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是个很好玩的人,一生故事很多,形象立体。本人综合有关史料,将对他做一个全面地介绍。因为,中国人喜欢把人平面化,模式化,要么只说好的一面,要么只说坏的一面。其实,人是个多面体,从这个角度审视韩愈,他活得很真实.哈哈哈……
一般人知道韩愈,是从所学课本里的古文《马说》、《师说》开始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千古名句。
韩愈(768—824)
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新唐书韩愈传》记载:“愈……七世祖茂有功于后魏,封安定王。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可以看得出,韩愈出身官宦之家,为名门之后。
韩愈3岁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20岁赴长安应进士试,三试不第。德宗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任节度推官,其后任监察御史、阳山令等职。宪宗即位,为国子博士。后又历官至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817),从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上表力谏,为此被贬为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吏部侍郎等显职。卒于长安。
韩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强统一,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居。他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韩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潮州韩文公庙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