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在留学四年之时

(2010-10-04 18:12:29)
标签:

留学

小梳子

澳洲

校园

分类: 茶余饭后的沉思

四年前的10月1日,我崭新的护照上有了第一个澳洲悉尼海关的印章。行李多且重,迷茫的眼神虽淹没在了机场的人潮中,但那份忐忑和无助无路可逃,深刻在心上。在接机的叔叔带领下走出机场,清澈的蓝天和温柔的白云在那一刻并不亲切,被强烈的不真实感抹去了色彩。一如既往的想要寻找父母的身影,却在一瞬间醒悟过来这里只有我自己,爸爸的手掌,妈妈的肩膀,已被留在了万里之外,遥不可及。丝丝胆怯在慢慢放大,问自己准备好了吗?今后的路要靠自己去走,这里没有父母可以依靠,没有挚友可以倾诉,只有自己去承担所有的一切。在同生活了18年的家乡告别的同时,我也和过去的无知和稚嫩分手了。

http://s12/middle/5480d361g91c7d5ba24fb&690

 

 

随车来到住地,安静的小区,稀少的人烟,我在一步步接近这个陌生的地方,不知道多久以后这份格格不入才会消失。房间明亮也宽敞,但比想象中要简陋:一张床,一张书桌,一面入墙柜。失望的同时嘲笑自己:你以为还在家么?父母精心设计的温暖的家,现在只不过是脑中的幻影而已,凉风袭来,烟消云散,接受自己选择的现实吧。看着友善的北京房东,还有她可爱的女儿,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相处。简单的购物后叔叔回去了,疲倦的我草草收拾了一下,和爸妈在网上寒暄了几句,便沉沉睡去。悉尼的第一晚,没有晚餐,没有宽带,有的是复杂的思绪,缓慢的拨号上网和爸妈的声音。

 

四年后的10月4日,坐在电脑前回想过去,几年的时间就这样过了,如意和不如意都渐行渐远,环视房间,有哪些还是四年前跟着自己踏上澳洲土地的伙伴,屈指可数。塞在角落的硕大行李箱,陪我穿梭在国内和澳洲的它,已烙下一身刮痕,两个拉链也都丢了,一个用钥匙圈代替了,一个就那样被遗弃了;多少次被甩上行李架,多少次的拉拉合合,它记录了我的旅程,装满了我的心情,飞过大洋,回到家乡,然后再次启程。跟着我在悉尼前后搬了5次家,从南区到市区再到北区,我到哪儿,它到哪儿,这一路上的风雨,它都有一份。有时搬家是自愿的,有时是出于无奈,每到新家,把它腾空,然后放到黑暗的不起眼的角落,任尘埃落在它身上;每到搬家,把它拿出来塞满,然后跟我到下一站。它不过是个行李箱,但每次看到它,想起它,都勾起我在悉尼奔走找“家”的记忆。

 

家,哪里是家?我的家在成都。在悉尼,我需要的是个落脚的地方,让我可以踏实安心睡去的房间。就像在外飘零的叶子,想要找到一块宁静的土地,轻轻地落下,不被风卷去,但希望被阳光抚摸。和许多怀着同样心情的学生凑在一起,在有限的空间里互相迁就,互相忍让和帮助,我们一样可以活得快乐。至于中间的摩擦和矛盾,就当作是人生路上的几朵乌云几场雨,下过了,就雨过天晴。在这样的经历中了解人际关系,学习无法从书本上读到的人生哲理。伤心难过了,就对着电脑狂敲一气,对着信赖的朋友唠叨唠叨,或者到人潮涌动的街上走走,把怨气和不愉快裹成球扔向看不见的远方,然后继续面对,继续前进。不渴求家人的安抚,自己的事自己解决,学习独立地思考,成熟地处事,也不要去给担心自己的家人平添更多的烦恼,有时候报喜不报忧,就成了自然。

 

四年的时间,让我这个尚未踏入社会的嫩头青开始练习在未知的世界里摸爬滚打: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碰撞里去挣扎和平衡,要如何在非但不舍弃反而要加深的本国文化的同时去理解和接纳异乡文化;在多民族多国家的社会里学会尊重和聆听;在接触各种层次人物时训练辨别是非的能力;在失败和坎坷中自我反省。没有父母的管制,等于更严格的自我管束,父母的心血不是用来挥霍的,虽有放纵,更有节制。

http://s1/middle/5480d361g91c7d661f730&690

 

留学,对父母来讲更是种挑战,从一开始频繁的电话到几年后几周一次的网络联系,从放手到放心是个漫长和煎熬的过程。四年前和爸妈挥手作别的那幅画面依然清晰,他们焦急担忧的心情和自己战战兢兢的离别,我们都大胆地赌了一把,很庆幸这场赌局没有输。

 

离结业仅剩5周多的时间,有一大堆的作业要解决,也有一箩筐的话想对自己,对父母对所有关心过、帮助过和教育过我的人们说,请再等等吧,很快,我的留学路就要暂时划上句点,在离开这座停留了4年的城市之前,我会一一作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