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年间的魏征,当过道士,做过李密的文学参军,曾是窦建德的俘虏,又是李建成的幕僚,被李世民的抓获后……李世民并未将其处死,反而逶迤重用。重用逆臣,仁义怀天下,开创了贞观盛世。反观魏征纳谏成名,阻止李世民鱼水之欢,打消过李世民狩猎之虞,害死了李世民心爱的鹞子,看到李世民懒于政事,直言不讳写下了《谏太宗十思疏》……干了许多让李世民尴尬的事。可谓屡逆龙鳞,然而,魏征能64岁寿终正寝,受到李世民宠爱尤佳,实属罕见。尽管李世民受魏征屡次阻遏之后,忍无可忍,放下了狠话:“总有一天,我要杀掉魏征”。好在,长孙皇后知书达理,百般劝阻,才使魏征幸免于难。
我想魏征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一个明君。我想李世民想杀死魏征也是心里话。然而,自古文人便标榜魏征的忠贞,认为直来直去才体现忠贞,大都认为那是楷模。其实,魏征之死,表明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尽管魏征得以幸运,也不足矣拿来说事。相信一定有人找来一大堆理由大侃一番。
其实,指责别人错误是非常危险的事情,而且像魏征一样不留余地,那必然无法避免正面冲突。纵然,李世民忍气吞声接受批评,只能证明李世民高超的政治智慧,只能证明李世民豁达的胸襟。并不足以说明是魏征的策略对头。
要知道说服别人,改变别人是很难的事情。鉴于魏征的纳谏方式,所以李世民说想要杀掉魏征也是心里话。要想办成事情,真的非要搞到魏征那种地步?不讲策略,不怕争论,不怕让人尴尬出丑,不需要点点政治智慧……我认为辩论、反驳,让人骑虎难下不是上策,看似胜利,却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谁能证明李世民就是发自内心宠爱魏征?
任何人都别想用辩论、强迫改变别人的意志,改变他人的做法,其实恰恰难以做到。恨永远无法止恨,只有爱可以止恨。李世民政治智慧和手腕恰恰说明了这点。即使心中不悦,也能依谏从政,也能冷静、智慧的处理这些挠头问题,这才是成就大事者的胸襟,这才是成就大事的艺术。
2008年12月4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