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围炉夜话《弟子规》(一)

(2009-12-11 11:09:08)
标签: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对话

做人

教育

分类: 教女偏方

围炉夜话《弟子规》(一)

围炉夜话《弟子规》(一)

 

临风爱女:

 

见信如面。很高兴接到你的亲笔家书,我读了好几遍,为女儿的孝心而感动。知道你学业很忙,还有不少社团活动要参加,爸爸让你每周写一封家书,尽管花费你一点时间,但是对你加深与父母、家庭的联系和感情的沟通是很有帮助的,今后你不管身在何处,永远会有一份亲情温暖你的心田。其次,你要记住,写信尤其是亲笔写信,是任何方式(如短信、E-mail、QQ、电话等)都无法比拟的感情沟通形式,一纸尺素一缕心香。对你的每一封来信,爸爸都会亲笔回信的,这封信就是一个开端。

 

爸爸是在对净空大德的访谈节目中才知道有这本《弟子规》的,以前读过一点《四书五经》,却不知清朝李毓秀夫子根据圣人训编纂了这本《弟子规》。自“五四”以降,学校已无忠孝之学,新中国至今,更受尽批判而面目全非,乃至黑白混淆。一句“打倒孔家店”口号,让我们祖宗的经典已断了差不多四五代的传承,难怪向周围许多老少打听此书,他们都摇头说“不知”。尽管我以前在教育你的时候,也多少贯彻了《弟子规》的精神,但这些做法都是不自觉的,不系统的。这次我们全家一起学习圣人训,旨在检讨我们过往的教育理念,规范行为,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爸爸带头先学,学完一段谈感想,等你周末放学回家后全家“围炉夜谈”,体悟圣人的教诲,学习做人。这样,大概用二个多月的时间就可以通读一遍《弟子规》,往后温故知新,以圣人的训诫为准绳,并结合当今社会生活的实际,建立新的家教家规。

 

《弟子规》告诉我们,做人的根本是:首孝弟(悌)。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都不爱了,你能指望他(她)还会爱自己、爱朋友、爱集体、爱国家?!如今,我们都感到人心不古,社会风气滑坡,道德沦丧,与人打交道都缺乏安全感,这是为什么?我们早已把古人最有价值的东西丢尽了,一个没有爱的社会是非常恐怖的,是无药可救的!我们天天都在埋怨社会,指责别人,这有用吗?没用!我们只有从自己做起,真正做到孝敬父母,关爱兄弟姐妹,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才有希望啊!孩子,前几天我去看望你奶奶,晚饭后,你大伯倒好热水帮你奶奶洗脚,泡完脚我再为她做脚底按摩,你奶奶看着我,一语不发,“舒服吗?”我问她,她点点头还是不语,我接着说:“以后我常来看望您,为您按摩,阿园学校放假我也让她为您洗脚,好吗?”这时我母亲已热泪盈眶,她不用说什么,我知道她此时此刻的感受。这就是爱的力量。没有比孝敬父母、关爱兄弟姐妹更令人幸福的!孩子,你说对吗?

 

对父母的“呼”和“命”,你基本做到了“应勿缓”和“行勿懒”,可是对父母的“教”和“责”,你虽没有一言九“顶”,有时还顶撞得蛮厉害,有的错误屡教不改也缘于你只是表面做到“敬听”和“顺承”,这是不该采取的态度,对你的成长不利。父母的“教”和“责”的初衷大多是良善的,有时方式方法欠妥,但顶撞一定无法很好地沟通下去,于人于事都是不利的。圣人教我们“敬听”和“顺承”,并不是让我们凡事逆来顺受,这是误读了圣贤的教诲,先“敬听”,知父母过错可不照办,“顺承”只是表示一个态度,对父母不良的“教”和“责”,圣人接着教我们,发现“亲人过”,就应“谏使更”,但你的态度不是顶撞而是“怡吾色,柔吾声”,即使一时“谏不入”,你还应“悦复谏”。父母对孩子的教诲应取循循善诱的态度,同样孩子对父母也应如此。这样长幼有序,平等对话,家庭一定和谐。所以,圣人倡导的孝道是遵从自然规律、合乎人性的,并不是“逆来顺受”的愚孝。

 

这周学了几条《弟子规》,下周继续我们家的“围炉夜话”。在结束对话前,我们再重温一遍学过的几条: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 则 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天气逐渐转冷,你又是过敏体质,在外要特别当心冷暖。照顾好自己,就是对父母的孝。

 

东拉西扯就说这些,下次再聊。祝

 

身心健康!

 

                                                           永远爱你的  爸爸

                                                            2009年12月11日

 

附阿园的来信 

 

亲爱的老爸、老妈:

 

最近三天为了presentation和课程学习,虽说是忙比总统,累比小狗,但是我从来没有忽略对周末学的《弟子规》的温故。今天管理课老师告诉我们:学习讲究的是整体把握,我感觉其实生活也是如此。如今,有太多的人片面地关注和学习各种各样的“计”,讲的是“出人头地”的理念,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把人生中最根本、最不应该弃之的“道”完全遗忘了。不少同学一味追求物质享受和感官刺激,甚至做出很多不合乎自然规律的事情。如通宵玩乐、逃课、疯狂shopping,还有“倒追”等等。以“泛爱众”的心态审视这一切,真的非常同情这些人!

 

无论是《弟子规》,还是《易经》,它所强调的都是:遵循自然规律,“术”在“道”行,我们才能和谐生活。很多烦恼和心灵空虚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不在“道”中行而引起的。看看身边的人就能发现:通往各种目标的道路明明是“曲折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年轻人却总是热切盼望凡事一气呵成,横冲直撞地到处寻找机会,错失了很多学习真本事的机会;真正的感情明明是心灵相通和两性相悦,可太多的校园恋情却仅仅以本能维系,无“情”可谈的……最恐怖的是,有的学生经常是“父母呼,不理睬;父母命,行必懒;父母教,不耐烦;父母责,必顶撞;出不告,还不面;夜不归,常跳槽。”完全与圣人训背道而驰。在圣人的训诫中,孝是首要的,等同于做人的根,比学业、事业都重要,而我们做子女的却把父母当成可忽略的对象,每个家庭都是“孩子第一”,如果不改变这种现象的话,我们是永远不会幸福的。家是避风的港湾,孩子却轻视亲情,不思感恩,没等别人动手就把家搞得没有家样,跟自己抽自家楼板没什么本质区别。

 

至于“谨信”和“亲仁”,那可以看作是与外人打交道的良方吧~不信则不立,没人会肯跟一个言而无信的人合作共事,比如说Willian Chen(汗~~),伐是吾刚伊(沪语:不是我说他),学在大学,主动结交人品好、学识渊博的师生,往往比坐等被别人发现要有效得多,这就是“亲仁”吧。在跟别人,尤其是跟长辈打交道的时候,谨慎是比较重要的。不沉稳、不谦虚、不内敛的人难以受到他们的赏识。

 

以上是学习《弟子规》(第一讲)的心得体会,以后还会不断完善~今天早上雾气浓重,行走在学校欧式风格的建筑群中,仿佛置身于伦敦!腔调蛮浓额,哈灵~~(沪语:腔调蛮浓的,很灵的)。

 

天越来越冷了,还阴丝丝的,爸妈您们一定要注意保暖!

 

                                                               女儿  临风

                                                              2009年12月2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