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于丹的“硬伤”很低级

(2007-08-10 17:37:27)
标签:

艺术赏析

评论

分类: 教育,体育

    我是学中文的,《论语》是必读的经典。《论语》是语录体,句子口语化、个性化,很简洁,适合读记;何况,孔夫子循循善诱,讲道理深入浅出,耐人寻味。应当说,高中学生读懂《论语》也算不上难事。

 

    时下,于丹读《论语》的心得是畅销书,我只是翻了翻,没细读。大体感觉于丹是把自己读书与做人结合在一起去说,在做人中感悟,在感悟中做人。我觉得这至少是一个人的用心所得,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里,已经是难能可贵了。中国人在“一切向钱看”的时代大潮中,迷失了自我,忘记了经典,一个民族,最怕的就是失去自己的文化根基。因此,中央电视台推出“百家讲坛”栏目,利用电视媒介去传播传统文化,惠及大众,真的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但是,我们也遗憾地看到,就是这些上百家讲坛的学者、教授、专家,也还是“身陷红尘中”。一旦出名,忙的是出书赚钱,乐的是到处讲学,参与各种社会活动,难得有闲暇来精研学问,所以,出现低级错误也就在所难免。做学问讲究实在,讲究精益求精,坐不住冷板凳,熬不住书斋的冷清,你的学问就不精到,就会有破绽,就会出丑。

 

    2007年3月,在于丹的新书签售会上,一位男子脱去外衣,露出衣服上的标语——“快餐文化极品,误人子弟心得”、 “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表达他对于丹的批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大学的10名博士联名,称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甚至要求她从《百家讲坛》中下课,并向电视观众道歉。这似乎有些过分,百家讲坛要的就是百花齐放。但是,对于出现的客观性错误,我觉得当事人应该引起重视并加以纠正,不然,就会误人子弟。

 

    大家仔细地找出于丹讲《论语》的硬伤:错音:“天地混沌如鸡子”,“混沌”,hùndùn念成了“húntún”;“便辟”,便,pián误读为biàn;“大庇天下寒士”,庇,bì误读为pì;“讷于言”(讷,nè误读为nà)等。错义:将“冕衣裳者”解释为“当官的人”,实际上指的是那些穿戴丧服的人。“小人怀土”,土应训为本土、乡土,于说是家里的房子。“乡党称弟”,弟即孝悌之悌(儿女对父母好为“孝”,弟妹对哥姐好为“悌”),读如tì,于不仅读dì,也按“兄弟”解了。

    2007年8月9日,在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大赛的现场,于丹评委应选手之请,在复述孔子的名言:“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时(论语·里仁)出现了两处硬伤。其一:把讷(nè)又读成(nà)其二:把原话顺序颠倒了,说成:君子欲敏于行而讷于言。

   

    我对第一处硬伤感到很不理解,难以接受。于丹也是熟读《论语》的人了,是教授;而且,早在几个月前,大家已经为她纠正读音了,怎么还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合理的解释只有两个:一是于教授无暇理会大家,一是于教授无暇细读《论语》。

 

    如此,我说说自己对于丹的看法,也就无伤大雅了。呵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