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辛万苦跋涉人生路,渴望精神升华,探求灵魂境界,注定多痛苦,不是一食一物的满足,也不是一条领带,一双皮鞋的愉悦。
人生路上,闲庭信步,不堕落,拈花微笑,气定神闲,笑对磨难,需要豁达。这种胸怀必须有兼容性、理智性、可行性、效益性、慈悲性、忍辱性、普遍性。并非远近、敌我、并非叛逆、抵触,更不是非此即彼。包容倡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是抗拒,不是挑战,不是漠视,是境界的丰满,是多元化的融和。
包容不代表丧失自身的特质,是自信,是参悟矛盾、冲突,求得融合、发展之路。
佛教讲究包容,儒家讲究和合,道家讲究天人合一,价值观都是和平共处,既相同又不同。但,敢于依附,愿意包容,随时调整自己,成功地融入,孕育了深刻的变化。微笑着走进彼此,大度地改变自己,也深刻影响了对方。
展开双臂拥抱对方,是包容的前提,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彼此的默契,境界相容。从而达到长期的交流,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融合。
包容就要有亲和力,不能尖酸刻薄,自身免疫系统不能总是排斥反应,那是自身缺陷。要想鼎力崛起,离不开包容,离不开人文关怀,离不开价值信念,离不开理想人格。超越精神,吸收与自我改良,是包容核心理念。
包容必均,敬畏必诚。不是排斥众生,不能强烈排他。人本的是精髓,人本并不是太自我,更不能牺牲众生利益。换句话说,就是不存在任何侵略性,互利互惠是前提,才能和谐共生。
反求诸己,就是修炼内心,不断发现成长中的问题,调整步伐;不断地瓦解不安定因子,积蓄高飞的能量。自我反思需要修炼,是一个大气的指标,不是单纯地控诉。自我批评,敢于自揭疮疤,就是修炼的内容之一。
偏执于某个念头,往往事与愿违。自己生存,也让别人生存。宽容,共存,是解决各种问题的可行方法。充满了真诚、友爱、善良、宽容、民主、多元、和平,自由的价值观,更容易成功,也会缓解信仰危机中那份躁动的心。
社会发展不平衡,文化滞后,信仰滞后。人的生活水平越高,人对于信仰的需求越迫切。信仰,是正信而不是迷信,是兼善而不是独善,是平等而非差别。缓解信仰危机,就要树立正确的观点,就要包容天下。
打开一扇窗,敞开门子,可以联络外界,沟通四方,疏通空气,看见阳光。正可正本清源,思想解放,包容多元化。这是一种进步,让纯正之风,诚信之本,随风而来,沁入肌肤。
人类文明,本就多样性,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注定不是一个声调,不是一个模式。包容下,交流、互动、融合,就像每一滴水都会反射太阳的光辉,就像每一朵花都会绽放,跨越了文化、跨越了地域、跨越了种族、跨越了彼此,这是大智慧。
2009-1-1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