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印度人的人情往来

(2014-01-06 10:59:32)
标签:

老年人

不断

自己的生活

历史原因

分类: 印度见闻
    原以为印度是被英化过的国家,人情世故等方面,会有很大的西化,就像香港人那样。可来到印度这么久,住的时间越长,了解得越多,就发现,印度人的人情往来,和中国过去的那一套差不多,用R的话来说,就是“一千年来,没有丁点改变!”

    首先是亲朋好友们之间的送礼。
    每逢过年过节(尤其是印度新年Diwali)、亲戚中有人结婚,那礼是必不可少的。过节上门一般是不能空手的,总要带点包装精美的甜食啊、果仁啊甚至饼干什么的,还有个远方亲戚,还带了只碗口大的蛋糕来。我第一次来印度亮相,所到之处,R家族的亲戚们都在拥抱寒暄时,顺手递过来一个精美的信封,里面是卢比,少则1000,多则3000,结果一数,总数有几万,俺留着没用,统统给了R了,我知道,那都是要记下,将来还要还情的;不送钱的,也有送衣服、包包、布料的,基本都是印度款,衣服上的标签也都是被撕掉的。不过很多衣服我根本就不喜欢,也不合身,又没处可送,基本就压箱底了。

    印度人不讲究计划生育,家庭成员多,这亲戚间一走动起来,就是浩浩荡荡的,往往一个大客厅都不够坐的。一送起礼来,就得赶紧回忆记录下所有的礼物人情,以免对方将来有需要还礼的时候,礼少了就没面子了。俺们从国内带去的礼物往往很受印度亲戚们的欢迎,比如珍珠项链啦、开司米围巾、丝质领带、中式化妆包包、丝绸面料、毛呢衣料等等......有时觉得挺亏的,因为俺们送出去的总比得到的要多得多~印度人的人情往来
    前两天一对儿R老妈的朋友来访后,R随手就把家里才买还没开封的电热油汀送了人,后来解释说是因为人家对咱家不错,R老爸去世时还陪着呆了两天来着......
    看到现在,俺发现,咋都是R在还父母的人情呢?印度人的人情往来

    其次是亲戚间的客套礼数繁琐累人。
    前几天,R的小姨修养了几天后,又从她寄居的兄弟家里来“值班”,来时又是浩浩荡荡的一大群人:她的兄弟、她的也是R老妈的其他三个尚在世的姐妹,还有一个司机。一个个华服豪包金银满身的。来了客人,俺们还得招待,又是煮茶又是招待午餐的,把个厨师忙的焦头烂额,一会儿嫌茶不够热,一个又嫌茶太烫;R亲自下厨给弄了三文鱼罐头做的三明治,和泰式冬英鱼汤,可烤面包机一次只能烤两片,才上桌就被吃得光光,忙的R到大家都吃得差不多了才上桌吃自己的,那位唯一的男客,还拿着架子要求厨师,再给他另烤两片金黄脆的面包......哦滴隔天!俺始终按奈住自己的情绪不要发作,因为这要在国内,来看望病人的亲戚们,都会很识相很理解人家的,尽量不在家吃饭,即便吃了也是随遇而安,不讲究那么多,不给已经够忙乱的家添加更多麻烦,而印度人,做不到。
    那R老妈自己呢,也硬撑着,要佣人给换上喜庆的红色系列衣服,还披上白纱巾,这打扮是有客人来时妇女的正装装束。老太太躺在床上,接受姐妹们的问候寒暄后,感觉很高兴。还要硬撑着去客厅餐桌上和大家一起吃饭,这根本不切实际的要求,立马被大家否决了。尽管姐妹们年纪也不小了,看到她这个样子,心里肯定也不好受,但是同她交谈,她的头脑基本达不到正常交流的要求了,你谈A她跟你说B,所以,谈不了一会儿,姐妹们就自顾自扎堆,聊起了她们感兴趣的事情去了,把老太晾在了一边。终于老太太忍不住了,哼哼唧唧地要上厕所,于是姐妹们退出,来到客厅继续聊。没想到过了会儿,老太太竟然在佣人的搀扶下,颤巍巍的出来了。于是大家又一阵忙乱,等老太坐下,女佣站立其后,又是一阵牛唇不对马尾的对答,老太又被晾在了一边。看着也挺可怜的,老太太也想热闹啊,但她实在是不明白自己的状况了,已经彻底的out于这个世界了。她不知道她经常一觉醒来,就质问身边的R:“为什么不送我回自己的家(我们一遍遍的解释,这就是你住了几十年的家啊)你怎么不经过我同意,就把家里墙全打了全给变了个样儿(其实家里什么也没变,只是扔了些R老爸收藏的垃圾而已,除了半个小时的苦口婆心解释,还把远在米国的R老弟拉来在视频上作证)你爸爸要是知道了,他该生气了......(R老爸去年6月就走了,就在她眼皮底下)”;就在这帮客人们来前一天,老太太还直嘀咕:R老爸的一个堂兄要来做客,这个房子是他的......(听的偶汗毛直竖,因为那人早在8年前就死了;这房子可是R买下来给老爸老妈的,都住了好几十年了......)
    想想都这种状况了的老太太了,还惦念着要梳洗打扮郑重迎客,那平时就不知该是何等的模样了啊,不敢想象。

    反正俺是觉得够烦够无聊的。

    第三,向老人问安,不计其数。
    每天早晨,我们要去老太太房间说“早安”,哪怕她睡眼惺忪假牙还没装好;晚上入睡前,必定还要到老太太眼前露下面,问候一番,再说“晚安”,哪怕是陪夜的人一宿也没睡好,也不例外。
    平时,家里的座机、手机几乎不断,不是这个打来了致以问候,就是那个打来了,要求开机视频问候;有时都晚上十点了,老太太早就睡下了,还有人打电话过来;往往一聊就是好长时间。俺们帮着在旁边举电脑的、举电话的人,手都酸的不得了了,那里还是罗嗦起来没完没了,老太太更是没有知觉;大人问候完了,小孩再上,唱歌跳舞牙牙学语,倒也热闹;有时网络不好,说了一半没了,老太太还惦记着,说还没和这个聊呢,又赶紧等网好了再呼叫一遍说声“再见”,当然了,这个“再见”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得完的。
    很多时候,老太太不舒服了哼哼着,那通话就进行不下去了,只好等她起床梳洗好了,或用茶用早餐晚餐的时候视频聊天,往往老太太注意力无法集中到眼前的屏幕上来,聊着聊着,眼睛就看向前面的电视了;说一句就不知下一句说啥了,得R在旁边提示着。往往更令人沮丧的是,刚和某儿女聊过视频,老太太就说XX来家呢,赶紧去买菜......印度人的人情往来

    住在邻栋楼里的R的守寡的嫂子,也经常傍晚过来坐坐。可因为历史原因,R老妈不喜欢这个嫂子。所以每次尽管她来了,也只是坐着不咸不淡地扯几句,或者带着自己的毛线活儿在那织着,或者和R的小姨干脆热火朝天的用印度话聊得不停,旁边的老太太直哼哼,也不理会,也不会动一下手指头。我想要放在中国,这种情形,那是根本不会再上门了吧?可这里是印度,再难受再没感情,礼数可是要要滴!

    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啊~

     我曾问了几个年轻的印度人,想知道他们是否也这样生活?因为他们要工作,要抚养自己的小孩,要享受自己的生活,恐怕就没有像R老妈目前这种复杂的人情往来了,就像祈祷一样,目前的印度年轻人,也不会像老年人那样,天天诵经拜佛的了。谢天谢地,印度还是有点进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