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往往谈问题,处理事件时,大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由此及彼展开来谈,缺乏必要的技巧。要么大声棒喝,要么讽刺挖苦,要么一脸严肃……往往却事与愿违,达不到效果,却弄得风声鹤唳。
其实,即使我们不做原则的让步,也没有必要搞的如此紧张,都跟仇人似的。要想达到目的,要想问题得到解决,不妨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再去展开,才不至于顾此失彼。
特别在对方并不承认错误时,切莫喋喋不休斥责这也错了,那也不对,这是不聪之举。应该试着去了解对方,去原谅对方。探究他思想和行动和原因。待探求出隐藏着的理由来,对他的行动、人格,做个清楚的了解。让自己设身他的境况中,多问几个假如是自己该如何?这样会很轻松的找出对方感受、观点、行动的内在原因。在进一步说出自己此境况下如何应对,如何免除烦恼和麻烦,做到自然些,这样往往容易水到渠成。起码是平等的交流,而不是强硬的命令。
这样容易和别人合作,免除了一些无聊的抱怨,免除别人的情绪抵触,让人感觉不是总在强制服从什么命令,保全了彼此的面子。
处处替别人着想,以对方的观点,去观察事情,融合自己的观点。这是彼此都能认同的趋同感。非传统观念所言刚正不阿要打架似的,不必搞得紧张兮兮,如临大敌。
由此及彼切莫顾此失彼,那是拙笨的手法。
2008-11-19日草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