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好几年,我都把看春晚当成春节年夜饭后不可或缺的“甜点”。除夕年夜饭和老爸老妈弟妹们边吃边看电视,当年的马季“宇宙牌”香烟、陈佩斯的吃面条、赵本山的卖拐、宋丹丹的“超生游击队”,的确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欢笑。
可是不知不自觉的,春晚越来越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就这么半吊着,拉拉杂杂又延续了一段时间。
直到俺认识了R,这情景终于有了改观。
记得那时为了避开春运高峰,也为了避免R在俺家相互不适应,一般都是提前回老妈家过年吃年夜饭。住一般就在外面的宾馆住了,吃则有时在家里,但后来怕老妈太忙,则坚决改在了外面的饭店,由老弟老妹提前预订打过招呼,大概是看到有老外在场吃饭,一般饭店给的菜都还质量不错,也非常丰盛,口味也和R的胃口。当然,买单也多是俺借机上wc,提前给结了。要是R不在场呢,则我们姐弟老妈几大家子,则喜欢去火锅店狂涮一通,老弟老妹轮流做东。
一般吃饱喝足之后,我们则去卡拉OK狂吼一晚,俺则是把一年的歌瘾就此过足一把。R虽然不会唱,但是却会很耐心的坐那里听,每个人唱完了,也会很礼貌的鼓掌以示鼓励。
这样一来,等我们回到南京后,则真正的除夕才来到。听着外面震耳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我们赶紧吃完饭,跑出去看会热闹。记得有一年玉兰山庄里会馆门前不知谁家放炮,长长的红鞭炮像红地毯一般铺了足足有十来米长,各种焰火争奇斗艳,我们捂着耳朵躲在门后,观赏着这免费的焰火晚宴。那震耳的响声,竟然把旁边的几辆车都震得警报声起,响了好长时间。
看够了焰火,就回屋看电视了。我要看春晚,喜欢看体育频道的R说“好吧,春晚是个什么东东,也见识一下”。
于是翻到春晚,看着我呵呵傻笑,R不以为然,俺赶紧一边看着屏幕,一边给他翻译,可是那屏幕上的变化多快啊,且那小品相声就算翻出来他也不能理解啊,就好象R看着美国的脱口秀哈哈大笑,而我却一脸茫然,是一样一样滴~
于是想到央视9台,那是英语频道啊,赶紧换台,果然,那里也在播春晚。可是看了没一会儿,俺就不爽了。因为这台的英语翻译的声音盖住了舞台上演员的声音,那相声小品还怎么听得清啊?就这么坚持着,不到一个小时,R就打起瞌睡了,头一冲一冲的,可为了不打扰我的兴致,还可怜硬撑着,直到最后实在撑不住了,俺催他快去睡觉,才倒头去睡。可俺一个人看春晚,也没了兴味。女儿房间也有一台电视,正津津有味地看着中文春晚呢,于是俺就凑过去一起看。可是一两次下来,也觉得那台乱七八糟没有几个能让人有深刻印象的节目,让俺废了一晚上时间,还放弃了和老公同享的乐趣,实在是不值得。
于是,后来的春晚,我们几乎放弃,要么是出门旅游,要么是第二天看回放。
来到加拿大后,就更是因为时差颠倒,常常跟不上趟,只是春晚后在网上挑几个视频段落看看罢了。
不看也就不看了,好像也没有出现什么撕心裂肺、依依不舍的不适感觉,俺就更加无所谓了。
再看看网上铺天盖地的对春晚的负面评价,我心里就彻底释然了:原来不单是俺一个人对春晚无所谓了,全国还有那么多人也都一样的感觉啊~
温莎本地华人组织,据说也有些自己搞的表演,前两年看过广告,觉得似乎可以看看,还在华人超市看到卖票的,一张票30刀。后来一打听,原来这还不是一个华人组织的,据说小小温莎,竟然分裂成了3个“春晚”表演团体,每个团体卖的票价还不尽相同。
至于节目的质量吗?俺不知道,但是,俺一个朋友说,她曾被某一个团体邀请去排练舞蹈,可才去了一次,她就不愿去了,原因是感觉那个团体根本没有什么严格管理,所谓的演员也都是东拉西凑的,有学校的学生,有像她这样无事在家的主妇,总共也没几个人。俺想想也是:俺那朋友是根本没有任何文艺基础的理科生,尽管身材苗条,可是像这样的都可能成为“台柱子”,可想而知那台晚会节目的质量的。更何况还有可能一台晚会,大半时间是宣扬什么别的东西,比如宗教啊什么的。所以R今年说了好几次,劝俺们该出去参加那些华人的晚会,催俺去买票看节目,说是“别在家闷坏了”,应该“open
minded”,俺就极力反对。不是为了那几个银子,也不是俺不够思想开放,实在是怕去了受罪。俺一句话就把R给堵回去了,“那个晚会,说不定我上去来一个,都算水平不低的。”嘎嘎嘎~
女儿也坚决不去,说还不如在家玩电脑。
所以今年的春晚,俺照例是第二天在网上看了几段,只对杨丽萍的孔雀舞和刘谦的小魔术有点印象,就这两个,还立即被英明的网友点穿了软肋:刘谦的魔术立马被解码破译;杨丽萍的孔雀开错了屏,违反了科学常识。唉~
就这样,春晚离我们是越来越远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