事上,慕容垂光明磊落,是个勇于担当的男子汉大丈夫。

从公元337年前燕立国,到410年南燕覆灭,慕容家族创立的四个燕国一共只存续了73年,个个短命。

事后诸葛亮看,不是慕容家族无英雄,而是生不逢时,那些燕国面积都很小,周边群雄环伺,有氐族、汉族、羌族、羯族以及虽然同族却势同水火的鲜卑拓跋氏,加之人口不足,又常常发生内讧,很难发展壮大。

南燕灭亡之后,鲜卑慕容就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到了今天,慕容这个姓氏已经属于稀缺资源了(据说全国只有13·5万人)。还有一说,认为“穆”“慕”“容”这三个姓氏,也是鲜卑慕容的后代。

这里有一个例外,从家族世系看,她不是慕容鲜卑的正统传人,但是她的出现,让人们对于这个消失于历史长河中的民族,有了更深切的感受。这个人就是台湾作家、诗人、画家席慕蓉。

各位会说,扯啊你,席慕蓉是蒙古族,“慕容”二字,不过她的笔名而已。

可是她为什么起一个“慕容”的笔名呢?这后面没有隐藏什么故事吗?且听我慢慢道来。

 席慕蓉原名穆伦·席连勃,她的姓氏“席”,源自蒙古族姓氏席连勃。少数民族姓氏从清末以来汉化趋势非常明显,最有代表性的是满族,下来可能就是蒙古族了。如那古斯,汉姓为“那”,兀良哈,汉姓有“乌、吴、于、魏”,巴尔虎,汉姓有“巴、胡”,萨都拉,汉姓为“萨”,等等。

奥秘在席慕蓉的母系家族。席慕蓉的外祖父叫慕容噶,汉名乐景涛,年轻时投身革命,先是去外蒙古学习十月革命的思想,回国后组建蒙古人民革命军,1925年协助冯玉祥攻打奉军,大获全胜。1927年,因内部产生分歧,乐景涛不再担任军职。此后加入国民党,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委员,1944年病逝于西安。

这个家族延续到孙辈,就涌现出一个叫席慕蓉的大名人,看来是有家传的啊!

席慕蓉在一篇文章里回忆:

父亲在德国一个大学校园里,看到有人在割草,突然说,这个味道多像老家的草香,多少年没有闻过了。这就是嗅觉的记忆,当父亲再次闻到草香的时候才明白,原来自己把老家的草香味道记了这么久。

席慕蓉说,我以为父亲要和我谈一谈故乡,但是并没有,他只是自言自语这么说着,我想那是因为我根本没有闻过家乡的草香味,所以我没有资格与父亲聊乡愁。

正是因为这件让诗人梦魂牵绕的小事,才有了《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中令无数人泪目的咏叹:“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

    1989831日,在46岁这年,席慕蓉第一次踏上“回乡之路”。从那时候的日记中,我们可以读到她忐忑与兴奋交织的心情。席慕蓉从北京出发,在西直门火车站上车,搭乘草原列车,在张家口下车。随后改乘汽车……

     终于见到了魂牵梦绕的草原。她清楚地记得,父亲生前跟她在欧洲旅行的时候,曾经说太闷了,他不喜欢有东西挡在视野前面。那时候席慕容还没去过蒙古高原,“我觉得欧洲好大,风景好漂亮,怎么会闷呢?我不理解,难道那么远的山也会挡你吗?”
  直到亲眼见到蒙古高原,席慕容才知道,什么叫眼前没有东西遮挡。
    那是“极美的草原,无边无际的起伏,蓝天上云朵如块状群列,第一次看到那么整齐的云朵,那么干净的草原,却又觉得分明见过”。那天晚上,在初识的亲人入睡后,席慕蓉独自走到草原深处,她站在父亲曾经站过的星空下,站在父亲曾经奔跑过无数次的无边大地上,嚎啕大哭。

    历史烽烟,是非成败转头空。不论是小说里虚构的慕容复,是历史上能够实现复国梦想的慕容垂,还是曾经叱咤风云的慕容噶,已经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多亏了席慕蓉,让人们对这个早已消失的民族以及他们的梦想,牵起一缕如丝的情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