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食砚无田
食砚无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955
  • 关注人气:54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上海影戏院#之一百星大戏院

(2014-08-28 08:21:13)
标签:

老上海

老照片

影戏院

记忆

历史

分类: 敝帚小集

百星:小马路上的大戏院

    —已消失的老上海影戏院之一

/李建华

    在虹口与闸北交界的地方有一条小马路,叫罗浮路。而在罗浮路、东新民路丁字路口矗立了一幢六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楼,过去曾是有名的百星大戏院(Pantheon),地址是福生路27号(今罗浮路)。

     百星大戏院由俭德储蓄会(中央俭德会,馥记营造厂承建)内的演讲厅改建。此前这里曾建立过昆曲团,后经三阳公司改建为影戏院。占地面积1110平方米,建筑面积6610平方米,坐东朝西,大楼略呈新古典主义风格。西立面入口两侧顶端方座为平拱门头,有小装饰。南立面两层置巨型弧拱窗,三层四层为平拱窗,其中三层挑出外阳台,有一对牛腿支撑,几何形铸铁栏护。1926109日启幕,首映法国宫闱巨片《风流皇子》。

#老上海影戏院#之一百星大戏院
*百星大戏院旧址

#老上海影戏院#之一百星大戏院
*虹口百星大戏院位置老地图截图

 

放映有声片 轰动上海滩

上海早期影院一般都经历从无声到腊盘(即唱片)配音,再到片上发音(即边片发音)的过程。由片上发音的有声电影,始映于百星大戏院。

192612月,百星大戏院从美国输入特福莱(Deforest)《司密克三弦琴独奏》、《美总统柯立芝在白宫的演说》、《包婉儿女士球舞》等17部短片,16日先在新中央大戏院(原维多利亚影戏院)试映,18日至23日在百星大戏院正式公映,这是边片发音的有声电影在中国首次放映,一时轰动沪上。

为吸引观众,影院不仅在报纸上大肆宣传,并以“金奖壹仟元悬赏捉假”为号召,还把放映机、影片、扩音器材陈列出来,让观众参观,有放映技师在旁解释边片发音的原理。每天下午3时、5时半、915分放映三场,票价白天8角到12角,晚上1元到16角。按当时物价计,这票价也是相当昂贵的,但因是独家放映,且为沪上首次有声片公映,观众仍络绎不绝。

当年,海上文化名人也是百星大戏院的常客。如郁达夫曾在一则日记中写到:“192727日,走进了宝山路,就折入一条狭巷,寻到百星大戏院Pantheon theatre去看电影。影片名Hele of Troy,是德国人导演的。”住在虹口且喜爱看电影的鲁迅也常去“百星”,他曾在日记中写道:“1929725日晴,热……夜同柔石、真吾,方仁及广平往百星大戏院看卓别林主演《嘉尔曼》电影,在北冰洋冰店饮刨冰而归。”

#老上海影戏院#之一百星大戏院
*虹口百星大戏院开幕广告
#老上海影戏院#之一百星大戏院
*虹口百星大戏院放映特福莱有声电影时刊登的广告

上演歌舞剧欲求一票难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影戏院大多电影、戏剧、歌舞兼营,百星大戏院也不例外。1927年百星大戏院由月明公司接办,重新开幕,戏院边放电影,边邀中华歌舞专修学校来演出。

1927714日,由黎锦晖创办的中华歌舞专修学校假座百星大戏院首次进行公演,一鸣惊人,轰动全市。同月23日至26日又加演4场,27日至28日再续演两天,可谓一票难求。首演节目中有《可怜的秋香》、《因为你》、《总理纪念歌》、《抵抗》、《三蝴蝶》、《月明之夜》、《葡萄仙子》、《麻雀与小孩》、《最后的胜利》等儿童歌舞曲、剧,还有开中国流行歌曲之先的《毛毛雨》、《落花流水》、《人面桃花》、《妹妹我爱你》等歌曲。此次公演广受舆论界好评。继而,京沪等地剧院纷纷发出邀演函,所到之处,颇受欢迎。之后中华歌舞专修学校又应邀赴南洋各地近一年巡演。

百星大戏院还请黎明晖领衔的中华歌舞团,演出由黎锦晖编剧、黎明导演的最新歌舞剧《青春的快乐》、《七姐妹游花园》、《新婚之夜》、《神仙妹妹》等,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观看。

为扩展业务,院方又将俭德会六楼屋面精心布置为沪北首家屋顶花园影戏场,于192878日正式开幕

#老上海影戏院#之一百星大戏院
*虹口百星大戏院放映苏联影片【国魂】首映日申报上巨幅广告

首映苏联片 天天做广告

上世纪20年代末,百星大戏院的放映和演出业务由鼎盛急转衰落。19298月明月公司经营戏院期满,由信诚公司订约承租,于同年97日正式开幕。院主为扭转戏院颓势,推行多项改革措施,如票价一律4角,晚上报告翌日新闻,设书报阅览室、借伞处、临时诊所和留言牌等。但收效不大。19307月戏院再次易主,由合益公司接办,9月还邀请魔术大师张慧冲演出大型魔术。

19314411日,戏院上映普多夫金导演的《成吉思汗的后代》,这是自国民党政府破坏中苏关系以后,在中国公开放映的第一部苏联影片。

百星大戏院为放映此片做足了广告宣传:首先,放映前就在《申报》上预告;其次,放映当天在《申报》用整版篇幅刊登巨幅广告;最后,在放映期间每天做广告不间断。当时由于受到租界当局的阻挠,影片只得在地处华界的“百星”与观众见面。而“百星”虽处华界,却毗邻公共租界,故放映此片后反响甚大。应观众要求,戏院于同月26日、27日加映二天,先后放映10天,共32场,观众超出3万人次。“百星”的经营也有了起色。  

但好景不长,19319月起,戏院又一次进行内部停业改组,并易名明珠大戏院,于111日正式开幕,除继续放映电影外,一度成为粤剧演出的重要场地之一,尚勉强维持营业。

#老上海影戏院#之一百星大戏院
*1980年代,虹口百星大戏院旧址永生金笔厂大楼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戏院被日军占领而歇业。从此,百星大戏院在上海滩上销声匿迹。抗战胜利后,戏院大楼由国民党《中央日报》社接收,改作社址。19507月永生金笔厂(1987年更名永生,其前身为国营新华金笔厂)迁此。20031216日,虹口区人民政府公布百星大戏院旧址为虹口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原文《上海滩》2014年第九期首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