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灿的玉米新旧两重天

2022-11-05 08:02:16
标签: 玉米脱离 机械化 农业生产变化


走路来到了北京远郊一条未通车的半截子马路上,看到正在晾晒新下来的玉米,金灿灿的玉米覆盖了宽敞的路面,场面宏大。这些地方马路两边全是树木绿篱,没有看见过玉米田,如今收获的季节,居然有这么多玉米,并且刚收下来就完成脱粒,晾晒后即可入库。可谓好事连连,令人兴奋。

这么多玉米很快脱粒进入晾晒阶段,肯定是机械化脱粒带来的好处,它速度快、效率高,把人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了出来。回想过去人民公社时期,玉米收获后把玉米粒从玉米芯上剥离,全靠手工,是巨大的工作量,辛苦程度甚至超过了大田种玉米,为了把玉米搓下来,常常搓烂了手皮甚至流着血也得搓。因为效率低,费时间,生产队组织劳力先把玉米从田地收回来,玉米棒子放在通风避雨的地方,等冬季农闲了再慢慢脱粒。

不过,上交公购粮的任务多级干部催得紧,也慢不下来,有时黑明昼夜大家在一起,干着同样的活计——玉米脱粒。脱粒困难,脱粒后如何尽快去除水分,使玉米干燥度达到粮库规定的标准,同样是个大问题。自然晾晒赶不上交公购粮的进度要求,也没有烘干机之类的东西,生产队没有办法,便把玉米分到各家各户,在火炕上加速干燥,人睡觉离了炕没有地方去,只能隔个席子睡在玉米上,玉米湿气大时睡着很不好受。不过也得受着,直到玉米干燥达到标准完成公购粮任务。

给现在的人说过去玉米手工脱粒,用手一把一把从玉米芯上扒下玉米粒,再用睡觉的火炕干燥玉米,人隔个席子睡在冒着湿气的玉米上,然后把符合国家标准的玉米,用手推车运到十几里远的粮库,过风车、称重,之后再把一口袋一口袋的玉米,踩着粮堆扛到最高处,巨大的粮仓紧挨房顶装满了粮食,冬春季汽车排着长队运走往外调拨的粮食,生产队却还有不少人家里粮食不够吃,来年三四月就要争取返销粮或相互借粮了等等情节,应该都是很被见笑或闻所未闻的事情,但我名列产粮大县的家乡,那时候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加快发展,各方面都取得巨大进步,一切都变得那么好,农民不用再交公粮,还有种粮补贴,玉米收割脱粒也进入了新境界,金黄色的玉米更加金黄,也更加喜人,前后对比变化之大,可称得上新旧两重天了。

还在玉米晾晒地附近,难得见到七八只羊,路边植被、落叶丰厚,羊可算饱餐了一顿,个个肚子鼓鼓的。羊主人是老两口,有一辆电动三轮车,边放羊边还捡拾了些纸箱等废品在车上。和其相遇时太阳已落山,他们要赶羊回家了,老伴开车,老夫人坐车,一声口哨羊只乖乖跟上,朝着北去的小道一溜烟走了。此前,羊从马路南边跑向北边时,有的在路上拉下屎,羊主人怕弄脏了路,一粒一粒捡起羊粪豆,事后想起应该照张相记录此情此景,但当时没能反映过来,很是遗憾。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