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报道,石家庄要在9月22日实行“无车日”,市区主要路段比如中山东某部分要实行禁行。
这绝对是与国际接轨。早在几年前,就听说过欧洲一些国家实行过无车日,总统或总理什么的坐地铁上班。难道是中国已经发展到那些国家当年的水平了?亦或是我们从发展到发达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或必然付出的一个代价?
说到代价,人们往往理解成这是一件坏事。其实倡导“无车日”并没有错,错就错在死搬硬套,打着大多数人的旗号去侵犯其他人的利益。
首先要搞清无“车”日中的车是什么车。我理解,带轮子的就是车。童车、推车、马车、轮椅,那多了去了。可事实上,此车非彼车。按大多数媒体的论调,包括他们采访对象的话语,很明显,这里的车主要就是“私家车”。
私家车发展迅速,这毋庸讳言,但动不动就把私家车与有钱人,与城市拥堵的痼疾,与空气污染的源头相提并论,就有些不正常了。
除极少数人外,私家车主都是凭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买车只是他众多消费中的一个选择,就像老大爷到超市买一袋米一样正常。他要交税,他要交养路费,他的车符合国家的环保要求,他按照交通法规在城市中行驶,他有什么错?
城市畅通,空气清新,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良好愿望,包括没车的人,也包括有车的人。这种愿望不需要引导,人民群众不是傻子。但偏偏有人愿意引导,就像对幼儿园小朋友提问,如果少开一天车,我们的城市会不会畅通,空气会不会清新呢?这是废话。同样的问题是不是可以这样问,如果大家都步行,如果把华药钢厂都停产,我们的街道是不是畅通,空气是不是清新呢?
显然开车对于城市交通和环保只是一个充分条件而不是一个必要条件,造成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的原因很多,开车只是其中一项,而开私家车又占了其中的若干分之一。
倡导一种行为可以,但没有必要厚此薄彼。某位官员在镜头前侃侃而谈,“无车日就是要倡导一种健康的出行方式,比如公交车,比如骑自行车”。这不是找抽吗?自己开车就是不健康的出行方式了?你有什么资格做这种判断?无知不是你的错,但最可怕的是它会误导很多人。
据说无车日之前会有一周的预热期,但我并不打算做点什么。把自己的车停在家里,打车送孩子上学?这不是有病吗?坐公交车,不通啊。骑自行车,不迟到才怪。难道这就是无车日想达到的目的?单就这一件事,就比什么交通环保来得现实。
我再说说某些部门的举措。倡导可以,循不循你的思路走那是人家的自由。但如果是强制措施,可就有犯法之嫌了。我们可以提倡学雷锋,但不能逼着每一个人去做无偿劳动,因为人家有《劳动法》保护着呢;你可以提倡周六或周日不开车,因为绝大多数单位都不上班,也影响不到哪儿去。但你凭什么就把中山路某一段圈起来不让走?如果让骑自行车的坐公交车的和打车的走,对私家车是不是一种歧视和不公平?如果人家合理合法地交着养路费,你却打着公益的旗号不让通行,可以可以告你滥用职权?如果这一段不让走,势必会对其他路段造成通行压力,如果由此造成交通事故,这个责任由谁来负?
无车日,是不是真的要一天不开车?节水日,是不是真的要停一天水?但愿这种小学生式的想法少一些。
加载中,请稍候......