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 |
铁梅庵与翁方纲、刘墉和王文治并称”清四家“,而比起另外三位来,铁宝的传世作品是最少的,流传下来的精品更是凤毛麟角。这位出身武将之门的正黄旗,又能以诗名重于世,在清代诗坛占有重要位置。
铁宝书法,得二王法乳,又潜心赵董,此卷书于乾隆甲寅(1794年),录自作诗十余首,结字绝类董香光,体度庄安、委婉秀逸,平淡清雅、不温不火,是典型的学者书法。
卷尾的一段文字吸引了我:“时帆先生右迁大司成,以此卷所贺,诗拙字劣不堪持赠。他日转任部堂当更作佳卷奉正也。”时帆,即法式善,是参与《四库全书》编纂的唯一一位蒙古族学者,晚铁宝一岁,两人交情甚笃,铁梅庵《联床对雨集》页首即为法时帆的题诗。铁宝的这段跋语写的蛮有意思,“国子监祭酒”在唐代被称为“大司成”,而“部堂”是“侍郎”的别称。铁宝的意思是说,这一卷不怎么样,就不给你了,等你哪天再升为户部侍郎,我再给你写个好的。
法式善在乾隆甲寅年(1794年)被擢为国子监祭酒后,就没有再升迁的记载了,看来铁梅庵的良好祝愿未能实现。而此卷最终是否被法梧门强行索去也不得而知了,但至少可以从这段文字看出两人关系之非同一般。
前一篇:乔迁自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