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中国的大豆产业
2023-06-21 09:28:37
标签: 大豆产业 玉米大豆带状种植 提高大豆自给率
中国是大豆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近年来大豆年消费量约1.1亿吨,其中自产2000万吨左右(2022年为2028万吨),进口大豆2000年首次突破1000万吨,2020年超过1亿吨,大豆成为中国粮食进口量最大的品种。有关国际机构预测,2022/23年度全球大豆产量约3.7亿吨,消费量3.66亿吨。
进口大豆主要用作榨油和饲用,榨油以后的豆粕用作饲料生产原料;国产大豆则主要用于食用,做豆制品、豆浆、豆腐等。1.1亿吨大豆年消费量中,85%以上用于压榨消费,满足饲用和油用需要,豆制品、蛋白粉等消费不到15%,约1400万吨。总的来看,大豆供给有保障,但进口数量巨大、进口来源过于集中,有必要持续提高大豆自给率。
提高自给率就得增加产能,扩大种植面积。虽然很难完全以净作方式扩大种植面积,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可以有效破解耕地资源约束问题,推动大豆种植面积增加、产能提升。大豆是固氮作物,玉米是高耗氮作物,大豆相对耐阴,玉米正好遮阳。这一种植模式充分利用两种作物的不同性状实现优势互补,不仅多产高产,而且培肥能力可持续。
2022年,中国开始大面积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超过1500万亩,达到1958年以来最高水平,平均亩产玉米538公斤,大豆124公斤,基本实现了“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同期,进口大豆9108万吨,较2020年的最高值减少925万吨。
今年是中国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的第二年,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范围扩大至黄淮海、西北、西南等17个省区市,集成推广高产高油品种和良法良机。在补贴政策推动下面积增至2000万亩,力争亩产提高5公斤,总产增至2171万吨。
今后一个时期,带状复合种植还要持续稳步扩大实施规模。同时,推动大豆大面积提升单产。对906个大豆生产县形成“一县一策”综合性提单产解决方案,聚焦100个重点县整建制实施大豆单产提升行动,到2032年将单产提升至183公斤/亩斤。
摘编自“今年亩产力争提高5公斤,总产量有望增至2100万吨以上——扩大豆,中国持续提升自给率”,原载《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邱海峰,标题为编者所加。
关心中国的大豆产业
中国是大豆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近年来大豆年消费量约1.1亿吨,其中自产2000万吨左右(2022年为2028万吨),进口大豆2000年首次突破1000万吨,2020年超过1亿吨,大豆成为中国粮食进口量最大的品种。有关国际机构预测,2022/23年度全球大豆产量约3.7亿吨,消费量3.66亿吨。
进口大豆主要用作榨油和饲用,榨油以后的豆粕用作饲料生产原料;国产大豆则主要用于食用,做豆制品、豆浆、豆腐等。1.1亿吨大豆年消费量中,85%以上用于压榨消费,满足饲用和油用需要,豆制品、蛋白粉等消费不到15%,约1400万吨。总的来看,大豆供给有保障,但进口数量巨大、进口来源过于集中,有必要持续提高大豆自给率。
提高自给率就得增加产能,扩大种植面积。虽然很难完全以净作方式扩大种植面积,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可以有效破解耕地资源约束问题,推动大豆种植面积增加、产能提升。大豆是固氮作物,玉米是高耗氮作物,大豆相对耐阴,玉米正好遮阳。这一种植模式充分利用两种作物的不同性状实现优势互补,不仅多产高产,而且培肥能力可持续。
2022年,中国开始大面积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超过1500万亩,达到1958年以来最高水平,平均亩产玉米538公斤,大豆124公斤,基本实现了“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同期,进口大豆9108万吨,较2020年的最高值减少925万吨。
今年是中国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的第二年,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范围扩大至黄淮海、西北、西南等17个省区市,集成推广高产高油品种和良法良机。在补贴政策推动下面积增至2000万亩,力争亩产提高5公斤,总产增至2171万吨。
今后一个时期,带状复合种植还要持续稳步扩大实施规模。同时,推动大豆大面积提升单产。对906个大豆生产县形成“一县一策”综合性提单产解决方案,聚焦100个重点县整建制实施大豆单产提升行动,到2032年将单产提升至183公斤/亩斤。
摘编自“今年亩产力争提高5公斤,总产量有望增至2100万吨以上——扩大豆,中国持续提升自给率”,原载《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邱海峰,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