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阿谈的世界
阿谈的世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759
  • 关注人气:19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睿珺导演还需接地气———二评电影《隐入尘烟》

(2022-09-07 21:19:55)
标签:

文化

影评

分类: 影视评论,戏剧,论文
作为一名六零后观众,我从不否认李睿珺是极有才华的青年导演兼编剧。若仅仅从艺术角度评价李睿珺编剧并导演的《隐入尘烟》这部影片,无疑是一部非常成功的讲述命运悲剧的故事片。我甚至可以这样说:以往中国故事片导演只会讲故事梗概,电影镜头只会画“大写意”;而李睿珺导演的故事片是在讲故事细节,他的镜头给观众画的是“工笔画”。中国不缺演技高超的表演艺术家,少的是天分超群又接地气的导演。
现在,《隐入尘烟》已经入围三个外国电影节,估计获得一个大奖不是难事了。此片在国内上映,反响强烈,赞美褒扬与批评同在,甚至针锋相对。
我在前一篇观后感中重点谈了这部影片故事情节失真的问题,感觉还没谈透彻。特别是看了李睿珺和两个主演武仁林和海清的访谈录后,我如鲠在喉。
中国好多地区的农村呈现凋敝状态,村子里只有老人,看不到年轻人,耕地出现撂荒现象,有的房屋无人居住,这是事实。因为年轻人要么去城市打工了,要么搬到县城去住了。但凋敝不是落后,改革开放40多年了,农村的道路、房屋几乎都改变了原貌,农民居住的几乎都是砖瓦房和砖瓦窑洞,还住土坯房的农民极少了。近几年,新农村建设工程开始后,各地村庄面貌更是焕然一新。即使是落后偏远地区,变化也是巨大的。这些,在《隐入尘烟》这部影片中竟然一点看不到。
于是,《隐入尘烟》故事情节缺失了基本真实,导演在影片中刻意把故事情节做旧、扮丑。为了剧情需要,主要演员在拍摄地满村子搜罗老乡穿过的旧衣服,旧鞋子。甚至把垫在拖拉机座位上的旧衣服都揭下来穿在身上,两位主演身上衣服如同“乞丐服”,不就是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效果”?
还有,影片中老四和贵英干农活用的农具,都是清朝民国的古董,在农业机械化早已普及的当下,当地农民谁还使用这些老古董?导演这样设计情节,还是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吧?
中国村庄存在几千年,靠的是村民自治,自治的基础是村规民约下的孝悌、睦邻友好、互帮互助。而在电影《隐入尘烟》中,这一切都看不到了。影片中,冷血人太多,老三有铜和儿子心很坏,富人和儿子心很坏,贵英哥嫂心很坏,村里的乡亲们心也很坏,基层政府也好不到哪里去。只有老四和贵英是好人,一个眼睁睁淹死了,一个最后服毒自杀了。导演设计了老四喝农药自杀情节,却又不敢承认,还打出字幕说老四进城住楼房了。这是掩耳盗铃,还把观众当傻子。
作为一名观众,我对导演处理故事情节的这些做法不敢恭维。导演这样做的结果是欺骗了绝大多数中国年轻人和城市人,因为他们不了解当下农村的实际状况;更欺骗了外国人,他们根本不清楚当下中国政府正在大力推进的新农村建设工程,也不了解中国政府对残疾人特别是农村残疾人的关爱政策和措施。电影电视剧作品来自人,编剧和导演要接地气,不管你是赞美光明,还是暴露黑暗,不接地气就很难做到真实性。
不接地气、缺乏真实性是当下中国电影电视剧的通病,艺术性越高,带来的负面效应越大。影片《隐入尘烟》可能会获外国大奖,但它已经伤害了中华民族。因为,我们农民真的没有影片中这么心坏,我们的农村真的没有影片中这么破败,我们的农业真的没有影片中这么落后,我们的政府从来没有对残疾人不管不问。
2022-9-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