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选读》课文解读与课后练习详解四  知其不可而为之

(2011-10-23 10:27:04)
标签:

练习详解

杂谈

分类: 论语选修

 

《论语选读》课文解读与课后练习详解

四      知其不可而为之 

 

 

<课文理解

 

 

本章选择的几段语录,表现出孔子坚持理想、坚持原则、认定目标的执者精神。人是需要一种信仰、一种理想、一种精神的,孔子一生坚持朝着自己的理想前进,不管多少艰难险阻,甚至明知理想难以实现,但还是尽自己力量坚持到底。在讲究实惠、讲究个人利益的人看来,这样的人似乎是傻子,但孔子不为人言所动,坚持自己的行为。这种精神,是儒家积极进取思想的集中体现,古往今来,曾激励过中华民族无数的仁人志士,如杜甫、苏轼、辛弃疾、陆游、文天祥等都是这样做的。在今天,这种精神还是值得提倡的。 

 

 

 

<课文解读

 

 

一、对陈成子弑君一事,孔子在报告时为什么要沐浴而朝?报告无效后为什么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报?这反映了孔子怎样的心情? 

 

 

   陈成子弑君,在孔子看来,这是违背、以下犯上的严重事件,也是对孔子所追求的理想政治的沉重打击,所以孔子把它当作大事严肃对待。同时,孔子作为大臣,明确自己的职责和职守,所以他不管有效无效,尽自己职责向各方报告,反映出他忠于职守、严谨不苟的精神。但鲁哀公及三子的态度,说明春秋末期已经礼崩乐坏了。 

 

 

二、你对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有什么看法?举例说明这种精神在历史上的影响。(略) 

 

 

 

<文言练习

 

 

三、完成下面各题。

1、翻译下面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部分。 

 

 

 1)(孔子)之三子告(陈成子弑君事)   2)(接舆)趋而辟之,(孔子)不得与之言。 

 

 

 3)鸟兽不可与(之,指鸟兽)同群。     4)丘不与(之,指世上人)易也。 

 

 

 5)(子路)至,(丈人)则行矣。   

 

 

2、说明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止子路宿,留宿。  

2杀鸡为黍而食之),使动用法,使之(子路)食。  

3见其二子焉,动词使动用法:使其二子见(子路)。   

4欲洁其身,而乱大伦中的,形容词使动用法:欲使其身洁。 

5怀其宝而迷其邦中的,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其邦混乱。 

 

 

 

四、给下面短文加上标点: 

 

 

孔子适陈,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郭:外城。在城的外围所加筑的城墙。 颡:额。 要:同

 累累:颓丧悴的样子。 末:不重要。一说是不对之意。 

 

 

 

译文: 

 

 

孔子到郑国去,路上和学生们走散了。(于是)孔子独自站在郭东门。有个郑国人对孔子的学生子贡说:东门口站着的那个人。他的额头像尧,他的后颈像皋陶,他的肩膀与子产类似,但是腰部以下相差禹有三寸,疲劳得像失去主人,到处流浪的狗。子贡将实际情况告诉了孔子。孔子欣欣然地笑了,说:讲我的外形像谁,是小事。然而说我类似失去主人,到处流浪的狗,确实是这样啊!确实是这样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