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围炉夜话《弟子规》(四)

(2009-12-29 20:24:28)
标签:

《弟子规》

次谨信

圣人训

对话

交流

做人

杂谈

分类: 教女偏方

围炉夜话《弟子规》(四)

 

临风爱女:

 

上周我们把“出则弟”讲完了,这次开始讲“谨”。“孝悌”是做人的根本,“根”扎深了,“本”固牢了,接下去就是生长“枝叶”,最后才“开花结果”。“谨”,就是谨言慎行。“谨”应从居家生活的细节做起,它主要培养我们自制力、独立生活能力和做事的能力。所以,对每条经文你需特别留意。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这句老生常谈,做到是不易的。你在来信中说到好多同学不遵时不惜时的现象,那是很要不得的。他们“身有伤”事小,若学了坏样,导致“德有伤”,就“贻亲羞”。玩物丧志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父母。你有这份觉悟,很不易啊!中学“逼你学六年”和大学“任你玩四年”的现象,是功利的高考制度惹的祸,这种书即便读出来,又有什么用?现在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已是普遍现象。为什么?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多是一个原因,更大的原因是他们学的东西大多没用,本身还眼高手低,这样的毕业生哪个单位敢收?!你在信里说到的“真本事”,应该指的就是孝心和德能,“有余力,则学文。”而如今,千家万户不管青红皂白,同闯“高考独木桥”,孩子学了知识却乏德行,学到的东西是无根之叶,学校造就大批高分低能的弟子,难怪人说高中是“疯人院”,大学是“养鸡场”。学生都认为进了大学,就万事休,从此高枕无忧了。这是多么愚蠢的想法!殊不知,进入大学,真正的学业才刚刚开始,且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老爸以前一直跟你说拿过的东西,一定要放回原处;不同的东西要放置固定的地方,以便拿取。这就是“置冠服,有定位。”你想想以前不这样做,花去多少时间在找东西?如果将来你在公司做事,还是这样丢三落四的,你的工作能做得很有条理?你的上司能器重你?“三岁看到老”,好习惯一定要从小养成。你今天做事不顺的“果”,就是缘于你从小种下“乱顿”的“因”。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记得小时候,家境拮据,但你奶奶持家有方,她心灵手巧,让我们兄弟姐妹四人“衣贵洁,不贵华。”奶奶做到了“上循分,下称家。”你两个姑姑虽身着粗衣布衫,但穿着得体,仍显不俗气质,人见人爱。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你现在只能从家里的一些老照片中略知一二。如今,经济条件好多了,但家风仍须传承。衣着最讲究得体,其次是面料(量力而行)。我为什么一直反对你穿“散热沟”(露脐装)裤子?首先是因为穿它不得体,其次这种裤子露脐易受风寒。年轻人宁要“风度”,不要“温度”。常受风寒会落下病根的,到老了就来不及了。我知道这是引进的时尚,但老外的东西也不是都符合国情,有不少东西他们自己也避而远之,而我们的年轻人却奉为时尚,竟干些“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蠢事,真的可惜。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你从小就不挑食,也不翻挑菜肴,吃饭菜荤素搭配,这是老爸老妈循循善诱的结果。不过,你有时吃饭还不够慢,就是饿了也要克制,因为细嚼慢咽才有利消化。还有吃饭时不能发出太大声响,很是不雅,与外人共进餐时尤加注意。你不挑食,但有过一次“逃饭”。那是你三四岁的时候,到了饭点,我们招呼你吃饭,但你只顾自己玩,还说:“我不饿。”我们告诉你现在不吃就要等到下一顿饭了,你点了点头。既然你不想吃饭,我们马上端走饭碗,什么都不让你吃,包括各种零食。一开始你还为自己“拒绝”得逞挺得意的,继续玩你的。但是,过了2个小时,情况有了微秒的变化:你还不甘心马上要求吃饭,却在悄悄地寻觅可以填饱肚子的零食。我们这时没有给你任何可乘之机,你无从下手。又过了1个小时,你已饥肠辘辘,但不好意思直接请求吃饭,只是嚷道:“我饿了!”这时候,我们觉得教育你的时机到了。我们明确告诉你:“以后到了饭点你不想吃饭,我们不会硬逼你的。过了饭点你即使饿了,也只能等到下一顿饭点再有的吃。你明白吗?”你点了一下头,心里已明白以后不能胡闹了,因为饿肚子的滋味真不好受。以后,你吃饭不再需要我们催促,更不用喂。这件事已经过去十几年了,也许你不记得了,但我们对你小时候的每一次进步或退步都记得清清楚楚,这些经历都是你一生的财富,望切记!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老爸有酒量,却从不贪杯,因为我知道烟酒都会上瘾,贪杯必坏事。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啊!所以,女孩子家应做到烟酒不沾,即便逢年过节或家人聚会,也少许勿贪,喝点葡萄酒或黄酒(可降血脂或驱寒,切戒白酒)也以助兴为宜。我看到过女孩酒后的失态,那真叫丢尽脸面。如果酒后驾车,那就更加危险,害人又害己。古人曰:“万恶淫为首。”淫者,过也。烟酒过了,伤身事小,还会招来更大更多的祸害。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践”是踩踏的意思,“阈”就是门槛。现在的楼房都没有门槛了,若我们到那些老宅子,如四合院,还能看到门槛,或到寺庙,进入殿堂一定先跨过门槛。门槛是不能踩踏的,这是规矩,而寺庙的门槛据说是佛主的肩膀,那更是不能踩踏而亵渎佛门。至于有“跛倚”、“箕踞”、“摇髀(音bi)”习惯的人就更多了。我们平时说人“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就是指这些坏习惯。女孩子夏天喜穿裙子,若有“箕踞”的坐相,就非常失态,难看之极!这也是老爸常常提醒你注意的地方。女士坐的时候脚要并拢,略向左侧,上身自然挺直,脸正对别人,右手放在左手上面,然后轻轻放在你的左腿上。男士的坐法,双脚可以微微打开,上身自然挺直,然后双手很自然放在大腿上。你只要看一下过去年代的全家福,照片正中央爷爷或父亲的坐姿就是这样的,很威严,像一家之主。老祖宗教导我们要“立如松,卧如弓,行如风,坐如钟。”可现在孩子都不照着做,这不能怪孩子没修养,是“父之过”,长辈们应从自己做起,起表率作用。读到“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这句经文,脑海就会浮现那一幕优雅恬静的场景。现在很少用门帘,在商场,特别是冬天,我们还能看到一些厚布帘或宽塑条帘,你如果不是“缓揭帘”的话,那塑条帘很硬很冷,打在你身后的人身上是很有可能的,这一“缓”可以避伤害。那“宽转弯,勿触棱。”好像就是针对你说的。你以前走路转弯不“宽”,结果就是腿上撞得青一块紫一块的,学了《弟子规》,你一定要牢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我们拿装满东西的器皿会比较小心,可手拿“虚器”则不然。“谨”的经文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做事要谨慎,马虎不得!后面一句“入虚室,如有人。”再次讲到做人要“慎独”的问题(前章“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也是讲这个问题)。你小时候去别人家做客,有一次,你未经同意就翻看人家的东西,老爸示意你别动,当时你还很不高兴,认为我小题大做。你今天读到“入虚室,如有人。”就慢慢体会老爸的用心。“实”的没做到,何谈“虚”的?

 

罗哩罗嗦说了这些,你是不是听了一点不耐烦了?没关系,爸爸的信你收好,以后还可以慢慢看,一遍不领会,就多读几遍,若有疑问,还可来信或当面询问。爸爸和你一起学习圣人训,我谈学后的体会,也不是要你句句照办,一定有说得不透的地方,你我教学相长,相互启发,旨在深刻领会圣人训,以后一定会做得更好。让我们再次诵读今天讲到的经文,来结束对话: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就此。顺祝

 

身心健康、学习进步!

 

父字

2009年12月29日

------------------------------------------------------------------------------------------- 

附:阿园来信

 

亲爱的老爸老妈:您们好!

 

本周是期末考试前的最后一周,“华东疗养院”自然而然变成了“疯人院”。有些同学在被问到“复习得咋样?”时,竟然回答:“我不是在复习,而是在预习。”雷~~

 

上个周末我家的“围炉夜话”学的是《弟子规》“谨”之经文,即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有名言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生活得乱七八糟、颠三倒四的人是不会有什么作为的。这一章开篇就提到了“朝起夜眠”的问题,这让我想起了很多同学从高中考入大学后作息时间的变化。高中时,因为有早进晚退的规定,定量的课程,所以绝大多数同学都保持较有规律的作息时间(朝6:00起床,晚23:00睡觉)。然而,进了大学以后,因为课程安排自由,上课时间灵活不定,很多同学反而没了方向,晚上不按时入寝,疯打网游乃至通宵达旦不罢手,早晨起不来,一觉睡到中午,再睡眼惺忪熬到下午,到了晚上又双眼发绿,像夜猫子似的睡意全无。他们错过了学习知识的最佳时间,如此恶性循环,令人担忧。有人得意忘形,有人自暴自弃……然而,这全都不是玩物丧志的理由!四年的大学时光,是用来学习真本事的,不是用来挥霍青春、对付考试的!即使学本事也不是自私、狭隘地向他人证明“我能”,而是为了在有生之年做一个有用的人,为自己的亲人,为这个社会多做些有益的事情。

 

“谨”这一章中还用了几乎全部篇幅强调生活细节的重要性。这让我想到了很多优雅、贤淑、得体的东方传统女性(主要是中日两国)。她们即使经济不宽裕,住房面积小,资源短缺,也照样把日子过得有模有样、有滋有味。“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一件素色衣裙,只因平平整整、干干净净,再配上淡雅的妆容和简洁大方的发型,仍然能穿出高贵的气质;一口小米,她们可以做成最最喷香的饭食,细细咀嚼,幸福的笑容就像一朵绽放的百合花;再小的住房(如石库门中的亭子间),也被打扫得纤尘不染,打理得井井有条。这样的屋子,就是家人和自己最完美的城堡。即使住大别墅,有没有品位也要看是怎样的当家女主人……这样的女人,才是女人中的极品,比那些追逐时尚、奢靡消费、到处“散热”的MM不知道要好多少倍~

 

还有一些在“谨”中提到的现象,如“饮酒”、“践阈”、“跛倚”、“箕踞”、“摇髀”等等,虽然只是小动作,却极大地反映了一个人的修养。自西方狂放不羁的作风东进后,国内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随意地在公众场合不修边幅,这是非常不可取的。这不仅是不自重,也是不尊重他人,甚至亵渎身处的环境。

 

要放假了,要过年了,好期待跟家人黏在一起的50天啊!真的很想有一天给奶奶、外公、外婆洗脚~

  

Merry  X’mas

 

女儿李临风叩上

2009年12月25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