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首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上的演讲
(2008-11-19 04:03:18)
标签:
杂谈 |
收到一个邮件,是组委会发来请我审阅的演讲记录稿。
最近忙,静不下心来写博客,发上来凑个数。
收藏与拍卖
演讲人:董国强先生
刚才祝先生说的一句话非常好,也给我提了一个醒,我不是来给拍卖行业做广告的。从我个人来讲,参与了国内最早的艺术品拍卖,并且从最初的一个收藏爱好者转变为今天这样一个从业者,我想以一个见证人的身份来讲一讲收藏家和拍卖之间的关系。
我讲第一个问题,我们国家艺术品拍卖行业的发展从无到有发展到今天,我要说是收藏家养育了我们国内的拍卖行业,为什么这么说?经历过国内最早的拍卖朋友都知道,国内拍卖公司刚刚成立的时候,拍卖资源是充足的。一方面,文物公司大量的存货,另一方面,一些私人家里祖辈留下来的艺术品苦于没有处理的途径和渠道,有了拍卖后就可以就送到拍卖公司。拍卖公司收拍品容易,卖也不愁。那时候一场拍卖,绝大部分拍品是被海外收藏家或者经纪人买走了。
前几天我在香港,和香港一位行家说起拍卖的时候也提到,他说当时我买一件东西花20万,觉得很便宜,可是大陆的朋友说我太傻了,这东西在国内市场上就卖5万。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当时的市场状况是大家如果把东西送到拍卖,就会形成一个比平常所能见到的市场高得多的价格。这是因为国内和海外这种价格的不对等决定了当时的拍卖是这样的一个情况:作品一旦上了拍卖,最终的结果是买家和卖家双方满意。我举这个例子的意思是想让大家了解,国内的拍卖公司在起步阶段是没有经过太多的磨难,或者说是靠着海内外价格的不对等,靠着海外收藏家的支持得以生长。到了90年代后期,亚洲金融危机造成了海外一些收藏家把他的藏品拿出来处理。同时,经过几年国内拍卖的发展,国内很多的企业家成长起来,开始有志于收藏。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过去的很多海外收藏家的身份也发生了转换,他们由过去的买家变成了卖家,他们在继续养育着拍卖公司。我想国内的这些拍卖公司对这些藏家们肯定是心怀感激的。作为我来说,尽管我们成立的时间不长,但对于这些海外的藏家我也是心怀感激的。因为你们,使中国的艺术品拍卖行业起步非常的顺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