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撕裂的伤口
(2009-07-08 22:39:06)
标签:
民族问题民族政策杂文汉人伤口苏联 |
分类: 杂文集 |
新疆乌鲁木齐,触目惊心的暴乱,维吾尔族人攻击汉人,156人死亡,近千人受伤。手段残忍,气焰嚣张,令人发指,毫无同胞之情,却像不共戴天的仇人。
不愿意谈及民族问题,面对血腥的场面,难以控制,还是要谈。
我国少数民族的政策是民族自治,而且对少数民族在政治上怀柔、经济上优惠、待遇上从优。连升学、升迁、生孩子都给了很多特殊政策,让汉人都觉得自己都是二等公民了。可此次暴乱中,逢汉人必除之,未免有点过于残忍,让人照实有些不快。
知道民族问题敏感,往往噤若寒蝉。知道民族问题极容易引起误会、冲突和悲剧,往往讳疾忌医。政府对少数民族的问题一再迁就、忍让,然而,藏独,疆独的暴乱却从未停手。事已至此,不必回避,也不必避重就轻,应该警醒每一个中国人,面对这种居心不良者,必须予以猛烈的回击。何况民族问题不只出现在中国。
冷战结束之后,民族自觉以及民族自决意识抬头作祟,制造了太多的流血事件,制造了太多的战争。苏联解体这是沉痛的教训。乌鲁木齐的事件,肯定有着深厚背景。总喊那几句似乎难以解决问题,安抚是必要的,但在民族分裂的问题上,不必书生意气。总不能按下葫芦,起了瓢,没完没了的被别人利用。面子真的很重要吗?一个堂堂的大国,必须拿出应有的气度,敢于暴露自己的问题,敢于证实这些问题,敢于向问题开刀。
是的,我国历来尊重少数民族,尊重其文化,尊重其思想,尊重其宗教信仰,民族自治政策上给以保证,政治上予以认定。但我们都是中国人,在法律面前应该一律平等,过多的政策倾斜,人为的制造民族不平等,于团结无益。应该淡化民族的意识,强调华人的概念。是否可以考虑,将“民族”去政治化,让中国大熔炉的政策来取代民族自治政策。华人有民族之分,但无民族之别,淡化民族识别,促进和谐。否则,本就韶关事件,却上升到了暴乱,容易导致民族对立情绪的蔓延,政府会陷入两难境地。
例如:“两少一宽”政策,似乎滋生了大量新疆籍犯罪集团,让很多内地的司法机关几乎都束手无策,这个政策值得思考。都是中国人,得了优惠政策也就罢了,总不能连犯罪都要优惠一把,乱打折,这又何益处?
此次事件,很血腥。电视画面播出汉族人被打得头破血流,固然加强政府施法的合理性,但也在反向激起汉族对维族的怨恨,随后大规模上街的示威队伍说明了一切。虽然被劝解,但也是被撕开的伤口,这是中国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不必对制造分裂之人手软,不必对于制造暴力之人仁慈,也不必过于在乎什么双重标准的评价,这不是包容心的问题,这是制止流血、分裂的大问题。毛病都是惯出来的,纵容换不来和平。
暴力、流血不是解决问题办法,回避无益,还不如迎面予以痛击。暴动策划者看到了他所想要的胜利果实,我们不能就此罢手,必须严追到底。同时,在平复暴乱的同时,要抚平民族感情裂痕,检查我们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
同时,当务之急,就是要对内部安全的保障和维护机制进行重新检视,弄清楚此类动乱何以迅速酿成,何以突然爆发,何以动辄导致大批无辜者死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范暴乱。
他们屡试不爽,我们更应该下定决心,彻底解决和根除,长痛不如短痛。
2009-7-8草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