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围炉夜话《弟子规》(三)

(2009-12-21 12:26:49)
标签:

《弟子规》

出则弟

圣人训

人生

对话

杂谈

分类: 教女偏方

围炉夜话《弟子规》(三)

 

临风爱女:

 

见信如面。这是你我有关《弟子规》对话的第三次通信,我感觉你变化很大,好像一下子长大了,懂事多了。这大概就是爱的力量吧!

 

上周“围炉夜话”讲的是“出则弟”的经文。这里的“弟”应该读成“悌”(ti),古字中“弟”与“悌”是相通的。在“弟”字前加个“心”字旁就是“悌”字,在哥哥的心里装着弟弟,哥哥用心爱着弟弟,友爱弟弟,自然就会得到做弟弟的恭敬和尊重。你看看,中国的文字多有意思,一个简单的字竟含着这么深的道理:“悌”就是兄友弟恭。现在时兴简化字,原来繁体字的象形会意消失了,过去我们都习惯读繁体字,看书写字也离不开繁体字,可如今年轻一代有几个认识繁体字?现在不要说写繁体字了,就连简化字都懒得写,写文字都依赖电脑,再这样下去连简化字都不会写了。这不是危言耸听,爸爸自己就有切身体会,如今少动笔,时常连一些常用字都记不起来了,可怕不?!爸爸要求你平时练习钢笔字,也不求你练成书家,但作为人的一张脸面,一手漂亮的字是会令你终身受益的。

 

“出则弟”讲的是手足之情和交友之道,它是孝道的提升。自上世纪80年代初起,国家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每家每户都只生一个孩子,也就是说传统意义上的兄弟姐妹关系消失了,“六加一”(即一个孩子对六个大人)的家庭结构,使独生子女集万宠千爱于一身,做父母的都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将“宝”压在独苗上,却忘记了对孩子“孝悌忠信”的教育,还口口声声不让自己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个没有根的苗会长成参天大树?这样浅显明了的道理我们为什么置若罔闻?因为我们从小到大只是在做知识的传习,而忽略了德育(它才是教育的本义。说文: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爱的能力在我们身上丧失殆尽。如果真正按《弟子规》来修正自己行为的话,你就明白这里的“父”和“兄”是泛指。“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尽管在家里没有兄弟姐妹,但我们在外与人相处的时候,对待长者,如父执辈的,怀有恭敬心,我们就会像敬重自己的父母那样敬重他们;如果他们与你年龄相仿,那你就应该像对待自己的亲兄弟姐妹那样对待他们。如果你在学校,或以后在单位,或在社会上,都遵循“兄友弟恭”的话,你的人际关系还会紧张吗?你的上司或属下还会不喜欢或爱戴你妈?这样你的人际关系一定是一个良性循环,你的人缘和人脉一定是善好和通达的。你现在住读,宿舍里有四位同学朝夕相处,你们就是“一家人”,就应情同手足,“兄弟睦,孝在中。”同学关系融洽和睦,学习和生活上互相帮助,在这样爱的气场中生活,人就会有幸福感。其实,幸福很简单,只要我们肯付出,放下自己,为别人着想。我们细细想来,读书时与同学相处的时间往往长于父母,今天的同学,将来可能就是同事,或是好朋友,这种人生机缘要多加珍惜。

 

“财物轻,怨何生。”你从小对财物历来看得很轻很淡,这与爸妈的教育有关。做人要大气,不为蝇头小利迷失志向,格物致知,牢记“吃亏是福”。你要学会布施而不是索取,向内求,你纯净的心田就是一座大金矿啊!出于友爱,怀一颗布施之心,把多余的财物分给更需要的人,做这样的人哪有什么怨恨和纷争?!

 

在家用餐时,你能为爸妈盛饭端碗,不在父母之前动筷,这就是:“长者先,幼者后。”别小看这些礼节,以小见大,好的习惯都应从小养成才对。如今公交车或地铁上,常见人不为老人让座,这就是不懂得敬老爱老。想想我们自己也会有衰老的那一天,推己及人,就能做到“事诸父,如事父。”将敬老爱老养成一种习惯,我们就是积德积福啊。

 

“骑下马,乘下车。”现在没有马车,但在乘坐汽车时,要想到为老人或长辈开车门,并用手臂挡住车门上沿,以防老人撞头受伤,这些礼节要切记。至于“过犹待,百步余。”古风早已不再,但送别远道而来的亲人或朋友,这种目送“百步余”还是要做到的。

 

今天讲的一些礼节,看似琐碎细小,但见人教养,马虎不得。我们平时说的“这人有家教”,就是诸如小事留给我们的印象。还是老规矩,结束书信前让我们再诵读一遍上周学过的《弟子规》经文:

出 则 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就此打住,再聊。顺祝

 

身心健康、学习进步!

 

父字

2009年12月20日

 

附:阿园来信 

 

亲爱的老爸、老妈:您们好!

 

上个周末“围炉夜话”中学习的是“悌”,我感到,《弟子规》的“悌”中包含的不仅仅是兄弟姐妹或表、堂兄弟姐妹的相处之道,还有就是对他人的尊重与关爱,与总序中的“泛爱众”不谋而合。

 

然而,真正做到“悌”的家庭又有多少呢?《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大宅门》中的白家,还有日剧《女系家族》都无一例外地最终走向衰亡、解体的命运。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些家族的成员相互妒忌、猜忌、窥探、争夺、伤害成了家常便饭,未按《弟子规》的“孝悌”做人做事,子孙不孝,兄弟不友爱不恭敬,终未能守成。兄弟姐妹之间的不“悌”是对父母长辈的不孝,也是一个家庭内部瓦解的开始,很大程度上为大家族的覆灭埋下伏笔……大家族这样,我们这些小户人家也是如此,团结友爱,能抵御任何诱惑和伤害,才能安定,让家族经久不衰。

 

与外人打交道,需要“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对长辈一定要恭敬、礼让;与同辈一定要友好相处。老师曾说:“在30岁之前,我们的命运都掌握在长辈们手中。”如果仅仅是为了获得机会而去讨好长辈,那是功利不是孝敬,真正的孝敬是发自内心的崇敬和关爱,还有感恩和真诚。只有真诚,人事才会长久。我相信!

 

至于对同学嘛,除了互相关心生活、学习外,我一直都奉行“走自己的路,不要踩别人的脚”的理念,~凡事要多为别人着想,起码要做到不妨碍别人~

 

这次就写到这里,期待下次的修行机会!

 

女儿李临风叩上

2009/12/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