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字浪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是个苦吟诗人,更是一个苦命人。好在他遇到了韩愈,生命中总算有了一点亮色。
贾岛早年因为贫困当了和尚,但寺里的纪律严格,据说过了中午就封寺门,不准出去了。不像现在的和尚,可以去洗头房和洗浴中心。贾岛感叹:“不如牛与羊,犹得日暮归。”后来,他就还俗了,写诗的人喜欢自由啊。
贾岛还俗后,人是自由了,生活却更加困苦了,贾岛有诗写他的穷困之境:“市中有樵山,此舍朝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乃空然。我要见白日,雪来塞青天。坐闻西床琴,冻折两三弦。饥莫诣他门,古人有拙言。”从诗中我们看到,贾岛身无分文了,买不起柴,买不起米,人快饿坏了却很要强,很自尊。就在这种环境里,他仍没放弃写诗。他有首诗写他的苦吟生涯:“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贾岛没事,就骑一瘦驴在街上瞎转,他倒并非只是为了逛街,而是边行边吟诗。字斟句酌之际,驴子往往趁主人不管而任意抬蹄。违反唐代京城交通规则的事就接连发生了。那时,平民百姓冲撞达官贵人的车马轿子是违法行为。深秋的一天,贾岛看到黄叶满街,就吟道:“落叶满长安。”心下大悦,但想什么句子做上联好呢,想了良久,突然想到以“秋风吹渭水”为对最佳,于是乐得屁颠屁巅的,信驴由缰,不巧冲撞了大京兆刘栖楚的车轿,被当场揪住,贾岛交不起罚款,因此依照当时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贾岛就被拘留了一晚上。
又一次,贾岛骑着毛驴到京都郊外野游,美丽的自然风光引起了他的诗兴。曲江池边的树上有很多小鸟,池子不远的地方很幽静。这里住着一户人家,他触景生情,赋诗一首,诗中说:“闲居少邻井,荣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他对后一句用“推”字还是“敲”字更合适,把握不住。因此,他在回城的路上,骑着毛驴苦思冥想,用手比划着。不知不觉,迎头闯进了已经身为京兆尹的韩愈的仪仗中。仪仗官员赶忙迎头拦住毛驴,而这时的贾岛还是思考“推”字或是“敲”字,手还不停地比划着。根本没有注意到毛驴已把他驮到了韩愈的马前。韩愈的卫士大喝一声,将贾岛拖下毛驴,带到韩愈马前。韩愈一看是个神志不清的读书人,就询问原因。贾岛老老实实讲了自己面临的难题。韩愈一听,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饶有兴趣地停住马和贾岛讨论了好一会,最后,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字更好。”说完,韩愈请贾岛骑上毛驴,和自己并辔而归。之后,连续多日将贾岛留在府中,共同探讨关于诗歌中的学问。两个人最终成为好朋友,韩愈不罪贾岛,而共同推敲学问,也就成了流传千古的佳话,推敲的典故由此而来。
韩愈很欣赏贾岛,特意写诗夸他,为他扬名:“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风云顿觉闲,天恐文章浑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由于韩愈的提携,贾岛开始在长安城里有文名。不仅如此,韩愈还鼓励贾岛去参加科举考试,韩愈说,贾岛呀,现在学历还是重要呀,你得先考个进士的功名呀。贾岛受了韩愈的鼓励,就兴冲冲地去参加考试了。只是贾岛命运多舛,一考十多年,屡次落第。最后还落了个“举场十恶”的恶名。
五代时何光远《鉴诫录》中把贾岛当成了反面教材来叙述:“岛初赴名场日,常轻于先辈,以八百举子所业,悉不如己。自是往往独語,傍若无人。”贾岛的性格孤僻,和人交往时不会那些世俗的“礼义仁让”,不一定就是故作狂傲。不过,贾岛真的与众不同,《唐才子传》上说:贾岛每至除夕,必取这一年来所作的诗文放在桌几上,焚香而拜,酹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他真是个孤独的人!
科举之路最终没走通。贾岛写道:“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也许此时的贾岛顿悟了人生?但韩愈确实是出于好意。韩愈珍惜人才,做官没有架子,在那个年代,真的是难能可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