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步何必太匆忙
(2009-07-13 07:14:53)
标签:
匆忙互联网生活抑郁感悟人文杂谈 |
分类: 无田杂谈 |
匆忙,再也没有比这个词更能简单明了地说出现代人的特征了。路遇,通话,聚会……人们在各种交际场合,问得最多最勤的,莫过于“忙吗?”要是再问,“忙啥呢?”回答大多是:“瞎忙!”是啊!人们静下心来想想,还真说不清在忙什么,整天过着匆匆忙忙的日子,心里却是空落落的!
据 4月20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英国首都伦敦计划从21日起发起一项为期十天的‘放慢脚步·伦敦’活动,希望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长期处在紧张和压力下的人们,放慢生活的脚步,给自己一些时间享受生活,同时思考生命的真谛。” 活动发起者表示,“放慢脚步·伦敦”不只是一项单纯倡导健康的活动,它更是身处匆忙的人们对现代生活的一次深刻反思。将“时间就是金钱”奉为圣经的现代人,所有的紧张,所有的压力,都为了追逐无尽的名利。殊不知,在得到的同时,却失去许多许多。急功近利的现代人即使抢到了“时间”,但丢失了思考、感受、体验、交流……这样的生活只有徒有其表的量,却丝毫没有实实在在的质。
着魔、迷茫的现代人,该醒醒啦,放慢脚步,拥抱生活吧!
放慢脚步,写封信,问候家人和朋友吧。
不可否认,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刷新的快节奏让人们片刻温情荡然无存,无处不在的快捷方式(如短信、E-mail、QQ、电话等)影响到人们所有生活细节。“快捷”和“简便”成了我们生活的关键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得如此的简单而又如此的直接。然而,简单而又直接的生活方式造成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日趋疏离与冷漠。如果有人问:你现在还经常写信吗?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回答应该是:No!现代人是真的不喜欢传统的写信方式,还是被逼无奈地选择其他沟通方式?天津社科院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81%的人已经好几年没有写过信了,而47%的人不希望网络取代写信这种传统的沟通方式。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天,仍有不少人留恋鸿雁往来的传统写信方式(主要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
每当夜深人静时分,铺开信纸,与远方的亲人或朋友笔谈:一纸尺素一缕心香。每当我们将手中的书信投入路边的邮筒的片刻,心儿随之飞向远方;每当我们打开陈旧的铁皮邮箱的瞬间,杂陈五味流淌心中。遥远的他乡,寂寞的夜晚,失意之时,欢乐之际,书信所承载之重是任何其他沟通方式无法比拟的。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此时耳旁响起李春波的《一封家书》,听来是那么的亲切,又是那么的感伤,对我,也许对你。
放慢脚步,静下心来,多读几本书吧。
在之前的文章中说过,有很长时间没有一口气读完一本书了,其实,不要说读完一本书,就是一本很薄的杂志,我也经常跳着翻阅,实在耐不了心仔细读完。我想有这种现象的朋友一定不在少数,尤其习惯上网阅读信息的朋友。为什么你我会对阅读如此缺乏耐心?是什么在影响你我的阅读和思考的习惯?
现代人生存之道的首选项一定不会是读书或思考,即便是读书也大多是带功利性的。快餐式的阅读方式应运而生,“信息爆炸”的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无穷便利,但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长时间地把繁杂的信息(其中掺杂不少伪信息和文字垃圾)存入大脑,消化不良的后果就是阅读注意力的逐渐丧失,思维因呈现“碎读”(staccato)特性,而导致无法深度思考,思考力逐渐衰退。因此,可以说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信息爆炸,知识匮乏”的时代。换句话说,由于人类越来越不重视认真地读书,挫伤了知识生产者和传播者的积极性,带来了知识匮乏的效应。人们读书和思考能力的丧失不是互联网之过,而是人类价值观的错乱和生活方式的匆忙惹的祸!请放慢脚步,静心读书,深度思考,人类究竟怎么了?我们的文明生活在何处?
放慢脚步,抚慰疲惫的身心,让心灵安个家吧。
现代人所持有的期望越高,他内心的失望就更多,在他心目中,实际的得到远未达到他的期许,每一次的失望都加深了他的挫败感,说到底现代人是欲壑难填的贪婪之徒。匆忙的现代人围着“位子、房子、车子、票子、儿子……”陀螺般地旋转,在喧嚣繁杂的世界里混同为孤魂野鬼,四处飘散。如今,有一种富贵病正以超常的速率在人们中间蔓延开来,且有愈演愈烈之趋势,它的名字就叫抑郁症。
抑郁,英文名为depression,又叫忧郁症,这个词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都已经存在了多个世纪。抑郁症主要是指情绪性的心理障碍,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情感性心理疾病,但它又不同于普通劳动者情绪低落。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内抑郁症患者已达3000万人,每年全世界因为抑郁心理自杀的人就有一百万以上,因忧郁导致的其它不良后果更是难以数计。我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现象:过去,上海只有少数几家精神病院,而现在每个区县都设精神病院,各大医院都设心理咨询门诊。任何疾病,防永远优于治,重视并关爱抑郁症患者群体,更应该做的是清除抑郁的源头,让处于匆忙、紧张、焦虑的人们找到排泄的出口,给疲惫的身心放一个假。
人类应当走在骆驼后面,否则灵魂无法跟上。得与失,成与败,取决于你看世界的角度,无欲者一生何求,脚步何必太匆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