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象的思考:红线为何划,管控谁?
2022-12-04 12:10:12
标签: 亚洲象 红线管控 扩散
一篇关于云南持续增强亚洲象保护实效的报道,介绍了象群回归西双版纳一年来,云南省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大对亚洲象保护工作力度,采取系列工作措施,不断提高亚洲象科学保护水平,确保了亚洲象保护持续加力、再上新台阶的情况。推动创建亚洲象国家公园外,具体工作有五个方面,分别为加快建设食物源基地、加强监测预警、加大保险投资和实施红线管控、加强精准管护,后两项分别列第一和第三,这里说说这两个方面。
其具体内容分别是:“实施红线管控。云南省林草局联合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对亚洲象适宜栖息区域进行了详细踏查,结合村情、民情、农事活动等,科学划定3条亚洲象安全线,并开展监测和管控,防止象群无序扩散。”“加强精准管护。在夯实原有监测预警体系基础上,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方式,组建了45人的专业护象队,坚持人随象走,柔性引导向安全线外扩散的野象回归。”
生态红线这些年是热词,划生态红线更是一项重大工作,就是要把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划出来。怎么才能达到严格保护呢,显然是要避免不符合生态红线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即通常所说不能踩红线越雷池半步,这也就是以人类活动为具体对象的红线管控,通过减免人的影响达到更好的保护。红线内虽然地域空间是不动产,但各种生态要素的自由流动并不因红线的划定而改变,野生动物尤其活动范围很大,没有红线可以约束其扩散、迁徙行为,否则就不是保护自然生态和野生生物了。
但按该报道转述,有关保护亚洲象的生态红线或安全线,变成了亚洲象不能越雷池半步的封堵线。以线划界,对出了线的象就要施加管理,“防止象群无序扩散”,包括购买第三方服务,“柔性引导向安全线外扩散的野象回归”到安全线内。显然,这里从根本上改变了红线管控的具体对象,不是依法依规管控人类活动而是管控野生动物的行为,并且出现了野生动物“无序扩散”的概念,都是未曾听说过的新事物。
理解到亚洲象现状分布区既人杰地灵,又地域狭小,难免人—象冲突。为了人的安全,对亚洲象施加必要的管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临时性措施。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象群向外扩散,为现状分布区减负减压,而不是统统管死,把亚洲象禁锢起来。同时,扩散也是现状分布区象群个体增长、周边区域生态环境好转的象征,亚洲象正是以自己向外扩散的方式,感恩回报人类爱怜保护自然世界取得的巨大成绩。
特别是,保护进化中的亚洲象物种,更加需要象群向外扩散,实现内外交流。扩散是所有野生动物与环境相适宜的本能,扩散代表着开放和新生,经济、社会在开放中发展、进步,生态系统、野生动物种群更是自然而然的开放系统,亚洲象只有在开放而不封闭的环境中,才能适应各种变化,保持旺盛生机与活力。
我们常说野生动物是没有国界的,中国的亚洲象实际上也没有国界,在中国-老挝之间常跨国迁徙交流。而现在给亚洲象引入了不可逾越的红线管理,形同为亚洲象在国内又设立了坚固的州、县、村镇界,出界就是不能允许的无序扩散,必须采取措施令其回到线内来。
这涉及到了什么是红线,红线管理可否适用于野生动物行为;什么是野生动物的无序扩散,无序扩散说可否适用于野生动物;什么是亚洲象的选择与进化、种群的恢复与发展,其活动范围是只能局限于历史残留分布区,而不能采取开口子、给出路的政策,使其有可能突破人为划界向外扩散,沐浴生态文明春风和人类和谐相处等野生动物保护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必须搞清楚才是。
亚洲象的思考:红线为何划,管控谁?
一篇关于云南持续增强亚洲象保护实效的报道,介绍了象群回归西双版纳一年来,云南省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大对亚洲象保护工作力度,采取系列工作措施,不断提高亚洲象科学保护水平,确保了亚洲象保护持续加力、再上新台阶的情况。推动创建亚洲象国家公园外,具体工作有五个方面,分别为加快建设食物源基地、加强监测预警、加大保险投资和实施红线管控、加强精准管护,后两项分别列第一和第三,这里说说这两个方面。
其具体内容分别是:“实施红线管控。云南省林草局联合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对亚洲象适宜栖息区域进行了详细踏查,结合村情、民情、农事活动等,科学划定3条亚洲象安全线,并开展监测和管控,防止象群无序扩散。”“加强精准管护。在夯实原有监测预警体系基础上,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方式,组建了45人的专业护象队,坚持人随象走,柔性引导向安全线外扩散的野象回归。”
生态红线这些年是热词,划生态红线更是一项重大工作,就是要把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划出来。怎么才能达到严格保护呢,显然是要避免不符合生态红线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即通常所说不能踩红线越雷池半步,这也就是以人类活动为具体对象的红线管控,通过减免人的影响达到更好的保护。红线内虽然地域空间是不动产,但各种生态要素的自由流动并不因红线的划定而改变,野生动物尤其活动范围很大,没有红线可以约束其扩散、迁徙行为,否则就不是保护自然生态和野生生物了。
但按该报道转述,有关保护亚洲象的生态红线或安全线,变成了亚洲象不能越雷池半步的封堵线。以线划界,对出了线的象就要施加管理,“防止象群无序扩散”,包括购买第三方服务,“柔性引导向安全线外扩散的野象回归”到安全线内。显然,这里从根本上改变了红线管控的具体对象,不是依法依规管控人类活动而是管控野生动物的行为,并且出现了野生动物“无序扩散”的概念,都是未曾听说过的新事物。
理解到亚洲象现状分布区既人杰地灵,又地域狭小,难免人—象冲突。为了人的安全,对亚洲象施加必要的管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临时性措施。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象群向外扩散,为现状分布区减负减压,而不是统统管死,把亚洲象禁锢起来。同时,扩散也是现状分布区象群个体增长、周边区域生态环境好转的象征,亚洲象正是以自己向外扩散的方式,感恩回报人类爱怜保护自然世界取得的巨大成绩。
特别是,保护进化中的亚洲象物种,更加需要象群向外扩散,实现内外交流。扩散是所有野生动物与环境相适宜的本能,扩散代表着开放和新生,经济、社会在开放中发展、进步,生态系统、野生动物种群更是自然而然的开放系统,亚洲象只有在开放而不封闭的环境中,才能适应各种变化,保持旺盛生机与活力。
我们常说野生动物是没有国界的,中国的亚洲象实际上也没有国界,在中国-老挝之间常跨国迁徙交流。而现在给亚洲象引入了不可逾越的红线管理,形同为亚洲象在国内又设立了坚固的州、县、村镇界,出界就是不能允许的无序扩散,必须采取措施令其回到线内来。
这涉及到了什么是红线,红线管理可否适用于野生动物行为;什么是野生动物的无序扩散,无序扩散说可否适用于野生动物;什么是亚洲象的选择与进化、种群的恢复与发展,其活动范围是只能局限于历史残留分布区,而不能采取开口子、给出路的政策,使其有可能突破人为划界向外扩散,沐浴生态文明春风和人类和谐相处等野生动物保护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必须搞清楚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