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决“民生”得听听“民声”先!

(2011-03-28 23:16:47)
标签:

杂谈

解决“民生”得听听“民声”先

 

   这个伟大的国家有一个特点,什么事都喜欢一窝蜂,比如上周的“盐荒”就是现实的最好写照。而媒体从来不甘落后,几乎可以用登峰造极来形容。单就从用词就能感觉一窝蜂的力量,看看几年前铺天盖地的“与时---俱进”的“三--个代--表”,到如今漫天蔽野的“和--谐”的“科--发--观”,似乎几千年的文化,词汇如此贫乏,不用领导人的话,显不出紧跟。
   而最近,从宣传十二五开始,我们看到听到最多的是“民生”。不错,民生问题能引起上峰的关注,是好事。十二五将民生作为重点解决的事情,听起来的确很美。但什么事只是听起来美,好像还远远不够。而民生乃老百姓之事也,没有个实际的动作,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实惠,恐怕美不太久。
   而现实呢,并不容人乐观。按理民生既然是老百姓的事,就该多听听老百姓的意见,看看哪些需要急切解决的,哪些可以一步一步走的,可现在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楼”,“光打雷不下雨”,且打的全是闷雷。
   何为闷雷?简单地说就是闭门造车,明明是老百姓的事,但偏偏由不食人间烟火的所谓的专家进行设计、策划,最后有远离群众的高官进行决策、拍板。中间虽说也有所谓征求公众意见过程,但大多走走过场,形式主义而已,所以很多民生问题其结果要不永远在研究中,要不与群众要求相去甚远。
   最常见的价格听证会,就是以上所述的集中表现。价格问题当然是民生问题,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但奇怪的是听证会的所谓代表总是举双手赞同涨价,我不知道是代表们脑子进水了,还是听证会出了问题。
   再比如说最近说得多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这个事的由来,是好事,是民生问题,但论证来论证去,据说2500-3000元是最合理的,而调查中大部分人支持的5000元起征点,据说不行的,有专家说那样将会有很大一部分人,失去纳税光荣的机会。开征个调税目的是调富济贫,记得当初起征点是800元/月,而当年工人工资平均只有762元/年。而现在起征点为2000元/月,平均工资却到了近3000元/月。也就是说工资上涨了近50倍,起征点却只上涨了2.5倍。换句话说:当初是征了极少数富人的税,现在是征了包括“穷人”在内的大部分人的税。人说进口袋容易掏出来难,个调税已成了这个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现在要缩水,的确有点难,估计在没有找到新的税收来源前,还是2500-3000元的最好,出发点是民生,最后其实是为了ZF名声。 
   房价问题更是一个大的民生,但国几十条也解决不了普通老百姓买不起房问题,关键还是定政策的人没有听从民声,没有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想想看,现在中国缺房吗?绝对不,那房呢?就在开发商、炒房户和官员手中。我身边的官员哪个人没有几套房,他们的房是什么价格拿到的?他为什么能拿到便宜的房?开发商比鬼都精,那为何愿意以最低价甚至没有价就能给官员,这其中的奥妙,脚丫子都能想得出。现在所谓的限购有用吗?也许一时有用,但最终一样没用,不如限售一把,试试看。可限售却限了官员自己的财路,谁会跟自己过不去呢?
   今天各大媒体报道了162种药降价的利民消息。可老百姓都知道,没用,因为降了价的药你很快找不到了,他们会变个包装成了新药,而新药的价格却更上一层楼了。难道这个情况官员们不知道吗?他们自己搞的,当然知道。那为何要这么搞,且如此高调地搞,说到底没把民生当回事,作作秀,谁不会?!
   现在全国人民都知道,首都=首堵,据说北京有关部门在下决心解决堵车问题,现已将方案上报。可一样奇怪的事,堵是堵的老百姓,方案却不与老百姓交流,想别最后的结果:方案初期,效果好得吓人,媒体全面报道,再之后呢,过去是怎样将来还怎样,堵来堵去还是堵的老百姓。
   我一直搞不懂,我们一直宣称我们是为民作政的,但制定政策为何不多听听公众的意见。在国外一直有一个民意测试,简称民调。是专门用来调查老百姓的价值取向的,小到对某事的看法,大到对政府对元首的信任度。最近不是有报道说,美国某项调查,说中国有88%的人信任自己的政府,绝对世界第一。既然有如此高的比例信任政府,我们还担心什么呢?记得那个伟人早几十年前讲过: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如果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只要你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既如此,我们对重大政策,尤其民生问题,不妨也学学人家,搞搞新意思,测测民意。比如说对某项政策的认同,比如对某些项目的出台与否。永远相信,民意不会有错,按民意,民声去做的事,都不会差哪儿去。只要我们测试的手段是公正的,不注水的,甚至我们还能更进一步,测测公众的支持度,信任度,相信我们多数人也只是那12%,怕什么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又没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