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印度之行,还赶上参加了一个婚礼。11到13号,我们从德里飞去另一个中部小城Jabalpur,参加了R一个堂兄弟女儿的婚礼。
虽然印度婚礼俺见过几个,可一个是在肯尼亚,一个在米国纽约,都是简化版的;这次则有所不同,可是身临其境,所以拍到不少片片,也总算弄懂了印度婚礼的大概套路。

1.
客人们陆续来到婚礼举办的宾馆,参加婚礼。大堂门口装饰得一片喜庆。
印度婚礼一般要举办4天,完全根据双方家庭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来操办。皇族亲属可以在著名古堡举行豪华婚礼;富裕人家,则可以在豪华一些的饭店,包下几个大厅,专门操办婚礼;一般市民家庭,也一定会在比较像样的地方,打扮装饰一下,热热闹闹的搞它几天。总之,结婚,在印度人的心中,还是件头等大事。正因双方家族的全方位参与婚礼,上上下下乃至仆从都人人皆知,所以印度的婚姻一般都比较牢固,很少听说有离婚的。大概光是考虑到对方族人一人一口吐沫一人一巴掌就很可能小命不保,所以很多人心惊胆颤顾虑多多了吧。

2.婚礼第一天,上午主要是新娘的手绘脚绘等最初的装饰工作,然后是祭司主持新娘佩戴手镯等仪式,一直忙到下午3点左右吃过午饭稍息;晚上则是新娘新郎及朋友们的歌舞才艺表演,表演中双方父亲兄长还会参加,用钱币在翩翩起舞的男孩女孩们头上绕几圈,表示欣赏,钱就犒赏给他们了。
第二天上午则是新娘家族亲人的祝福仪式。仪式中,亲戚们要纷纷上前与新娘与一旁的新娘和妈妈拥抱,祝福恭喜,同时送上事先准备好的“红包”,送给新娘以示贺喜。晚上则是重头戏了,新郎要在晚上正式迎娶新娘,婚礼结束,新娘就此跟着新郎走人,迈入新的生活了。
婚礼一般分这么多天举行的目的,一是因为印度婚礼的内容繁杂,要照顾到男女双方众多家人的缘故;还要有祭司进行宗教祷告祈福仪式;又要有以男方家族为主的先期party,然后是女方家族亲属们的party聚会,因为很多人是从远道而来的,光是附近的饭店住房,就被包了不少;最后是婚礼高潮:新郎骑着白马,姗姗来到,女方家族正装盛装迎候,双方家族年长者、位高者一一对应相认拥抱,就算是认了亲了,然后新郎入座,新娘出来,两人并坐华丽宝座,再是一番烦杂的婚礼程序:包括用彩色带子连在两人手上,围着火盆绕七圈,就意味着两人终于成婚了;还要用象征着幸福富裕安康之类的米啊盐啊之类的东东。二是古往今来,大家口口相传,都是如此这般娶亲办理的,婚礼的套路也就沿袭下来了;第三,是俺个人的总结,印度人的做事慢效率低,婚礼也一样,拖泥带水的,不然没这么些天,实在也是办不来滴。
这个不能让他们知道,要不又要伤感情了。

3.上图:婚礼第一天上午近11点了,新娘一边等着手绘脚绘装点,一边悠闲用着早茶。周围一干人也慢慢悠悠,不是等人,就是打手机聊天。俺们一干大妈大婶们,也去搞了手绘陪陪新娘,三四个女孩子忙了半天,直到午餐(3、4点的“午餐”)吃完了,还有大妈张着刚绘好的手,不能抓东西自己吃饭,只好请朋友喂着吃~
下图:婚礼第二天晚上,众宾客盛装出席,观看婚礼仪式。

4.第一天婚礼精彩段落:新娘新郎及女伴男伴们的歌舞表演。

5.有青年组、少年组、幼儿组分别登台献艺,全是亲属朋友。
可惜人太多,组织也不到位。印度人的无组织无纪律比中国人还甚,人一旦离了座位,就很难再找到地方坐了,因为座椅立马就被别人占了去鸟......
前面总不少人站起来观看,俺们坐在后面的根本还没看清,就结束了,所以俺只上前拍到了几张片片。

6.婚礼第二天上午,新娘在一帮通晓仪式的妇人操持下,正在进行婚礼仪式。因为是女方家人的仪式,新娘比较放松自在。

7.祭司在主持婚礼仪式。俺听不懂,反正应该是告诫女孩如何过好日子,想着孝敬父母当然现在多了公婆老公之类的意思吧?

8.新郎在祭司主持下,把才拆封的红手镯戴上新娘的手腕。

9.众人依次来到新娘身边,新娘妈妈端着一盆东东,宾客们从小碗里抹点芥末油,分别点在新娘的脚上、膝盖上、手上、脖颈上、以及头顶上,据说老做法还应抹点在脸上,新娘嫌难看给“改革”掉了。大概又是众人为新娘祈福的意思吧。

10.一干妇人们坐在一旁,一边闲聊天,一边等着参与仪式。

11.男方一边的亲属女眷们。
印度婚礼繁多,男人们比财富比地位比品味,妇女们更是比穿着比打扮比靓丽,每一场婚礼的服装都不重样。这一点,和中国有一拼。

12.歌舞表演。印度男女们好像自幼就是歌舞好手,无师自通。

13.印式“花房洞烛”

14.宾客桌上的鲜花;新娘祈福仪式上的小用品;还有俺的绘了图滴大手~

15.祭司正在主持婚礼,好像是女方的兄弟在向男方交代之类的,“可要好好待俺老妹啊!”

16.围坐在一旁的女方亲戚们,还有一班忙前忙后的摄影师们。

17.新娘胳膊上挂满了金玲,然后召集一班未婚堂兄妹们上台坐着,新娘在每个人头顶挥舞两只胳膊,让挂在两边的金玲磕碰在一起,发出声响,表示祝福。

18.来参加婚礼的靓丽母女

19.婚礼第二天。夜里近11点半点,盛装白帘遮面的新郎骑着白马,姗姗来迟。一群吹奏音乐的、扛着灯箱灯牌的、放焰火爆竹的,围观看热闹的,忙得不亦悦乎。
和中国婚庆截然相反,印度是女方得求着男方,男方家说几点才能来,那就几点来,晚来则表明身价高排场大,女方家得忍着。那天的晚餐,俺们破天荒等到12点,才吃到了饭食。为了赶次日一早的飞机,没能看完整个婚礼,就赶回宾馆睡觉去了。
据说,那天直到夜里3点多,婚礼才算最后结束,新娘跟着新郎才算过了门。

20.在宾馆外面,搭起的巨大露天自助餐厅,男方家的亲属们早在这里放开了肚皮开吃了。

21.整个宾馆围墙内都被包装成一个大餐厅,估计有两三个篮球场那么大吧,前边绿色地毯部分是新郎白马要通过的通道,右边全是宾客就餐席,左边是花台。新郎从这里进来后,在进入宾馆里面的婚礼大厅,在那里继续婚礼的高潮部分。

22.女方男亲属们都身着西装革履、戴上红色长巾,正准备着鲜花圈,给双方男客们佩戴。

23.带粉色头饰的都是男方亲属,被簇拥在中间的骑白马戴面帘的是新郎。俺被破例优待站在前头拍了几张片片。

24.双方男宾们一一对应,热烈拥抱,有的还要抱起来转上一圈:“从今往后,咱们就是亲家了~”

25.抓拍到一个小kiss,这也太早熟了点吧~
难道这是20年年后的另一对佳偶?

26.秀一秀俺的印度莎丽~
莎丽其实就是一匹至少3.5米的各种质地的布料,其中有一段是可以裁减下来做小上衣的,还要买一条颜色搭配的灯笼裙,无论多肥多瘦的人都可纳入其中
。然后,再把剩下的布料进行一番折叠、披挂、塞掖、围绕,就成了华丽丽滴莎丽装了~
当然了,这莎丽俺自己穿不起来,得要有人帮忙才行。一位堂嫂忙得满头大汗,一会在自己身上比划,一会在俺身上围裹,半个小时才出来的成果哦,不容易啊~为了保险起见,俺们还买了些别针,别在肩上,走路时还得提起裙子一点,免得一不小心跌一跤
。
这身亮相博得大家一致好评,出发前就在家试穿过一回,R老妈说俺像是“queen”;一众女方亲家都为俺这个外国媳妇穿着印度服装出场很觉有面子。感觉好面子,这点印度人和国人很有雷同之处。

27.再秀一身印度的传统套装suit:上衣是过膝的,下裤是宽腰收腿的,再搭一条披肩。这种装扮在印度很普遍,未婚已婚均可穿着,很方便,感觉和中国的清朝服装有点相似。

28.女方亲属婚礼上,新娘祝福仪式过后,分食甜品,以示生活甜甜蜜蜜。

29.等待中的男宾们

30.女方亲属中有头有脸的男客们,他们代表着女方家庭的地位。正在等待新郎的到来。
这可是在气温40多度的情况下啊,还西装革履的,可见传统在印度是多么的牢不可破了。

31.新人一对

32.婚礼漫长枯燥,鲜有高潮,所以亲属们唯一可做的事就是吃喝聊天和拍照。
左边两位都是R老妈的妹妹,据说俺左边的这位当年结婚时,是R外公在世时操办的,曾轰动当地,整整搞了五天的婚礼,还包了个火车整节车厢,从男方家乡到Jabalpur,一路上欢歌笑语,围观者甚众。俺右边的堂嫂家族也挺厉害,还出了个宝莱坞电影明星。

33.婚礼进行时,新娘妈妈和女儿眼含热泪,依依惜别。女方家属们依次上前拥抱新娘祝福贺喜,并送上礼金。前一天是给男方家的,次日是给女方家的,一般红包3100卢比(带点零头,这个有和国内某些地方有相似之处?),约等于500人民币吧。
没到场的R父母、姐姐弟弟,也都让代送上一份礼金,所以,俺们一出手就是四份,看着还是挺厚重的
。
和中国婚礼相似,每次收受了红包的人家,都要记下来宾的礼金数,以待来日回礼时,不至于少于人家的,免于失礼。另外,每个参加婚礼的来宾,回去时还有小红包和回礼金可拿,里面是一包杏仁干果和一包葡萄干,另有1100卢比。

34.婚礼进行中。新娘娘家女眷们抱着陶罐,打着棚帐,载歌载舞去外面水龙头处接水,这水是要回来给新娘洗澡用的,大概寓意平安幸福,娘家的恩泽永远庇佑着新娘吧。
35.大家去外面给新娘打水时,新娘就在里面对着这盏油灯端坐着。

36.第二天,婚礼主会场。

37.深夜12点了,新郎终于来迎娶新娘了。

38.新郎端坐在宝座上,新娘哥哥搀扶着新娘缓缓上前。随后便是跨火盆、牵花带、山盟海誓,婚礼渐入高潮。
从此女孩变成他人妇。
印度的婚礼花销一切费用都是女方支付。比如这次的婚礼,就是新娘的外公全权负责的,包括我们的宾馆住宿费用、所有来客的餐食、手绘、摄影、鲜花、场地等费用。本该是女方父亲支付的,可是这个爸爸自从继承了有钱的祖先的祖产(也就是R的外公留下的家产,几个儿子分别得了自己那部分)后,也就不再做什么正经生意了,有点中国的富三代坐吃山空的意思吧。虽然是自己的女儿结婚,可是自己并没多少钱,于是就成了自己老爸(富二代)的任务了。R这些娘家人自然也就借机帮衬一把。看来,无论国内国外,富不过三代是有共性的。
不过呢,有钱也好,没钱也罢,印度的婚礼的热闹是一定的。
Waltz For A Romance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