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灵
驿
站(27)
勇敢地去适应生活
庄玫小朋友:
四月十日收到你的来信,在众多朋友中又添了一员——你,我很高兴。
没有想到你身处内蒙古也能读到《少男少女》杂志,可见她受少男少女爱戴的深度及广度。你我应感谢《少男少女》,她使我们有缘相识,结为朋友。
记不清哪一位哲人说过:性格即命运。此言有它一定的道理,它高度概括了性格与命运之间的关系。你说“为什么不赐给我一个好的性格?!”,要知道,性格无好坏之分,只有类型之别。父母生下我们时,我们性格的走向已大致确定。环境也会改变一个人的性格,有时可以使一个人面目全非。性格有内外向之分,这是比较而言。我是比较内向的,这种性格使我在一般场合中少言多思,但在志趣相投的朋友中,我又会一反常态,健谈而不乏幽默,与平时的我判若两人。我内向的性格有它的优势:它使我勤于思考,宁静恬淡,少说废话。我这样说并不是否定外向性格的人,他们同样也有性格上的优势。你的“自暴自弃、缺乏自信”,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并非性格造成的。要使你的性格不再加深你的“绝望”,你应改变一下认识,换一个角度观察事物,即先从自身寻找症结,我相信你会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重新建立自信的。诅咒也罢,绝望也罢,都是无济于事、于己无补的,要知道,生活并不会因为失去了你而改变它的原来面貌,地球照样周而复始地运转。作为虚长你十几岁的我,只想对你说句知心话:我们要勇敢地去适应生活,别指望生活来适应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遭受苦痛,这是难免的,而我们的适应力需逐年累月的增强,对生活中的“病毒”我们并不是生来就有免疫力的。有许多人屡遭打击,除了环境因素外,自身的弱点以及事后的反省也是一个主要因素,因为我们往往会重犯过去的错误,重入歧途。在我看来,在痛苦烦恼面前,不要怨天尤人,首先应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看重自己生命的意义,使自己心身两健,逐步化解生活中的痛苦。我相信,你会活得洒脱的。
你说“对任何人都不信任”,却对从未谋面的我倾吐痛苦,可见在你的心灵深处还是向往生活,热爱生命的,你说对吗?我今天写信给你,也就是为了表达对你这一份真诚和信任的感谢。我希望看到充满自信、乐观向上的你。到那时你我再来重叙生命给我们的这一份友情。
匆复。祝你快乐!
无田上(1990/4/14)
来信节录
无田老师:您好!
请允许我这样称呼您,因为我更愿意您把我当您的学生看待。
看到《少男少女》“心的呼唤”一栏上您的文章后,我沉闷的心颤动了,阴郁的心中射进一丝光亮,有了一点希望。
不知为什么,现在我对任何人都不信任(以前并不是这样的),因为那些人让我失望。这也许是我的错。我渐渐由面对现实落到向现实低头。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和失败,使我自暴自弃,诅咒自己无能。我再也鼓不起勇气来面对人生。真昀,我太失望了,似乎无力自拔——这一切是不是与我的个性有关?
我恨上帝,恨它对我的不公;我诅咒,诅咒人生的不平;我厌恶,厌恶那些形形色色虚伪的嘴脸。我不要自己如今的个性,即使生活坎坎坷坷,我也毫无怨言。可为什么不赐给我一个好的性格?!我绝望,我哭泣,但这有什么用?振作吧,我似乎力不从心。“你要充满信心!”自信心?我现在连相信自己的勇气都没了——这一切好象无可救药了。羡慕呢?纯真的友情,男女生之间朦朦胧胧的情感——太烦了,太复杂了,做人太难了!无力得到,就要忍受无尽的痛苦。我的坦诚,我的真心,谁能理解?迷惘、痛苦、浑浑噩噩……这难道也是生活?!请告诉我,这一切是不是与我的个性有关?上帝既然创造了我,又为什么这样轻易让我消失?除了可怜的父母和几位朋友,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外,这世界没什么使我留恋。这难道是生活的必然结果?!
我迷失了……
看到某本书有这样几句:“宽容是一种性格,心胸狭小也是一种性格。人生有一种悲哀:无性格。”然而,坏性格与无性格有什么区别?不是一样哀、苦、恼?!与其这样,不如无性格。让我努力创造一个完美的性格。别笑我,这是不是异想天开?难道真的无法改变性格?我想,也许真的不能改变。老师,我现在茫然不知所措,该怎么办呀?还要不要这样活下去呢?不能……再见了,我不希望您再承担更多的麻烦。占用您宝贵的时间,我会感到不安。
此致。
一个羡慕您的学生
庄玫(1990/3/2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