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惯例,每年初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总向公众发布年度互联网统计报告,据该中心在1月13日下午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数达到2.98亿,互联网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宽带网民数达到2.7亿,国家CN域名数达1357.2万,三项指标继续稳居世界排名第一。而在不久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已为此宣布,“中国已经全面进入宽带网络时代”。应该说,这些数据都是相当振奋人心的,按股民的说法,这些是利好消息。现在暂且不论这些数据有多少水分,至少我看了这个报告只有郁闷,一点都兴奋不起来,因为在这些亮丽的数据背后还有另外本应公开的而被忽略的数据。
那些来自各行各业的统计报告(数据),历来是报喜不报忧的。这些数据像魔方,是官样文章的基础,是升迁仕途上的法宝,玩转于各级官员股掌之中。就拿中国的互联网来说,网民们付出了多少?他们是否享受到物有所值的网络服务?现让我们看下面一些数据,再回过来探讨这些问题,也许更有说服力。
世界银行2007年发布的《中国的信息革命:推动经济和社会转型》报告披露:目前发达国家互联网使用价格不到其收入水平的1%,而中国的比重超过10%,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据测算,如果按绝对的货币价格计算,美国人只要以中国人1/12.88的价格就能在互联网上买回相同的信息量。而按平均每个月每100Kb/s带宽的费用(单位美元)计算,中国的上网费居然是邻国韩国的135倍。
从上面的数据和报道看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网民却要承担远高于发达国家的“上网费”,反过来说,中国电信是一个暴利机构,其暴利的基础是垄断。而且这种暴利现状丝毫没有收敛的迹象。笔者前几日刚去过电信部门,问询申请安装宽带费用问题,得到的结果是,今年的宽带费用取消了往年的“优惠套餐”,实际费用不降反而略有上升。我不解地问电信接待员:“上网费已经够贵的了,怎么还可以这样?”“有意见向上面反映,价格不是我定的,申不申请你自己定。”接待员那种盛气凌人的架势,让人无法再说下去。上网费用昂贵,如果能享受超值的服务,那也就算有点安慰了,可是,电信的服务究竟如何?只要再看一下另一个反映网络服务质量指标“上网速度”,就明白了。
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小组2008年公布的全球宽带环境排行榜显示,在宽带通信的速度、容量等用户使用便利性方面,日本居首位,中国居第41位。据悉,研究小组以42个国家为对象,于2008年5月就下载、上传速度,等待时间等收集了约
800万件数据,并按独自的标准进行了打分。换言之,在上述研究小组的考察对象之内,中国的上网速度,实际上是倒数第二。
上网速度如何,网民们最有发言权了。电信部门更为恶劣的是在“上网速度”上有欺诈嫌疑,如协议上写的是下载1兆速率,而实际情况200K不到,甚至更低。你去电询问,接线员会说这是你周边的网络环境不佳造成的,所以达不到理论速率。这是哪家的道理?网络环境不佳是谁之过?永远达不到的速度,为什么还要写在协议中继续忽悠网民?我们目前的现状就是,电信部门只要收了钱,就再也没有你说理的地方了。垄断的企业,其实就是赚钱的衙门,且包赚不亏。
如果这样的“上网费用”和“上网速度”支撑着“中国已经全面进入宽带网络时代”,那肥的只有中国电信,悲的一定是2.7亿中国网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