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眼中的《功夫熊猫》
(2008-07-09 17:30:43)
标签:
功夫熊猫留学生影评文化 |
分类: 被遗忘的色彩 |
同我一样,这里多数的外国朋友都十分喜爱大熊猫,只不过因为地域关系,还没有亲眼见过,对熊猫的了解,也只是透过电视,网络和平面媒体略知一二而已。对于这部以熊猫为题材的电影,也是相当的期待,这部影片的上映也意味着他们可以进一步认识这个中国明星。
“I’ve heard from my friends that
there are some Chinese people boycotting Kung fu Panda,
why?”
为什么我听说有些中国人要抵制《功夫熊猫》呢?”
这是我在悉尼的一位韩国朋友上周问我的一句话,对于刚刚看完片子的我,这样的疑问让我彷徨。昨天再次和她一起探讨起这部片子,惊讶地发现她竟然看了四遍《功夫熊猫》,这是让我没有想到的,当我问她是怎么看待这部影片时,她回答到:
“Kung fu panda is a movie that allows me to see the Chinese
national treasure (panda) and understand the Chinese culture
(martial arts) from a point that I’ve never reached before.
At the beginning, I thought it was a propaganda movie for the
Beijing Olympics as the film is decorated with every Chinese
element (color, martial arts, characters).
It is a movie that I would like to watch as I can know more about China. I think it’s also a great opportunity for worldwide viewers to see the Chinese culture from such an animated movie. China is under the global spotlight.”
(《功夫熊猫》是一部让我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功夫和中国国宝熊猫的电影。影片还没有上映的时候,我以为它是一部为北京奥运宣传的动画片,海报里面的“中国元素”,像大红的背景,熊猫做主角和功夫题材都给了我这种假象。可当我看过这部片子后,才发现并非如此,这是纯粹的美国制作。即便如此,我还是非常喜欢这部片子,透过它,我可以更多地了解到中国。
与此同时,我也认为《功夫熊猫》是一部可以让世界观众都关注中国,关注中国文化的动画大片,它让中国文化有了在世界舞台上发光的机会。)
随即我问到是否认为《功夫熊猫》完整地体现了中国文化时,她肯定地说到:
“Of course the things expressed in the movie do not draw the whole picture of Chinese culture. But the costumes and main colors (red and yellow) do represent China. ”
(当然没有,但是从影片的色彩运用角度来看,它又的确代表了中国文化。)
可能提到韩国,会激起不少国人的反感,但就我身边来自其他国家的朋友,例如印度,印尼,越南以及澳洲本土的朋友来讲,对《功夫熊猫》,他们也感同身受。首先,他们是抱着欣赏的态度和娱乐的心情对待片子;其二,他们不认为片中刻画的是熊猫的丑态,可爱,是我听到他们定义阿波最多的词;其三,不管这部片子里描绘的中国文化是不是地道,他们都多多少少有所了解;其五,他们都肯定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部片子只不过是表现了很小的一部分;其四,在国际影视圈里看到这样一部熊猫大片,他们认为中国在走向世界。
显然,我的这番说辞肯定会惹来不少抗议,可静下心来想想,我们又是怎么对待这部影片的呢?当象征性的中国文化再次走向世界的时候,我们“砰”地一声关上了大门,为什么?因为它是made in USA, 因为它是娱乐炒作。如果说《功夫熊猫》扭曲了我们的文化,关上这扇大门义不容辞,可问题是它并没有扭曲,只不过是用了些皮毛而已,我们又何必反应的这么强烈呢?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精华难道还怕这部小小的动画片不成?更何况连外国人都知道片子里的“中国文化”并不纯正,我们又何必扯着嗓子叫喊呢?
作为一个娱乐片来看待,我们是不是太过严肃了?无论怎么说,熊猫都是我们的国宝,我们不但不能给它一个安稳的家,反而将它拒之门外,这说起来也有几分难堪。就算我们不需要反思,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想想怎样才能给国宝一个温暖的家和怀抱,让它们不再made in USA?
也许这样的想法还是将这部纯粹的娱乐片复杂化了,那么为什么日流,韩流,美风能一次又一次地把整个中华民族“征服”呢?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先扎扎实实地把我们自己国家,民族的文化做做功课呢?就拿我自己来说,对自己国家的茶文化一点也不了解,却对外国的咖啡文化情有独钟,说起都脸红。
当我们的文化被别人定义,有人会奋起抵制,那么当别人的文化被我们定义时,别人是不是也该效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